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鄧語華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臺灣師範大學 物理學系 張元儒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生科系轉入物理系,開啟我的教師夢

有著一顆想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心,張元儒在指考分發的志願單上,填下了醫藥衛生學群的各個科系,就這樣進入了生命科學系。但她在大一期間,發覺自己對於生科系的所學始終無法產生學習的熱忱,花上許多時間背誦生物的英文專有名詞,又因為害怕解剖青蛙而差點被當掉,唯有賈至達教授的「基礎物理」課,讓她生起窮究物理知識的渴望;她於是鼓起勇氣,做出轉系的決定,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的學生。為了準時畢業,她必須在師大物理系大二的課程之外,補修大一的必修學分,同時間又碰上物理系的大魔王科目——數學物理。「既然做了決定就要堅持下去,我想為自己轉系的決定負責任。」而重新建立朋友圈也是轉系生會面臨的問題,元儒逼著自己克服害羞、不夠自信的個性,主動向別人說話,參加全人書院,修習教育學程,也嘗試在校外累積實務的教學經驗。「我想透過自己的故事帶給學生自信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熱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分為三個校區,校本部位於臺北市的和平校區,物理系所在的理學院位於公館的師大分部,而僑生先修部則座落在林口校區。欲往返師大本部與分部,可搭乘校區門口的 74、278、0 南公車,或是每小時一班的校車。在住宿方面,理學院學生多住在師大分部的學七舍,宿舍樓下就有品大超商,是住宿生補給生活必需品的好去處;正在興建中的學二舍,則預計於 111 學年度完工。臺師大目前已經轉型為綜合型大學,除了原有的師資培育課程以外,設置涵蓋社會科學、藝術人文、工程、自然科學、運動科學等不同領域的科系,學習資源十分豐富。同時,臺師大與鄰近的臺大、臺科大組成「國立臺灣大學系統」的三校聯盟,供學生跨校選課、輔系,共享圖書館及網路資源,三校之間也有交通接駁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一句話形容物理系,我會說是探索萬物運行的規律。」元儒表示,大學的物理系是高中物理的延伸,鑽研物理公式是如何被推導及證明所得出;例如三大行星運動定律乃是克卜勒根據行星所有可能的運動軌跡,得出行星以太陽為焦點在橢圓軌道上運行的發現,而牛頓再從克卜勒三大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的公式,解釋行星繞行太陽的運動、地心引力、地球潮汐等適用於所有物質的現象。

在師大物理系的系辦,設有學習空間,經常邀請他校教授、研究人員前來演講,也是大一必修「大學入門」的上課地點,課餘時間就提供給學生討論課業或休憩。在獎學金部分,師大物理系的畢業校友成立系友獎學金,學期成績達到 GPA 3.8 以上即可領取,也會根據學期成績的進步幅度頒發學業成績進步獎學金。在海外交流方面,系上與國外多所知名大學辦理海外實習合作,例如學生可以到九州大學、馬來西亞大學參與實驗研究。(更多未來出路資訊,請點選「科系」章節觀看)

臺師大物理系四年課程

元儒認為,物理系的核心領域可分為凝態、固態、高能、天文等四大範疇,凝態屬於生物物理,固態為表面科學,如各式新興材料與光電元件;高能旨在找尋宇宙的新粒子,會學習基本粒子導論,而天文則與宇宙學、相對論相關。在四年課程的規劃上,大一為建立基礎的階段,開設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及相對應的實驗課,所學內容包含牛頓力學、光學、波學、聲學、原子結構等等。大二會在基礎物理知識上加深加廣,課程有數學物理、力學、熱學、電磁學、實驗物理等等;以力學為例,過去學的是從牛頓力學釐清物理的位移與速度,在大二則會進階到拉格朗日力學,其屬於時間的函數,適用的範圍更廣泛,描述物質隨著時間改變的動能與位能。大三為進階課程,有必修的近代物理及選修的熱力統計、半導體製程、電子學等等;大四則依據個人的未來考量,選擇教學實習或進入實驗室做研究。

這堂必上

臺師大物理系必修的「近代物理」被元儒認為是很重要的一堂課,其與古典物理相對,古典物理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巨觀系統,其能量為連續的變化,而近代物理則指電子、原子、分子等微觀系統,其能量為不連續的變化。元儒表示這堂課可謂顛覆了她過去對於微小粒子的認知,例如電子在空間的存在是有機率概念的,但這樣難以捉摸的粒子,卻可以用薛丁格波方程式描述粒子的能量如何隨著時間改變。雖然理論課乍聽之下很抽象,但教授會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而屬於選修的「計算物理」,會學習到程式語言 Python,將繁複的計算工作交給電腦處理,也成為元儒後續在全人書院擔任 Python 講師的契機。(更多教育學程推薦課程,請點選「這堂必上」章節鈕觀看)

課外的教學經驗——全人書院與數位學伴

元儒在臺師大參與了一個全方位的學習性社團——全人書院,它並不是讀書會,但主張共寢、共食、共學,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學習的交流機會,並且在每學年安排個人的自主學習計畫。元儒即在大三時,設定其自主學習計畫為自學 Python,她先是到網路上的自學網站展開學習,並建立甘特圖追蹤學習進度。到了隔年,她從學習者轉為教學者的身份,舉辦工作坊,自行規劃課程,教導其他院生如何撰寫 Python 這門程式語言;她認為教學看似在輸出知識,實際上是讓自己再次內化、融化貫通的過程。

元儒也參與了校外的數位學伴計畫,這是一個運用網路媒介,試圖跨越城鄉空間障礙,以促進學習機會均等的計畫。她配對到一名位於臺中山線的國小男孩,每週得安排固定時間進行視訊教學;由於這位小男孩的興趣與目標皆不明確,元儒在最一開始,得先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從遊戲、故事、數獨測試小男孩的潛力,引發其學習動機,並逐步培養他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及自信心。(更多教學故事,請點選「教學經驗」章節鈕觀看)

勇敢轉系,踏入教學,我看見蛻變後的自己

以往面對問題總是選擇先逃避的元儒,自承過去的自己常因爲害怕能力不足而不敢選擇,但她基於對物理學的喜愛,勇敢做出改變。為了不負轉系的決定,她也強迫自己快速打入物理系的交友圈,參加社團,練習在眾人面前發表意見;現在的她,已經能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談,用自己具備的物理知識與他人解釋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每位孩子都擁有自信的權利,不要因為學科的成績不理想,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自己做不到,甚至連嘗試都不敢,這可能會錯過你真正有興趣的事物。」她說,沒有自信的孩子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獨特之處,但被沙子覆蓋住的光芒其實可以很耀眼,而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一位善於發掘孩子光芒的物理老師。

【選科系先搞懂】基礎科學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念理學院科系未來發展

【推薦觀看】基礎科學科系比較:物理系 vs 化學系 vs 數學系 vs 生科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