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東吳大學 哲學系教授 朱建民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東吳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哲學系教授 朱建民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Q1. 你的興趣是什麼?

我讀哲學已經讀了幾十年了,很幸運地,哲學本身也是我的興趣。而喜歡讀哲學的人一般都會喜歡閱讀,所以閱讀也是我主要的興趣。

Q2. 東吳大學的校風或資源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東吳大學是一個有明顯自由學風的學校,所以東吳學生也很活潑。另外,東吳大學的教學非常嚴謹,學生的實力和思辨力在出社會後都是非常受到肯定的。

Q3. 請描述你們系的核心訓練目標

任何讀哲學的人,在當代來講,最核心的部分是反思能力的培養。東吳哲學藉西方哲學培養學生反省自身的習俗、既定看法。人生下來後,都會被非常多的規範所束縛,到了 20 歲的時候,就應該去反省我們的思考方式跟價值觀是怎麼樣被塑造的,跳脫出既定的包袱以重新思考。批判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而這是哲學系最重視的能力。

Q4. 請簡短介紹一下你們的科系

東吳哲學系沿襲東吳大學的校風,在教學方面非常嚴謹,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也肯定同學在多元方面的能力和潛能發展。創校校長端木愷先生曾講過:「一個大學如果沒有哲學系,就稱不上是一個大學。」所以在某個意義上可以這麼講,東吳哲學系是東吳大學的靈魂。

Q5. 東吳哲學系和其他大學的哲學系相比,有什麼不同、特色或著重的地方?

在台灣的大學裡面,目前大概有十多所跟哲學有關的系所,一般國立大學比較偏重研究,在教學上面對學生的照顧相對沒有私立大學好。東吳大學在這方面是非常有特色的,它不只承襲著教學嚴謹、照顧學生、關懷學生多元發展的這一面,此外,東吳哲學系在研究方面相當頂尖,在過去這些年哲學界的各方面評比名列前茅。

Q6. 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就讀哲學系?

讀哲學應該具備的核心特質是喜歡思考,但這不同於一般的胡思亂想。思考有它一定的方法、規律、技巧,在東吳哲學系裡面,我們培養同學在批判思考、反省能力上的積極態度,透過課程的訓練,希望能讓同學不管將來是否要從事哲學的專業,在畢業時至少都擁有這項基本能力。事實上,批判能力、反省能力、論述能力,都是這個時代裡面所有學科最核心的部分,而哲學系正是這部分訓練地最充足的系所。

Q7. 念完哲學系的學生,大多會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及特質?

從東吳哲學系畢業的同學,出了社會之後,他應該要瞭解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優勢,以及需要進一步補足的部分,因為大學教育絕對不是全部。但是,哲學系的訓練讓同學擁有論述、思考的能力,讓同學得以綜觀全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因為很多學科常會侷限於某個專門領域中。再者,哲學系學生常能從各種細節、表象的問題裡面直接看透問題的本質,進而綜觀全局。雖然哲學系給你這種的能力,千萬別以為這樣就足夠了,有關事實、新知識的吸收,還是要靠後來不斷的學習與加強。

Q8. 哲學系畢業生大多從事哪些工作?

如果以 50 位進哲學系的同學來講,大概有七八位同學會進入到哲學專業的研究所,而這些同學裡可能只有兩三位同學會進入到博士,也就是說,哲學系同學在將來以哲學的專業為職業比例並不是很高。但是哲學系培養的基本能力是可以在各行各業裡面發揮獨特本領的,我想同學們在將來畢業之後就可以發現。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你必須要學習不同領域的新技能與知識,這部分會與你的優勢產生加成作用。有的同學在哲學系畢業後從事電影、文創,他的思維就會跟電影系的學生不一樣;有的同學進入法律,他看事情的角度與深度也會跟純法律系出身的同學不同,所以我覺得哲學是個能與任何領域融合並產生積極作用的觸媒。

Q9. 備審資料中最常看到的錯誤是什麼?

談到備審資料,大家不要只追求資料的多樣或者色彩繽紛這類的形式要件,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展現你對哲學真正的興趣、過去對哲學有沒有相關的涉獵,以及其中究竟是什麼問題感動、觸發了你,如果你能夠展現出這種思考的歷程跟熱忱,其實知識都是後來可以補足的。我們不在乎你讀過多少,而是在乎你讀的這些書時有沒有展現出求知、追問的熱忱,展現出思考初步的樣態,而不是人云亦云、單純知識的累積。

Q10. 入學面試中,什麼樣的答辯或態度是會扣分的?

面試的時候,每個學校可能會有不同的作法。有的是單一面試,單一面試的時候,同學其實更好發揮;但很多學校通常因為作業時間的關係,會把好幾位同學擺在一起面試,此時也有它的好處,教授可以看出一個同學的積極與消極,如果你在一群同學裡面,永遠是坐在那邊、悶不吭聲,或者只是覆述別人的意見,尤其在哲學系面試上,老實講,是比較不受到肯定的表現。

Q11. 入學面試中,最看重面試者的什麼部分?

面試的時間就是那麼短,因此我看重兩部分,第一個是你的表達能力清楚與否,第二個是你的態度積極與否,你是否在思考問題上展現出真誠的態度,而若要在短時間展現,你必須平常就有相關的訓練或者習慣。平常就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同學可以相互練習,甲同學對乙同學發表你的某一個看法,再換乙同學講給甲同學聽,這種相互練習其實就是一個培養的過程。我們在中學裡面常常都是聽老師講就夠,但表達能力的訓練缺乏,在口試時是比較吃虧的。

Q12. 大學需不需要花時間參加社團?對未來有什麼幫助嗎?

大學教育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非常的重要,但它不只重要於知識或技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在大學生活裡,透過與大學同儕的互動,發展將來面對社會跟人群的能力,所以在大學,我認為社團活動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不要只是「參與」社團活動,只做一個享受者、觀眾、旁觀者,並沒辦法培養出真正的能力。

社團參與一定要成為裡面的幹部,同學不要認為成為幹部很難,如果你勇於承擔、趕快舉手,是很容易成為幹部的,而做幹部的過程裡就是在培養你承擔、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是將來出社會裡面非常重要的人格特質。你有社團領導的經驗,企業主就會相信你在待人處事上有一定的表現,也能夠承擔相當的責任,這是未來在企業裡面非常需要的。

Q13. 在高中時可以提早做些什麼準備或參加什麼活動,會對申請東吳哲學系比較有幫助呢?

從小,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小學和中學教育常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因此常扼殺掉讀書的胃口;所以,同學在求學的過程裡面,應該多接觸課外讀物,跳脫讀書只為考試、只求標準答案的思考方式。在當代,社會上出了很多很好的哲學普及讀物,同學如果對於這方面有興趣,平時可以透過閱讀這類書籍,讓自己漸漸跳脫錯誤的讀書習慣。

部分高中甚至已經開設哲學相關的選修課程,在未來的教育改革上這類選修的課程應會越來越多,建議你去修這方面的課程;如果你的學校沒開設選修課程,我建議你選擇哲學普及讀物作為入門書,不要一下子就讀非常艱難的,你讀得很深、很拗口,這樣雖然感覺有深度,但其實你並不是真的懂了。

哲學有千百種問題,如果你對於其中一個問題有感受,那方面的書籍就能作為你的入手書,不只面試,甚至是將來進入哲學系時,這將會是你展現對哲學的興趣與體悟的入手點。

Q14. 普遍來說,現在的高中生需加強哪些特質?

在大學,我們希望學生在培養的系所專業能力外,也培養比較一般性的能力。考上大學的空檔,很多同學就是放鬆、度假,這是一個浪費,你可以先讀一些基本的課程。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你覺得你的外語能力不夠強的話,必須在進入大學前補足;東吳哲學系要讀很多的英文資料,同學如果不習慣的話,在閱讀速度以及理解能力上會受到影響,在成績與學習上也會因此而落後。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同學趁著考上大學的空檔多多閱讀,畢竟在高中之前多數時間都是在念教科書,很少有大量的時間讀一些課外讀物。大學著重博雅的教育,大家不要只專心於語言能力、實用能力的培養,廣泛的閱讀可以把一個人侷限的心打開,並寬廣你的視野格局。畢竟「大學者,大人之學」呀!大學跟高中,應該有不同的格局。

Q15. 現在的科系,跟過往二、三十年前家長大學年代時有什麼不同?

家長常常因為關心孩子,拿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做為一個參考基準,對子女進行勸告,但有些勸告是「以愛為名」,事實上卻給同學帶來相當大的壓力跟束縛。我覺得,真正愛子女的家長,應該先反省自己過去的經驗是否能夠適應這個時代以及你的子女。

簡單來說,時代變了。每一個人的潛能、興趣、才情未必完全相同,不應該拿單一的標準去套一個具體的生命,這種作法雖「以愛為名」,卻造成很大的壓力。我們已經從工業的時代過渡到人工智慧的時代,現在的工作習慣、種種知識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在 40 年前,是一個比較標準、單一化的時代,然而,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邁入一個更多元、更能夠肯定每個人不同處的時代。對於在這個時代成長的年輕人,你如果還用 40 年前的單一標準去約束他,他會十分痛苦。我要提醒家長「以愛為名,以愛為始」,可以與年輕人溝通,但還是要懂得尊重。

Q16. 現在學生在選擇大學校系時,最需要考量的點有哪些呢?建議他們如何著手進行?

選擇校系的問題,廣泛來說是在問「我將來要走哪條路?」很多同學乃根據學科未來的收入做判斷,如果你真的對於未來收入非常在意,你的人生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收入的高低,那我沒有話講,你就去選擇你覺得對自己未來收入最有影響的系所;但你要考慮趨勢的問題,在這個年代吃香的系所,很可能在十年以後就退潮了。

甚至有人認為,在人工智慧的時代裡,傳統的行業很有可能消失,當你以社會需求作為校系考量時,你必須要意識到未來情勢跟趨勢的轉變,否則你的大學選擇可能未必符合未來的需求。

另外一種選擇校系的方向,不是向外問,而是向內問,看看自己的才情、興趣、潛能在什麼領域裏面最能夠發揮,換言之,我在現階段裡面最需要解決、回應、吸收的是什麼?很多醫學院的同學,因為他的聰明考上醫學院,兩年後卻出現不適應,發現自己其實並不想要成為一個醫生。我想很多科系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不管同學著重的外在考量是什麼,都必須要回到自己本身去思考這個問題。

Q17. 哲學系迷思大破除

哲學系在台灣常有兩種印象,正面印象是當你說自己讀哲學時,大家都會說:「哇!好深奧的學問!」但這句話背後隱含的好像是不切實際、遠離人生,擔心同學在將來畢業的時候沒有辦法找到很好的工作。事實上,大學本身並不是一個職業教育所,如果家長把大學看成是一種職業教育的話,貴子弟的未來發展其實就是成為一個為職業需求所訓練出的人員,這是很可惜的。

如果你希望子弟有更好的發展,你應該讓他在大學裡好好地思考人生方向、價值觀,以及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看待他自己,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是所有人必須去回應的問題。如果同學能在大學裡完成了這項任務,將來無論有沒有要走哲學的專業,至少他具備了理性、思考、溝通、綜觀全局的能力,我們永遠要謹記在心的是,大學四年裡面學到的東西,沒有人是可以用一輩子的。

Q18. 如果高中生選擇自己真正有熱忱的科系,對未來發展有什麼幫助?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如果高中生選到一個所有人都為他鼓掌的科系,但他自己卻越讀越痛苦,你覺得他會怎麼發展?第一個,他讀的一定不會很好;第二個,他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我認為大學時期是人生裡的黃金年華,這段時間的浪費會是人生最大的浪費。如果讀了一個自己有熱忱的領域,撇除知識的累積,光就你投入的時間所帶給你生命的成長,就已經足夠了。

Q19. 看完自己系上學生的 IOH 講座,教授有什麼東西是想從自己的角度補充或說明的呢?

我覺得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其實比他們父母、祖父母那一代更會溝通、更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多元發展的時代,我在年輕人身上看到各種不同才情的展現,這是我在教書的過程裡面,同學們最讓我欣賞、愉悅的地方。老師們在台上講課,會以為自己講的東西是唯一的標準答案,唯有看到同學的回饋跟表現時,才會發現其實每個生命的發展都有他獨特的路徑。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