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的經驗分享
從不排斥到喜歡:加入實驗室確立興趣
「我從小就覺得實驗袍有種專業感,令人嚮往。」高中時期的吳冠宣加入了「科學研究社」,獲得更多接觸科學知識與實驗的機會,藉此探索喜好。升大學之際,冠宣明確知道自己對於生物學科當中的人體機制最感興趣,於是初步將志願範圍設定為「醫學院」,再往下探索其他科系。「我自認沒有排斥的選項,於是按著成績選系。」學測結束後,冠宣才開始從翻閱科系簡章中認識科系,既然沒有排斥的選項,對各領域都抱有好奇心的她,就跟著成績的落點,進入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進實驗室學習,讓我發現自己的興趣,我想要繼續留在這個科系。」因著系上必修規定,冠宣於大二加入實驗室。初入實驗室的她,光是操作實驗,親手得出可信且符合預期的結果,就讓她成就感滿滿;而後隨著學長姐做研究,她更是享受找出未知解答的過程。
不再是「沒有排斥」而已,如今的她熱愛眼前的所學;每當實驗室學姊談及研究之時,冠宣總是為那些發光的眼睛、揚升的音調而吸引——她心領神會,那是人們談及自身興趣的神情。於是,她期望自我將來成為「有專業能力又溫暖的人」,對生活充滿熱情,散播歡樂與愛,同時可以清楚講述專業的人!
校園清幽設備佳:我眼中的長庚大學
「風超⋯⋯大,非常大,而且冷到會用『凍』來形容!」提及自己眼中的長庚大學,冠宣表情誇張地說道。長庚大學雖地處偏遠,但是環境清幽,她倒也喜歡學校的遺世獨立。而且學校提供「百分百住宿」與往返學校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的校車,便利學生的日常。(學姊還提供了哪些交通小撇步?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除了大眾熟知的醫學院,長庚大學尚有工學院、管理學院、智慧運算學院;校方經費充足,研究資源與設備皆豐。舉例來說,校內的「貴重儀器中心」提供貴重儀器,不論是教學或研究用途,學生有需要即可申請使用,學生若另有添置儀器的需求,亦可向中心提出申請,由校方透過年度經費購置。冠宣說,長庚大學的教學氛圍良好,師生關係密切,醫學院學生多半進入長庚醫院體系內實習,諸如林口、嘉義、高雄的長庚紀念醫院,每間醫院的設備皆相當完善。
驗血、驗尿、驗糞便?揭開醫檢師的日常
「醫檢師是操作檢驗項目,並且判讀、發報告的那個人。」介紹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之前,冠宣先解釋何謂「醫檢」,不論是健康檢查,或是醫生判斷病況與治療方向的檢驗報告,都是由醫檢師操作執行;同時,在醫院的抽血櫃檯,或是醫生進行骨髓穿刺時,都能看見醫檢師的身影。限於工作內容, 醫檢師幾乎都會待在實驗室內,多數人不太接觸得到。
「醫檢師是不是都在驗血、驗尿、驗糞便?」提及大眾對於醫技系的迷思,冠宣首先針對這個問題釋疑,「其實血液、尿液、糞便都是常見的檢體別,但還有各種不同的檢體別,而不同檢驗項目,適用不同檢體別。」她舉例說明,腫瘤標記、肝功能指標檢測血液檢體;檢測腦膜炎就可能選擇使用腦脊髓液檢體;感染於下呼吸道的細菌,檢測就可能選用痰液。
醫技系的核心領域:生物知識與檢驗技術
「了解何謂『正常』,才會知道『異常』所在。」細看長庚醫技系的系名,「生物技術」、「醫學檢驗」正是系上的專業所在。學生必須先學習人體正常的生理機制,了解疾病發生的生理數值升降,方能藉由檢測數值來測定疾病。除了從理論認識疾病的特性與檢驗方法,學生的技術實作亦得跟上,故而系上的實驗課占有極高比例。
長庚醫技的核心領域為四:基礎科學、生技醫學、臨床醫檢、臨床實習。大一以「基礎科學」領域為主,課程多為增加科學與系所相關背景知識;「生技醫學」領域為大二至大三上的課程規劃,學生將深入生物醫學相關知識,同時開始生物技術等實驗實作。
大三下至大四安排臨床課程,「臨床醫檢」領域將在先前累積的生物知識基礎之上,學習應用所學,課程科目幾乎都是國考考科;大四下的「臨床實習」則實際至長庚醫院實習,輪流至 11 站——臨床生理學、臨床微生物、臨床生化學、臨床血清及免疫學、臨床病毒學、臨床血液學臨床血液學、臨床鏡檢學、病理學、抽血、血庫學、 醫學分子檢驗學等組別,各站皆有「教學醫檢師」,協助實習生了解不同職務的工作內容。此外,實習階段尚須修習重要課程「檢驗品質管制學」,由醫院的檢驗醫學部主任或組長授課,指導學生如何確認檢驗報告為可信。(欲知更詳細的實習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相似科系與未來出路:就算待在實驗室,你可以不只是醫檢師!
「醫技系和生醫系都是接觸生物醫學領域的。」冠宣表示,同領域的生醫系廣泛地涉獵生物醫學各領域,學生藉以探索相關興趣;醫技系更著重臨床檢驗,培養學生考取醫檢師證照的所有能力。醫技系還有一大特色,「實驗課就是健康檢查,因為實驗課檢體來源正是自己!」冠宣笑著說。
醫技系的未來出路大致可分為四個方向,其一,至醫院或檢驗所擔任醫檢師;其二,投入生技產業,從事開發或行銷;其三,前往臨床研究機構,成為數據分析師或臨床試驗專員;其四,醫技系畢業生可於 30 歲以前報考「調查局醫學鑑識組」的鑑識人員,成為公務單位的一員;想從事學術研究者,也可以待在大專院校、醫學中心擔任研究助理、研究員。
推薦必上:生技學研究實驗、臨床血液學實驗、資料處理與應用
「生技學研究實驗的大報告不僅是一學期的努力,而是整個大學時期的研究內容展現!」冠宣最先推薦的課程為大四必修的「生技學研究實驗 」;雖名為實驗課,其實是學生專題研究成果的分享,亦即學生口中的「大報告」。長庚醫技的學生都必須完成「個人專題研究」,從大二進入實驗室後,每學期藉由修習選修以獲得閱讀參考文獻、使用書目管理軟體、研究計畫撰寫的技能,直至大四的正式口頭與書面報告。這門課不單讓冠宣獲得新想法或思考角度,她在總結所學的過程當中,也獲得不少成就感。
「每週的血液檢體都要由我們產出!」冠宣推薦的第二堂系內必修是「臨床血液學實驗」。這是一堂實驗課,學生必須實際操作各種血液相關實驗技術,於顯微鏡下辨識與計數血球,觀察各種血球成熟階段的差異、形態等。第一堂課即會學習抽血,「肘窩處有針孔或瘀青是常態。」冠宣笑說,不論是被抽與抽血者都興奮又緊張,過程令人難忘。
最後,冠宣推薦資訊類通識課「資料處理與應用」,學習 Excel 相關功能,諸如公式、資料分析、表單設計與快捷鍵,相當實用。對冠宣而言,Excel 便於初步整理實驗數據,將圖表應用至其他編排軟體亦更快速方便,是門不能錯過的好課!
從樂於實驗到愛上研究:實驗室生活與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高中的某次社課接觸到腦科學,就開始對神經科學領域感興趣。」本來就喜歡操作實驗的冠宣,藉由系上選修課程與系所官網資料,鎖定了自己心儀的實驗室;通過與教授面談,當時才大二的她便成功進入「神經藥理學研究室」。初入實驗室從「練技術」開始,操作實驗步驟為未來正式實驗打基礎;大三開始,冠宣著手自己「神經胜肽 FF」的研究,觀察中樞神經系統對於胰島素攝食調控的影響。她的實驗整體來說相當順利,結果符合預期,但實驗過程當中必須犧牲實驗動物,讓冠宣備感壓力,卻也使她更努力蒐集文獻,以避免實驗動物被無意義的犧牲。
透過專題研究,冠宣於大三成功申請「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她建議有志者可以提早作業,提高拿到研究助學金的機會。在與學姊討論數據、思考實驗設計的過程後,冠宣進一步明瞭自己不只是受到「實驗」吸引,更深感「研究」的有趣之處;自實驗結果推測可能的原因,並且思考再用哪些實驗進行驗證,她全然投入且滿心享受,更依此找到繼續升學的動機。
除了吸收新知,大學重要的課題是認識一群意氣相投的人
「事情不會一個一個排隊出現,總是突然之間一起湧進。」回顧四年,冠宣認為「事先排好自己的優先序」是最重要的學習,尤其排程緊湊就可能忽略飲食、作息、運動,她特別提醒「不要想著之後再注意健康,事情只會越來越多,排程只會越來越緊,因此請大家保健身體!」
大學獲取新知的管道很多,她發自內心感謝選修系外課程的自己,因為除了獲得不同領域的知識,她更認識擁有不同興趣、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很幸運遇到一群很棒的朋友,知道再累的時候,有人一起休息、鼓勵,感覺真的很好。我也想為他人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