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陳冠叡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北醫醫技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成功經驗無法量產,我走出自己的解路

「只要考上醫學系,我人生中所有問題都能被解決。」畢業於建中,對生物、化學實驗充滿成就的陳冠叡,想法獨立、熱愛挑戰。某次聽完連加恩醫師的演講,讓他備受鼓舞,決心往醫藥衛生學群發展。然而,學測成績五科頂標的他,卻沒錄取第一志願醫學系,而是輾轉進入臺北醫學大學的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在學期間備考,以為重考會迎來美好結局,未料再度落榜,他才發現,所謂的「成功」,不能遵循別人畫好的路線,而是要走出自己的解路。

鬧區裡的小精緻—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位於北市信義區,校本部面積僅 7公頃,從校園一端至另外一端,步行 2 分鐘即可走完。通勤除了有公車、捷運淡水信義線選擇,校區周邊也有 U-Bike 可租借使用。校內設施更新速度快,新建雙和校區更只落成不到一年,可謂小而精緻的學習殿堂。

身為優久大學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的一員,北醫提供學生眾多跨校修課選擇;海外交換部分,則有教育部辦理的學海飛颺、學海惜珠計畫,提供成績優異與清寒學生申請使用。比較特別的是,校內還設有國考模擬測驗,透過模擬國考的試場環境、出題方向及考試規範,讓學生可以在有如補習班的環境下安心備考。(更多資訊請上臺北醫學大學網站查詢)

驗血驗尿還驗「身」?北醫醫技系難被 AI 取代

「進來之前,我也以為醫技系就是在驗血、驗尿、驗大便。」冠叡笑言,其實還有關節液、心包膜液、腦脊髓液等特殊檢體,且大部分都由機台檢驗,但不用因此擔心未來會被 AI 取代,因為某些項目仍需醫檢師手動操作、核對細節,才能避免樣本檢驗錯誤。北醫醫技系核心領域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臨床檢驗、生物科技和品質管理,「臨床檢驗」著重於評估病人治療效果,也就是醫檢師的工作範圍;「生物科技」著重與產業接軌,透過實習了解醫檢師所需工具後,才能設計符合需求的產品;「品質管理」則是不管在設計或使用產品上,都要時常確保檢驗結果是否穩定。

醫技系的系所資源包含了癌症、生殖、免疫、分子生物學四種主題實驗室,「能獲得多少,取決於你在實驗室投入多少心血。」冠叡分享,有教授自行開公司,如選擇生殖實驗室,還可獲得獨特的產業資源。除此之外,系上也有來自捷克科學院生物科技研究所、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日本、越南、印度的國際學生,日常多與對方交流,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資訊。在實習方面,校方也會協助媒合藥物開發、醫療儀器等廠商,從臨床到產業界、公職,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就業選擇。

北醫醫技系四年學什麼?

即使不是醫學院,醫技系大一也要修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學、寄生蟲學及解剖學等基礎科目,選修則有生物統計學、組織學實驗等。其中,解剖學雖不用大體老師,仍會以真人骨箱,觀察人體血管和肌肉的走向,其餘時間則透過模型 VR,觀察內臟或更深入的循環系統;大二開始,進入科系專門的生技領域,包含生理學、免疫學、臨床鏡檢學及臨床血液學等必修課,其中,免疫學是醫技系的重要課題,在學理、學術、醫藥界皆有廣泛應用,常見的標靶治療藥物也屬於該領域範疇。

大三課程則圍繞於國考專業科目,例如必修微生物學、血庫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或是藥理學、人工生殖技術等選修。其中,微生物學有分上下學期兩堂,一般微生物學主要介紹細菌及病毒的分類、結構功能,臨床微生物學就比較著重在培養細菌的特定反應及如何消滅它;到了大四,除醫學分子檢驗必修外,還可前往醫院或業界實習,冠叡認為,這堂課的價值在於從「學理」到「產業應用」,都能提前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醫院環境。(想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了解怎麼對待病患、讓對方安心,是我在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冠叡分享,大二必修臨床生理學實驗,主要會透過超音波、腦電圖、心電圖等實際操作,以 OSCE 標準病人考試方法,學習幫病患做檢查,像是超音波檢測,塗上冰涼的超音波膠,是為了避免超音波探頭和皮膚間存有空隙,無法良好傳遞超音波。此外,大四必修醫院實習,有分生化組、細菌組、血清免疫組與血液等組別,冠叡當初負責抽血櫃台時,便需根據不同檢驗項目,告知病人取回報告的時間,而實習評測方式是採 DOPS 檢體操作,從機台使用到化驗結果,都必須維持在精準範圍內,才算測驗通過。最後他也提到,實習就是學生過渡到社會的重要階段,學會讀空氣,是進入職場的必備技能。

延伸應用醫檢學理,參加臺大生存遊戲社 

除了課餘時間擔任家教,喜愛槍枝模型的冠叡,甚至參加臺大生存遊戲社,擔任戰術戰場救護組的助教。他分享,不只遊戲,在遊戲過程中,也會複習到許多醫檢學理,例如在大失血情況下,針對休克可以採取的緊急處理方式。加上槍枝與救護測考,冠叡深感「慢慢來,比較快」,無論套用在醫檢或醫療上,都是彌足珍貴的專業理念。

放下醫學系執著,從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找到新成就 

回想重考過程,冠叡學測錄取北醫醫技系後,利用暑期先行修完了 16 學分,後來大一申請減修,一邊進行備考。後來未考上醫學系雖使他心態受挫,卻因一場計畫說明會的免費便當,因緣際會加入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此成為大學重要的轉捩點。期間,冠叡經教授推薦參加儀器廠商的培訓,也接觸到許多產業實務。從規律作息中找到新成就的他,逐漸放下對醫學系的執著,並從實驗中找到新的學習方式,不再僅依賴書本知識和教授指導,而是自己形塑知識體系和設計實驗架構,因此,也進一步報考上陽交大與中央研究院合辦的基因體研究中心碩士班。

我沒成功 卻成功獲得我想要的東西

「大學期間,我只知道盡力奔跑,回頭才發現,自己創造了規律的生活。」冠叡從重考落榜,到在實驗室裡發現不同生活、學習模式,他恍然大悟,不是考上醫學系才算成功,「我可以透過我的雙手去找出答案。」因為,即使當下看不見,走過的路卻絕不會浪費。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