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張紹敏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長庚大學 呼吸治療學系教授 林蕙鈴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長庚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教授 林蕙鈴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從護專轉向「離死神最近」的呼吸治療師

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在世界衛生組織、衛福部急重症應變小組,都可以看到林蕙鈴教授與死神搏鬥的身影。

目前任教於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的林蕙鈴教授,過去其實是護專背景。因著接觸到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病人,她開始對呼吸治療產生興趣,展開白天受訓、晚上下臨床上班的磨練,過程即便艱辛,她卻甘之如飴。「有護理師跟我說,我比安眠藥還要有用。」談起為病人調整呼吸器、讓對方能好好睡覺的回憶,林蕙鈴教授仍面露滿足的笑容。

在醫院從事臨床工作五年後,她決定遠赴美國南達科塔州立大學(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就讀語言學校,而後於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取得心肺科學碩士,過程中也燃起了她的教育魂。曾因語言能力而感到羞怯的她,在教授的鼓勵下,留在美國執教了3年,最終選擇返臺,把所學所見傳承給更多年輕的生命。

呼吸治療是什麼?有哪些工作出路?

「呼吸跟心跳都是生死一瞬間,呼吸治療師就是在幫助病人救回一命。」林蕙鈴教授介紹,許多人只會把呼吸治療師和「呼吸器」聯想在一起,但事實上,只要關乎病人的心肺功能,從評估、診斷、治療到監測,都是呼吸治療師的職務範圍。

自從 2003 年的 SARS 風暴,呼吸治療日益受到矚目,而近年更因為空污問題、呼吸道傳染疾病出現,加上肺病、肺癌、慢性肺阻病、肺高壓等病人越來越多,對於呼吸治療師的需求也更顯急迫。

目前,約有 50%~70% 的專業人員選擇在醫院服務,但自從 2012 年《呼吸治療師法》修訂後,呼吸治療師也可以自行成立「居家呼吸照護所」。林蕙鈴教授指出,臺灣是全球呼吸治療耗材最大的供應國家,因此也不乏從事耗材開發、銷售工作的呼吸治療師。除此之外,例如高壓氧操作員、睡眠檢查人員、血液循環體循師、個案管理師,也都是未來出路。

如何把 AI 結合呼吸治療?

「AI 是這五年來在生技產業裡最夯的領域,目前已經越來越多應用在呼吸治療的專業中。」林蕙鈴教授舉例,除了可以透過 AI 運算程式自動調整呼吸器,協助治療師更精確地判斷是否能作拔管動作,也可以藉由 App 與藍芽功能,記錄病人的用藥情形,協助醫師追蹤病情變化。

近年來,臺灣開發出「呼吸音自動判讀」功能,利用 AI 與大數據來判讀病人肺部中的呼吸聲,提早預測相關疾病;甚至還有團隊透過觀測睡眠腦波,找出相關的肺部疾病。如此可見, AI 確實是呼吸產業勢不可擋的未來趨勢。

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重點課程

全臺目前僅有四所大學設置呼吸治療學系,談到長庚大學的優勢,林蕙鈴教授驕傲地説:「我們的考照率都在 90% 以上,大約有七成同學在半年內能夠找到工作。」

在課程規劃方面,大一以通識為主;大二則有生理學、解剖學、藥理學等醫療專業,以及為期一年的呼吸治療設備學;大三著重於重症照護,課程包含心肺的生理學、疾病學、呼吸器及應用等;大四則有小兒呼吸照護學以及國考複習。

在實習方面,同學從大二開始就有兩週的「基本呼吸照護實習」,可以提早體驗呼吸治療師的工作環境;到了大三,有近兩個月的「重症實習」與「長照實習」,透過實際接觸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能適應生死交關的場域。

大四下學期,開設「綜合臨床實習」,同學須依照過去的成績排名,依序挑選自己想去的實習地點。「我常常跟學生分享,你只要用心,就會有回饋。」林蕙鈴教授提醒,不論是否順利落腳於理想的實習醫院,認真地與病人互動,就能得到寶貴的收穫。

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的特色資源

在硬體資源方面,長庚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共有約 500 坪空間,包含示範病房、模擬加護病房等教室,且每年有近 300 萬的設備更新經費,幫助同學在最貼近醫療現場的環境下練習。

「我們為什麼會有那麼高的就業率?也跟實習策略有關。」林蕙鈴教授介紹道,系上在國內合作的實習單位約有 33 所,當中包含了長庚體系的四大院區(嘉義、林口、基隆、高雄),以及九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居家呼吸照護所。在海外,也和廈門長庚醫院、杭州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新加坡陳篤生醫院以及新加坡總醫院合作,也提供同學海外人脈鏈結。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庚集團的補助下,長庚大學醫學院的學費相較他校便宜了一至兩萬元左右,針對指考或推甄入學前 5% 的學生,還能加入「榮譽學程」,參與國際化的人才培育課程,更有總值約 40 萬元的獎學金。此外,每學期的宿舍費用也在一萬元以下,讓同學的生活能更加便利與安全。

我適合讀呼吸治療學系嗎?從高中開始準備!

對於仍在探索志向的高中生,若是對於呼吸治療學系有興趣,林蕙鈴教授有兩點建議。第一,在校期間可以多多選修「生物」或「物理」,打好學科基礎;第二,可以透過校外活動,到醫院擔任志工、參與照護,測試自己是否樂於親近病人。

「綜觀呼吸治療師的特質,偏向個性比較急、做事比較快的。」她解釋,身處生死瞬間的加護病房,「反應快」絕對是基本要求。此外,一個呼吸治療師往往需要同時照顧許多病人,動輒10 到 20 床不等,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諸多任務,也很講究同學的「組織能力」。

大學四年,該怎麼把根基打深、把路走寬?

談到對於同學們的期許,林蕙鈴教授直言:「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學生,覺得 60 分過了就好了,可是到了臨床上,就沒有辦法去融會貫通。」她提醒同學們,在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仍是扎根學習,保持主動求知的精神,並且多與老師、學長姊們互動。

「進來這裡,不一定就要從事呼吸治療師,但是你要找到你的興趣。」林蕙鈴教授以過去的校友為例,有人轉向長期照護、醫務管理、醫學工程,也有人找到對於基礎研究的熱忱,走向生理或藥理的研究所。「這個過程絕對不會白白走一趟⋯⋯,人生的每個階段,就是做好盡心、負責,絕對會回饋到自己的身上。」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