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大同大學 媒體設計學系教授 余佳穎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大同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媒體設計學系教授 余佳穎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跳至Q1. 你去過最喜歡的國家是哪裡?

倫敦。我自己是在倫敦念研究所,我們原本很篤定自己想去紐約讀書,後來因緣際會去了倫敦,發現歐洲人文氣息、設計資源很多,最後就以倫敦為中心往外申請研究所。

跳至Q2. 你當初為什麼想從事教職工作?

可能現在的設計教育和過去不太一樣,我自己接觸的是過去比較制式化的教育,我覺得自己學到很多,但是在倫敦讀書後,我發現他們上課的方式和我們很不一樣,我也發現到台灣的學生不差,我當時申請的是倫敦藝術大學金匠校區的設計碩士,當時班上只有我一個台灣人,亞洲學生以泰國、韓國居多。當我以老師的標準做設計時,我發現不見得所有學生都做對方向。如果我們不比別人差,為什麼我們要自己覺得很差、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個想法讓我開始研究外國的教法、指導方向,這些收穫是我在大學沒有得到的。這讓我覺得就算未來不一定要走學術圈,也是希望能回到學校,跟大家分享,或是稍微去改變台灣的大學設計教育風氣,聽起來很偉大,但現在也只是個小螺絲釘。

跳至Q3. 大同的校風或資源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我覺得是大同的導師制,它不是去限縮學生的自由發展,而是建立學校、老師、學生之間更緊密的關係,老師會更清楚每個學生需要怎麼樣的資源與幫助,這也可以幫助學校成長。此外,還有學校位置,大同在中山區市中心,旁邊就是北美、花博,當代美術館、數位藝術中心都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到的了,這樣的資源能不斷拓展同學的視野。

跳至Q4. 請簡短介紹一下你們的科系

媒體設計系分為互動設計、遊戲設計兩組,同學考進來時就會分組,互動設計偏重人機介面,而遊戲設計的方面,雖然台灣遊戲產業一直不是很蓬勃,但隨著手持裝置的盛行,商品生命週期較短的數位遊戲也是另一個市場,我們遊戲設計組比較特別的是有和圖板協會合作,所謂的圖版遊戲就是桌遊,了解桌遊設計會是設計數位遊戲很重要的基礎。

跳至Q5. 你們系和其他大學的同系相比,有什麼不同、特色或著重的地方?

我們有工廠實務的課程,更擁有全亞洲最大的 maker space,我們認為學生基本的電腦能力很重要,但手作能力也很重要,而 maker space 提供了很多的資源,不論是木工、雷雕、3D 列印,學生可以透過操作器具,認識每個材料的特性,或許不像工設那樣的專精,但未來在發展遊戲、數位互動裝置時,是可以比其他人更有優勢的。媒體設計系也與許多國外學校、業界專家合辦交流工作坊,幫助同學拓展視野。

跳至Q6. 什麼特質的人適合來就讀你們系?

對設計有興趣才不會唸得很痛苦,要勇於創新。當然台灣的教育和過去相比有好很多,但在尊重學生的多元發展上還是不夠。我們永遠在教同學勇於挑戰自己,而虛心的態度也很重要,不然老師能給你的也很有限,主要就是積極的態度、創新的勇氣。

跳至Q7. 你認為大同大學和大同公司的建教合作對於學生的優勢是?

提早讓學生了解業界的需求吧!同學們在做設計提案時,我會要他們確定現在的技術能否應用,要讓我看到這個設計案具有被實現的可能性,我不要求學生太腳踏實地,一點點天馬行空也沒關係,那是學生的特權。可是當我們邀請策略聯盟的企業來時,他們會以非常實務的觀點看同學的作品,這沒有好與壞,因為老師最大的目的是激發同學最大的能力,但如果因為老師過於奔放,而讓學生畢業後沒辦法與產業接軌的話,這也是老師的責任。透過建教合作,也能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強烈。

跳至Q8. 大同大學位於台北的中山區,在地理位置上有沒有什麼優勢或影響呢?

中山區的藝文活動與設計展覽都是非常豐富的資源。而且中山區人很多,因為設計是不可能脫離人類的,設計跟人類各式各樣的活動都息息相關,當學生培養了設計思考後,就可以去觀察人的行動模式、使用習慣。

跳至Q9. 備審資料中,你最常看到的錯誤或是缺點是什麼?

大部分的人常覺得自己的備審資料畫得不夠好、比不過別人。我個人在看備審資料的時候,真的沒有很 care 你畫畫的底子,因為我覺得純藝術和設計是不一樣的,作品集最大的錯誤是你沒有凸顯你個人的特色,然後只顧著把你畫過的素描、水彩一堆交給我們看,這些東西對老師而言,沒有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凸顯個人特色和積極的程度。還有就是編排得比較雜亂無章吧?你原本是用時間排序,但是水彩、素描、攝影、然後一個畫畫比賽?你會讓我不知道我現在看的你的特色在什麼地方,回歸一句話,個人特色,你沒有個人特色,就沒辦法脫穎而出。

跳至Q10. 備審資料中,你最希望看到什麼?

除了個人特色之外,我要看到你的企圖心和熱情,我覺得普遍的同學都還不錯,畢竟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沒有告訴你說:「小孩啊~你長大以後要當個設計師喔」,所以我們相信會來申請的學生都是真的對設計有高度興趣的,所以當大家都抱著高度的企圖心時,你的特質就變得很重要。

跳至Q11. 入學面試中,什麼樣的答辯或態度是會扣分的?

抖腳真的超不 OK,他反應的是態度,平常對答都可以很輕鬆沒有錯,但什麼場合就該有什麼表現。你在跟別人講話的時候,一定要不時地和每一個人四目相接,這樣你才能確定對方有在跟你交流,無形中給他壓力。還有我覺得同學應該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過度或沒有自信都是扣分的。要對自己的優缺點有充分的了解,不會有老師認為你來申請大學時就是完美的狀態,我們都是認定大家是想來學習的。

跳至Q12. 入學面試中,你最看重面試者的什麼部分?

態度很重要,它能讓我看到你的企圖心、誠意、還有動機,台灣的教育不是從小培養大家的興趣,所以當你選擇了一個大學科系,老師都認定你是從零開始,就算你有基礎、或是美術班,高中對設計思考的訓練都是幾乎沒有的,但這些都可以慢慢磨,更重要的是你要讓老師知道你有願意學習的企圖心與態度。

跳至Q13. 系上畢業的學生,大多從事哪些工作?

現在設計系學生畢業出路很廣。以我觀察到的,UI、UX 是最多的,因為現在很多小型公司為了行銷自己,會推出網頁、APP。因為同學在大學階段有學習基本 coding,所以也有人畢業後擔任 RD,不論是遊戲設計或程式開發,設計系同學去做 RD 有什麼好處呢?大部分的 RD 都是資工系的,而設計系同學因為有設計方面的訓練,所以和設計師在溝通的時候,會比較好整合。也有同學創立文創品牌,或去當美術老師,真的滿多元的。

跳至Q14. 高中升上大學後,同學在學習心態上該有怎麼樣的轉變?

我個人的經驗是就像脫韁的野馬,耶!再也不用準備考試!我還可以自己排課表!好棒喔!但很快就會發現:囂張沒有落魄的久,你很快就會發現別人都在往上爬,以前高中學習都是為了考試、分數,為了就是那張成績單,但是在大學,每個人選的課都不一樣,去比成績的參考價值很低,大學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學習是為了自己,當你了解到這件事,你會在學習上有所取捨,而這種心態是無可厚非的,那沒關係,你要把握每個課堂報告的機會,去訓練自己的即戰力。要提升對自我的要求,從中找到目標和方向。

跳至Q15. 有什麼對你們科系相關的迷思,想要和家長說明澄清的嗎?

家長們,設計不是只有在畫畫,雖然我們常常在畫畫,然後設計不會餓死,現在設計是一個新興產業,雖然現在市場看起來漸趨飽和,每個大學都有設計科系,但是我覺得設計是不會死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設計。設計產業的工作內容不斷地在改變,只要你的小孩願意不斷提升自我,設計絕對不會找不到工作,是可以找到高薪工作的。

跳至Q16. 如果你的小孩面臨大學校系選填,你會希望他選系還是選校呢?為什麼?

選校還是很重要,因為校風有差。我會建議以選系為優先,接著考量學校排名、地緣關係,去做出你夢想的志願名單。

跳至Q17. 如果你的小孩面臨大學校系選填,你會建議他依照興趣還是能力來選擇科系呢?為什麼?

我覺得興趣很難不會變成能力。就像你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你畫到長大以後,你有了設計思維,你就會變成超會畫畫的設計師。我覺得興趣是第一名,可以培養成能力,現在是多元的社會,不用太侷限於傳統的產業、職業思維,可以去多開發一些市場。

跳至Q18. 你覺得依照現今畢業後普遍的工作薪資來選擇科系,會有什麼盲點 / 缺點?

以設計來講,有人會說畢業出去才兩萬好低喔,但是以我自己的朋友,雖然工作有段時間了,五到六萬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還有更高的。我們的同學出去絕對不會是最低薪資。你想想過去沒有直播、沒有智慧型手機,可能當時有介面設計師、使用者經驗師,但是他們所設計的全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產品。所以產業的工作機會是不斷更新的,數位產品的壽命只有五年,而你大學四年,所以你出社會的工作機會和你大一時的肯定不一樣。你只要培養設計思維,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也不用去看薪資,當有新的東西興起,他的薪水就會高,只要你卡到位,就是你的。不要跟著別人的屁股走,你肯定只會領到一萬八或兩萬二。

跳至Q19. 若你的小孩要升大學時,對校系的選擇和你持有不同的看法,你覺得他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說服你認同他的想法呢?

我應該會希望他提一個大學四年學習計畫給我,我不是要看計畫多嚴謹來給分數,只是單純想知道他為什麼想讀這個校系,我想要看到其中的決心和原因。只要是願意自發性學習、勇於突破的小孩,我想他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跳至Q20. 你覺得如果高中生選擇自己真正有熱忱的科系,對他未來發展有什麼幫助?

有熱情,你就會樂意去培養能力,當你讀到大學,如果還需要課業壓力逼迫你往前走的話,你這四年會是虛度的。我覺得設計這個東西,他真的是來者不善,你會想要來念,代表你一定有高度的興趣,我覺得這份熱忱是台灣的軟實力。你要有熱情才能一路往下發展。

尚未錄製,歡迎至 IOH 臉書社團:大學科系與升學經驗交流平台 發問,或私訊 IOH 粉絲專頁

想詢問講者更多問題嗎?歡迎至 IOH 臉書社團:大學科系與升學經驗交流平台 發問,或私訊 IOH 粉絲專頁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