感謝

高雄醫學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教授 陳秀玲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高醫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呼吸治療學系教授 陳秀玲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跳至Q1. 教授一開始為何選擇學醫呢?又是如何從外科轉向呼吸治療學系?

會這麼選擇,受到家庭的因素,還有對自己個人的期待影響。我在國中時看了一本小說叫做《無影燈》,其實就是手術房裡的燈,當時我非常崇拜外科醫師。那為什麼我最後成為了小兒科醫師?其實一個外科醫師必須要有很好的體力,這件事是我的致命傷,我沒有辦法站得非常久。

另外一個重要打擊的是,我爸媽希望我成為一個小兒科醫師,他們認為:「女孩子嘛,當個小兒科醫師就好了,外科醫師太辛苦了,妳可能做不下來。」我本來還想抗拒,但是因為爸爸中風,再想想後決定還是要回應我父母親的期待,加上我非常喜歡小孩子,所以選了小兒科。

但是「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醫師」的想法一直在我的心裡面,所以我認為,走不成外科沒關係,我可以做重症,所以我在小兒科裡選了「新生兒科」,如果小孩子出生時第一口呼吸有困難,就會變成一個重症的新生兒,如果可以好好處理,他就會存活下來,成為社會的棟樑。「呼吸治療」變成在重症新生兒照護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所以我又花了很多時間做這方面的學習,以至於現在成為呼吸治療學系的老師。

跳至Q2. 從醫的過程中,教授有沒有遇到特別挫折或痛苦的事情?

我們畢業當時,可以直接申請成為住院醫師,那個時期對我來説最困難的就是值班的時間,很多時候必須獨挑大樑,當病人有狀況,你需要親自面對家屬或病童。不同於實習醫師還有老師可以問,當住院醫師時,大部分會靠自己去處理事情,會一直給自己壓力、希望在第一時間所做的處置和診斷是對的,所以常常在值班的夜晚睡不著,反覆去檢視剛剛的處理有沒有問題。

熬了五年,也熬過去了,我就成為了主治醫師,主治醫師的壓力更大了。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就是面對生離死別,如果孩子出生的時候不哭,或是哭的狀況有問題,就會被抱離爸媽身邊,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如果疾病嚴重到我們完全沒有辦法處理,最後還是可能會走向死亡,跟爸媽別離。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講是非常有壓力的。

其實我們的新生加護病房的存活率算是非常高的,死亡率大概是 3 - 4%,聽起來是低的,但是其實那個數字的意思是,一百個住進來的小朋友,有三個到四個會離開。我希望經過努力,可以減到一個、兩個,甚至就沒了。

跳至Q3. 教授怎麼調適工作上面對的生離死別?

我在加護病房待了這麼多年,屢屢思索這個問題。在兩、三年前,成立了一個天使守護式的空間,事實上是為了安爸爸媽媽的心,讓他們感到寧靜。我們把房間營造得比較像家裡的房間,孩子雖然不是真正離開加護病房,但在離開前能在爸爸媽媽的懷裡,而不是冷冰冰的病床上,也是我用來處理複雜情緒的一個手法。醫學其實絕對是富有人本思想的,所以隨時都要站在病人或家屬的方向去思考。

跳至Q4. 是什麼讓教授在從醫的過程中持續保有熱情?

我主要是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工作,但我也看門診,看門診其實是希望能讓自己再看到曾在加護病房的孩子,看看他們回家後的狀態。這件事對我來講無比重要,因為如果這個孩子可以順利離開加護病房,我們就會期待他是平安、順利長大的孩子,如何能夠確認?就是看到他們平安回來門診。

所以怎麼樣維持熱忱,其實就是他們給我的回饋,看到那個圓圓的小臉對著你笑,甚至還會跟你說阿姨好,再大一點的,還會跟你說「我考試考一百分」,這都是最大的回饋。每個孩子對我來講都同樣重要,每個家長的焦慮就是我的焦慮,所以如果可以好好回答他們,讓家長回去時帶著微笑,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回饋。

跳至Q5. 請教授簡介什麼是呼吸治療

很多民眾對「呼吸治療」這幾個字不太了解,會認為治療不就是醫生的事?呼吸不就是吸一吸藥就好了?其實呼吸是生命存活的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它,就沒辦法存活。呼吸治療基本的定義是藉由呼吸道與呼吸的處置,去維持個人的生命。

譬如說要讓呼吸道暢通,鼻塞時,成人會擤鼻涕,可是小 baby,尤其是重症的新生兒不會,因此在必要時會做抽痰,這時就需要我們幫他把阻礙呼吸道的分泌物清出來,改善呼吸困難的情境。簡單的如剛剛說的呼吸道清除,稍微困難的還需要給氧氣,再更困難的會給人工呼吸器,過程中要幫病人插管,其實都是高度專業的歷程,需要受過訓練的人員才能做到。

跳至Q6. 在醫療團隊中,呼吸治療師扮演什麼角色?

「插管」在臺灣的《醫師法》裡需要由醫師來執行,但呼吸治療師仍有存在的必要。在插完管後,呼吸治療師的工作是呼吸器的設置和管路連接,這是一個高度的專業,必須要熟悉機器本身,以及知道如何觀察病人,適時跟醫師討論。有些醫師並沒有受到呼吸治療的完整教育,我們在醫學系所讀的書非常多,呼吸治療通常只佔一小部份,因此,醫師在判斷呼吸治療的必要性時,其實不見得能下很準確的判斷。

所以我們在現行的加護病房查房時,呼吸治療師會根據病人的狀況、呼吸器的設置來跟醫師討論,此時呼吸治療師的意見就是重要意見,醫師會根據診察狀況,以及呼吸治療師所提供的資訊做綜合的判斷。若沒有呼吸治療師,醫師自己就要負責這個工作、接管路會變成護理師的工作,如果在緊要關頭、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出錯機率就會高。

跳至Q7. 高醫呼吸治療系的特色是什麼

我覺得高醫呼吸治療學系的特色,主要還是在「小兒與新生兒」的呼吸治療。我本身是做新生兒呼吸治療,所以我們的課程裡有獨立的「新生兒呼吸治療學」這門課,其他學校則將小兒、新生兒呼吸治療學合併成一門課,但是在高醫,這是分開的兩門課,同學在這一塊會學得比較完整、比較多。

當然,我們另外的優點是附設醫院就在旁邊,有胸腔內科、外科的教授,也就是說,內、外、小兒的呼吸治療陣容很堅強,所以如果同學對呼吸治療領域有興趣,高醫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跳至Q8. 高醫呼吸治療系四年的課程安排為何?為何這樣安排?

第一年是基礎的部分,讓同學知道什麼是呼吸,所以會有「呼吸導論」,另外會有一些打基礎的課程,包括解剖學、生理學,在治療人前必須要先了解這些。這中間也穿插了一些通識課程,如普通物理學、普通生物學等等。

大二時,進到呼吸器相關的課程,會有基本呼吸器的設備學,包括理論、基礎、實務操作等等,再來會上到進階的呼吸器的導論。另外,跟疾病相關的學問也很重要,所以有呼吸疾病學、胸腔影像學、看 X 光、藥理學,以及實驗診斷學相關的課程,例如臨床上的數據、抽血報告如何解讀。

大三以臨床學科為主,會有各科的臨床科別課程,譬如小兒科學概論、內科學概論,以及和呼吸治療相關的小兒呼吸治療學、新生兒呼吸治療學、內科、外科都會有個別相關的課程,集中在大三。大四時整年都在外面實習,大三到大四直接跳到實習,是有點可怕沒錯,所以我們在中間還安排了一個選修課程——小兒的臨床技能學,幫大家複習臨床技能。

同學如果有紮實地學完四年,一定會考過呼吸治療師。我們國考的通過率是 95%,好幾年都有榜首,有一年全國前 10 名中,有 7 名是高醫畢業的,所以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在課程的設置上相對是完整而充實的。

跳至Q9. 高醫呼吸治療學系有哪些特別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在前面上課、學生坐在下面聽,但時間一久,同學的瞌睡蟲就來了,也記不太清楚老師的重點,所以高醫也在追求不同的教學方式,其中很有名的就是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的學習),讓同學針對一個病人的狀況,依照問題去尋求解決方案,通常是小組討論、尋找資料,最後在課堂上跟老師討論,找尋的歷程也成為同學自己的經驗。

我們還有其他教學方式,我想要提到的是「模擬操作歷程」,我們會模擬真正在醫療現場的狀況,讓學生實際操作,因為真的在醫院、臨床上要救治病人時,壓力非常大,直接讓學生上場其實相當危險。我們會模擬現場,譬如說在新生兒呼吸治療學中,會用娃娃讓同學模擬呼吸道操作的過程,電子的模擬假人可以表現出會哭、不會哭,會動、不會動,或是臉色發黑的狀況,讓學生去學習怎樣處理不同的病人。

至於 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評估)事實上是一個考試的方式,我們就出個考題,讓標準病人演出各式問題,看學生怎麼處理,對學生來講,考試的壓力是很大的,但是這個經驗很值得。

跳至Q10. 大學四年中,同學會經歷哪些實習歷程?

我們的學生都需要到各科去看,比較大的項目有「綜合實習」,什麼都包在一起,偏向基礎,另外還有「長期照護」,人的年紀增加後,其實呼吸道的功能也出現衰減,所以會需要長期照護,呼吸治療師需要做訪視、處理呼吸器相關的問題。再來就是很重要的重症,主要著重在成人,通常稱為「成人重症實習」,再來就是「小兒實習」,包含加護病房、門診衛教的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做衛生教育的能力,未來才能教育家長、病人們。

高醫的呼吸治療實習上也外加了國外的實習,目前有新加坡以及美國的醫院,當然還是有申請上的門檻,如果各位同學未來想到海外實習,英文能力必須要培養好。

跳至Q11. 呼吸治療學系在未來有哪些選擇?

說實在,其實蠻廣的,當然很多會著重在臨床的呼吸治療師這個工作,在加護病房裡面輪三班。現在還有一個選項是,如果你已經當了五年的臨床呼吸治療師,你可以出來開「呼吸治療所」,好像醫師開診所一樣,會包含管理的部分。你不用擔心管理的部分在學校有沒有學,這個學期開始,我們申請了「呼吸健康管理微學程」,包含一些行政管理的課程在裡面,就是為此做準備。

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有些學生畢業之後,會去呼吸治療器材的公司擔任研發或銷售,另外也可以做研究跟教學,同學們可以念醫學研究所,其它基礎醫學都是可以選擇的,如生理學,不用執著於「呼吸」二字,事實上,呼吸與所有領域息息相關。還有一種研究領域是呼吸器的研發,會跟醫學工程或材料領域相關。

跳至Q12. 什麼樣的人適合念呼吸治療學系?

有時候看到學生的成績好,但他對於「人」這塊,不見得有感覺,以至於他可能沒有辦法感受病人的不舒服之處。不管是醫師、呼吸治療師、護理師或藥師,我認為他們都必須要本著「想幫助人解決問題」的心志。只要同學們對人有興趣,態度上有熱情,這樣的人格特質就適合念呼吸治療學系。當然,前提是想不想在醫療領域方面去做發展。

跳至Q13. 若家長因為小孩成績好而希望小孩念醫學相關科系,教授會如何建議?

如果成績真的很好,就是可以上醫學系,那為什麼不去念?但「成績好」並不是成為醫師的主要特質,成為醫師的特質是,孩子需要很關心人,有一個柔軟、溫暖的心。如果您的孩子對人不是那麼有興趣,例如對於機器比較有興趣,其實可以去走非醫療相關的領域,也能有很厲害的作為。

這時候,應該跟孩子談談他有興趣的地方,當然,你可能會說孩子才高中,怎麼會知道自己的興趣,所以此時你要讓他多方探索。如果真的非常希望他能當醫師,就帶他到醫院來看看,或是找個醫學相關領域的人談一下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