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講座由東吳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東吳大學 哲學系 江柏賢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東吳大學哲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來自部落的問題孩子

來自阿美族部落的柏賢,從小就是個愛問問題的孩子,對於世界他有許多的疑問,希望從問問題的過程發掘這些讓他疑惑的答案,於是他選擇進入了東吳大學哲學系。大一時的他毅然決然地決定休學,希望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一方面想分擔家計撫養自己,一方面思考讀書的意義,但也因為休學的這段期間,更激發了他喜愛哲學的熱情,因此他決定再次復學繼續追尋他心中的答案。

扎實扎實再扎實

東吳大學位於外雙溪河畔,踏在東吳綠地就像是經歷一段思考哲學的旅程。如同一所溪畔的補習班,東吳扎實的課程規劃,以及教授對學生的要求,讓柏賢在需要撰寫大量報告及論文的環境下,加強了課程學習的基礎及知識的獲取。因此他認為東吳是一所適合人文學院學生就讀的學校。人文社會學院,顧名思義即是從人文精神出發,探討一切與人相關的學科,研究人與世界之間的連結。東吳哲學系師資優秀,其中臺灣哲學會會長也是教授之一,系上舉辦多場國際會議,提供學生近距離與國際師資接觸的機會,藉此吸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挑戰權威,批判性思考

要獲得一個答案,問對問題是解決的關鍵,因此想要了解東吳大學哲學系,首先必須要問哲學系都在修些什麼課呢?首先哲學最重要的是「邏輯」,是奠定分析的基礎。「哲學史」分為歐陸哲學史、英美哲學史、中國哲學史,從哲學家如泰勒斯、希臘三哲、先秦儒家、周敦頤等人的思想和哲學觀點將同學帶入哲學的世界。「知識論」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是知識?真信念和知識的差別在哪?如何判斷其中的差別?人是否能得到真正的知識?在這堂課可以認識自己所吸收的內容是否為真知識。「倫理學」主要在探討人性的問題,運用相對論等理論來探討社會問題,例如墮胎、同性戀、納粹、宗教等的議題,讓學生思考什麼是倫理道德。「形上學」在探討世界的存在與否和世界存在的本質是什麼。東吳大學哲學系的選修課程,分為歐陸、英美、中國哲學三大項,其中柏賢推薦「自由意志」、「語言哲學」、「跨文化哲學」、「詮釋學」、「美學」等課程。讓他印象深刻的課程有馬愷之老師的「實踐倫理學」,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充分討論,可以批判不同的理論和挑戰權威,同學之間學習自由獨立思考,懂得懷疑不同的理論,面對議題時要能開放性思考,便能發現自己從來不知的思想境界。另外同樣是馬愷之老師的「跨文化哲學」教導學生多元角度思考議題,在遇到事情時不先入為主地批判他人,激發自己良心從不同族群角度思考,試著去解釋不同族群間的行為。黃筱慧老師的「詮釋學」在於分析世界與人之間互動的意義,抓住人跟物品之間的強烈情感關係。但難道哲學只是上述這些看似虛無的事物嗎?其實不然,哲學涵蓋的範圍非常地廣,例如政治、社會、數學、天文、宗教等,它無時無刻不存在,幾乎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哲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便是讀東吳大學哲學系未來的出路,柏賢在講座中提到學習最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自己的所學,而學校是一個吸取經驗和知識的地方,並非一個就業培訓營,因此不一定要將工作視為學習的最終目標,應該要為了喜歡而學習,將學習視成一種生活,而非工具。東吳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最直接相關的工作就是哲學研究,然而廣告、行銷、創意、文案也都是哲學的出路,因為哲學是另一種連結式的思考模式,運用這樣的思考模式,可以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所長。且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和享受,它是內化在一個人的思考與本質中,因此在各個產業皆可以運用這些知識,讓自己在不同產業中脫穎而出。

哲學教你享受人生

休學期間,柏賢當過調酒師與英文老師,復學後開始做兼職的 Google 專員和 Model。志工活動則有香格里拉夢想書屋,每個暑假到雲南香格里拉當輔導老師,教他們邏輯思考、攝影等,也在臺灣募集書籍捐給當地孩童,縮減城鄉差距所造成的知識不對等。柏賢大學時是如何分配打工時間呢?他建議不要打零工,因為打工時間會消磨掉許多課業社團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是在大學時非常寶貴的,因此柏賢建議可以找一些高彈性、高報酬的工作,例如 Case 型的工作和兼職專員,或是文案和設計,有空時再做,且薪水也較高,也能彈性分配自己的時間。他也建議身為學生的你專注於讀書,善用學校資源,生活以課業為主,工作為輔。因為東吳大學哲學系的學生需大量閱讀吸收知識,也因為如此,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唸書,也讓人生越來越充足。柏賢也建議有時間的話可以雙主修或學習第二、三外語,讓大學生活更加充實,多元學習除了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廣泛外也為自己未來做準備。最後他認為,念哲學是享受人生的過程,它能幫助你更能夠認識自己,看見人生更多的意義和面向,也能回歸反思自己,看的眼界也越來越廣,並發現自己的曾經,也願意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越來越好的人。

PART 2:關於申請東吳大學哲學系的準備分享

備審資料

在 PART 2 講座中,柏賢分享了該如何準備申請東吳大學哲學系的備審資料。備審資料包含個人簡歷、自傳、讀書計畫、小論文、學習總結、推薦函與各項證明七個部分,在個人簡歷中,講求的是格式清楚、以簡短的文字條列自己的重要經歷,每項經歷盡量不要超過兩行文字敘述;相反的,自傳則是長篇的個人論述,其中需凸顯的重點有三:第一是成長背景如何影響你的學習想法、第二則是個人特質與世界觀、第三為課內外的學習歷程;讀書計畫則需列出個人短、中、長期的學習目標,例如升大學前的準備、大學期間將如何充實自己、畢業後的規劃,重在藉由計畫來展現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以及其背後的原因;而小論文可能是高中生常感到棘手的大工程,柏賢認為首要是先確認研究問題,在立定標題之後,開始蒐集適當、有說服力的文本與參考資料加以佐證,正文脈絡須清楚、切忌有邏輯上的矛盾,立下結論後,再補寫正文前的摘要與前言;至於學習總結的部分,柏賢則建議大家可區分為生命教育、基礎能力教育、生活教育、學習態度與方法四個面向來書寫。

面試技巧

柏賢也針對面試提出幾點建議,穿著整齊應試固然重要,但教授更看重的是同學清楚的表達與思辯能力,所以在自我介紹時,務必要把握機會呈現出自己關切的議題、思想脈絡,但也切勿自視甚高、不懂裝懂,因為這種偽裝只要經過教授更深一步的提問是很容易被拆穿的。此外,「問一答 B」更是大忌,當教授問:「你的觀點是什麼?」時,請謹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東扯西扯用別人的答案來搪塞;同時,柏賢也以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的無知。」來提醒學弟妹們能虛心求教,求知若渴。

對學弟妹的建議

談到選系,柏賢表示自己曾經猶豫過,但如今不再後悔,他建議對系所抉擇感到徬徨的學弟妹們不妨考慮以自修、雙主修或輔系等管道來認識哲學,慢慢確定自己的喜好與興趣。柏賢認為哲學系旨在培養「愛知識的人」,既是在追求真理,也是在探索自我,因為東吳大學哲學系,才讓他發現更多分析事件的角度,以及面對難題時該如何與自己對話相處,若這些都與你對大學生活的想像相符,請不要猶豫,愛你所愛的,歡迎加入東吳哲學系的大家庭吧!

PART 3:針對觀眾的提問進行答覆

Q1. 東吳大學對你來說最特別的地方?

Q2. 東吳大學哲學系的優勢為何?

Q3. 你覺得東吳大學哲學系讓你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Q4. 你會建議哪一種特質的學生來就讀東吳大學哲學系?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