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薛家悅、張鈞婷、潘怡格、林立麗 協助 責任編輯:陳彥妏 核稿編輯:林立麗  

台灣大學 哲學系 羅竟祐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台灣大學哲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問號男孩的哲學路

從小就對身邊人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羅竟祐,進入了台灣大學哲學系後才真正理解哲學是什麼,自認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他,在哲學系探究問題的過程發現生活無處不哲學,從舉辦高中生營隊到加入哲學新媒體,發掘哲學的無限可能,並且選擇雙主修政治系,開拓另一個觀看世界的角度。

選校——在名聲之外

竟祐認為,選校不能只是因為名氣大,而是要具體了解該校的各項制度和風氣是否適合自己。位於捷運公館站的台大,除了生活機能便利之外,還有相對便宜的宿舍嘉惠異地求學的學子。台大有許多對所有學生開放的資源,無論是名人講座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分享生死觀,還是唾手可得的豐富圖書館藏,又或者在課堂上偶遇來自姊妹校的外籍生,從日本同學的視角一瞥台灣的國際形象,都是竟祐在學風自由的台大的深刻體驗。

眾學科之母——往根本思考的哲學

竟祐認為在台灣大學哲學系「沒有甚麼質疑不能被提出」,只要問得有道理,任何問題都會受到重視。在哲學的四大領域中,倫理學探討不同哲學家理解道德的方式,知識論就是從根本去思考知識和真理,形上學討論經驗世界之外,那些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概念如上帝、靈魂、命運等等,邏輯學則是理論論證的基礎,例如若 P 則 Q 的因果關係。此外,不同理論派系展現了各自的思想精華,「分析哲學」重視對所使用詞彙的確切定義,「歐陸哲學」偏重思想背後衍伸出來的概念及脈絡,國內不同校系側重的面向不同,例如中正和東吳偏向分析哲學,政大和南華則為歐陸哲學派,台灣大學哲學系則有多元背景的師資,讓學生發展全方位的訓練。

台灣大學哲學系課程

同學在大一時除了在西方與中國的哲學史中學習哲學發展的演變過程,還有「哲學概論」——合併了倫理學、知識論及形上學三大領域的基礎訓練,共同必修的英文課則開放修習第二外語;大二深入學習倫理學、知識論及形上學,以及哲學英文;到了大三、大四,則能依興趣選修西方哲學、東方哲學及專題三個組別課程,三組皆有最低學分門檻以避免偏廢任一面向。並且在討論課中能與同學互相交流、激盪想法,透過書寫申論題學習邏輯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哲學的無限可能

在旁人眼中,念哲學似乎沒有一個保證的出路,但竟祐認為不管念什麼,重點都是要好好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才會找到好出路,哲學除了可以作學術研究,亦可以文字發表對時事的獨特見解,或者擔任教職。從公民老師到哲學自學團,哲學系培養出來的跳脫思考框架的能力其實能夠運用在眾多領域上,也因此哲學系鼓勵同學培養第二專長,多元發展。

雙主修的酸甜苦辣

竟祐雙主修政治系國際關係組,由於哲學系充足的邏輯訓練,讓他在申論政治理論時能更有架構的表達。可是雙主修也讓他面臨到學分的壓力以及對政治系資訊接收不易等難題,而當遇到課程時間衝突時,竟祐不得不先修政治系高年級的課,同時還要自行補齊低年級的基礎知識。竟祐於是選擇加入政治系系學會公關部,以期更適應政治系的課程及生活。他認為雙主修應注意課程想像與實際的差距,因此建議聽過課再決定,並且應注意不同科系的細部規定。

印象深刻的課程

吳澤玫老師的「應用倫理學」和楊植勝老師的「美學」皆屬哲學系專題的選修課兼通識,前者討論死刑、同性婚姻、複製人等等社會議題,讓同學思考多元觀點。後者深入探討美的概念——如果說審美是主觀的感受,那麼藝術比賽中的判斷標準又為何?此外,富有文人氣質的徐學庸老師在「柏拉圖的政治哲學」課程探討柏拉圖理想國的面貌。而在政治系的課程中,明居正老師開設的大一必修課——「國際關係」討論權力的定義,以及現實主義及理想主義的角色與關係。

學業以外對大學生重要的事

延續高中時期對籃球的熱愛,竟祐加入了哲學系男籃,和隊友一起摘下哲學盃冠軍,也在移地訓練與彰化高中籃球隊切磋琢磨。竟祐也積極參與向社會大眾推廣哲學的活動,例如台大哲學營、杜鵑花節系所博覽會與哲學新媒體。而在麥當勞打工的經驗除了讓竟祐學習品嘗咖啡和拉花,也做好時間管理,平衡工作與課業。

獨立、傾聽與反思

從台中隻身一人到台北,住校生活中無論是洗衣服還是看病,樣樣都得自己來,這讓竟祐逐漸養成獨立的性格。而哲學系的思考模式訓練讓竟祐學習傾聽別人的想法、同理溝通並彼此交流意見。此外竟祐每天睡前反思生活細節的習慣,則讓每一天都不再只是平淡的一天,而是有意義的成長。面對哲學系的未知前途,竟祐認為我們可以更勇於開闢自己的道路,並且挑戰自我極限。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