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高雄呂媽媽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孩子 記得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噢 放膽去逐夢吧」

講座由高雄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張鈞婷、顏灝、曾于容、李欣怡、鄭芷薇、魏汝璇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高雄醫學大學 心理系研究所 連文琪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軸根系女孩

「我的人生就不適合做單一路線啊!憑什麼唸了研究所,就要我只能唸書呢?我的人生是有一個主軸,伸展出很多的旁枝。」就讀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的連文琪不僅擔任學校正向心理學中心的教學組長,還是辯論圈一員,還致力於科普寫作,在假日更會到六龜地區教高中生物,外務極多的她常被許多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研究生,但文琪認為自己投入的每件事其實都是從同樣的「主軸」延伸出來的,那就是「助人」,自詡為「軸根系」,她說:「不管你是軸根系、鬚根系,還是氣根、板根等等的,人生就是要你有自己的一套系統,你最了解你自己,也只有你能組織自己。」與其一味聽信他人的說法,文琪認為應該先從探索內心自我做起,才能活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高雄醫學大學特色

在文琪眼中,高雄醫學大學最特別的是擁有全台唯一的正向心理學中心,且在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也有多位老師極力發展正心教學與研究。由於自己大學主修生物科技系時就常常跨系修課,對心理、護理、香粧系課程都有所涉獵,這也使她感受到學校選課規定極其彈性、各系老師都很樂於收學生,所以凡是自己想修的課,只消寫信向老師說明修課動機與熱忱,多半都不會被拒絕。此外,因為高雄醫學大學在生醫領域發展得很好,故文琪建議對生理、心理學都很感興趣的學生特別適合來此就讀。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研究所應用心理學組簡介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研究所分為臨床、諮商、應用心理學組,文琪就讀的是應用心理學組,組內老師的研究領域涵蓋認知心理學、知覺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系上同儕都很「混血」,背景來自醫學、護理、幼教甚至是補教業,所以大家做的研究主題通常不會是「純心理」,而是有結合過去的專長,文琪覺得自己很喜歡這樣跨領域學習的氛圍,能從彼此對談中得到許多新的靈感。在畢業發展上,應用心理學組不像臨床、諮商組是可以去考取心理師證照,所以文琪建議學弟妹如果想讀應用心理學組,必須「硬」起來才行:「你必須要找一條路出來,打一場奇襲。」她說所謂的奇襲要不是跨領域,不然就是往新興領域發展,以文琪為例,將來便是想朝正向心理學來發展。

正向心理學是什麼?

如果說臨床、諮商心理學是幫助人走出低潮,回復到一般的心理狀態,那麼正向心理學就是引領人從一般轉變為更好的心理狀態,是一門跨足腦科學、認知、教育、社會、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的新興學門,若以“Re-Map”架構來說明正向心理學,是指透過改善個案人際關係、幫助其能全心投入事情、發揮個人強項來找到生活的意義與成就感,進而達到正向情緒。在高雄醫學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網站上,也以此為架構延伸出六堂課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能上網參閱。

為什麼要讀研究所?

不同於大學部被動地聽老師講課,文琪說在研究所,更多的是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只要自己查文獻,反覆思考、整理出研究的脈絡後,再向同學、師長討論去碰撞彼此的想法,激盪出新的靈感。另外,學會用科學語言來說故事也是她覺得自己從研究所學到的很寶貴的事,雖然有很多人會認為寫論文好困難、很麻煩,但是文琪認為這其實是在訓練如何以嚴謹中立的態度去傳達事情的前因後果,這樣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對於往後從事任何行業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那些研究所教我的事

在研究所的求學生活中,文琪看過有太多人一開始雄心壯志地發下宏願說:「我要用論文研究補齊知識世界的缺角!」然而,想完成這樣的大事的前提,其實要先學著怎麼把每件小事做滿,而這正是從事研究最困難之處,例如蒐集文獻時,光看完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要理清各篇文獻的連結,才可能提出後續的假說;設計實驗也是同理,都有太多的基礎工作需要準備,你很難一次做對做好,失敗本來就是常態,故文琪覺得要時時保持「我就是來訓練完整的研究能力,中間錯了也沒有關係」的心態,把挫折當成是鍛鍊,才能不斷精進自己。她也鼓勵大家要在研究中發展個人的獨特性,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不論同儕、教授提出什麼相關的問題,自己都要能清楚地引用文獻去說明,這樣的專業素養不僅能帶給自己信心,更可以讓你成為不一樣的人。

研究主題怎麼訂?

許多人在找研究主題常會遇到困難,文琪對此的想法是與其追求有趣的題目,更應該思考的是這份研究能產生什麼意義?是否能引發他人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樣才會是真正具有新穎性的主題。不過終歸一句,研究要能做得順利還是要主題與自己的個性、興趣相符,以文琪來說,她希望自己的研究是能幫助人解決生活中困擾的問題,故最後她將主題訂為睡眠與自我控制的研究,希望能從研究醫院輪班人員、夜間工作者與熬夜讀書的學生之中,了解這群人是如何在睡眠極少的狀態下,仍能維持高度的注意力與做事效率,藉此幫助其他無法自我控制的人。

為台灣人做出符合台灣人的學科

「以往許多人對知識份子的刻板印象是你們都出去外面讀書,然後就不回來啦,可是這群人是把外面、西方的東西借回來,當作借鏡,想要在台灣長出自己的本土心理學,這實在讓人非常熱血!」文琪訴說著從「本土心理學」課程獲得的感動,該課就好比一場反抗反抗西方心理學的學運,除了介紹本土心理學理論,也會邀請從事這些研究的作者來演講。另一門讓文琪印象深刻的課程是「正向心理學專題」,但有趣的不僅是課程內容,老師吸引同學來上課的方式更是獨樹一格,就是在每週上課的前十分鐘,老師都會分享研究生的各種小秘辛,例如申請留學獎學金、國際交流的注意事項、申請研究所的管道差異、碩博士班可能遇到的困境等等,內容之有趣實用,甚至吸引到沒有修課的同學特地來旁聽。

課外經驗

目前是正向心理學中心教學組長的文琪提到中心的第一件專案其實是從學校醫院展開的,當時他們思考著如何將醫院營造成更幸福溫馨的環境,最後決定從護理師著手,因為護理師不但要照顧病人、與醫生合作、更需經手很多行政事務,堪稱是醫院的樞紐,可以說是影響整個醫院最關鍵的角色。當所有護理主管都完成培訓課程後,他們發現整體成效不錯,甚至有護理長想繼續受訓,成為正心講師後向更多人推廣,而後,正向心理學中心也推出針對大學生、高中生的課程和工作坊,未來也有望前進企業。除了當教學組長,文琪也擔任系上研究助理,藉此她學習到的不只有時間管理、事前溝通的重要,更經營起在師生、行政人員間的人脈,自己也變得更能去體恤別人的辛勞、了解每個人的長短處。

全能講師的夢想

因為在正向心理學中心設計課程的經驗,讓文琪體認到整理資料、將專業術語化為大眾語言和客製化的困難之處。可是她仍以「全能講師」作為個人長期目標,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獨立去發想課程,並做成效評估,甚至設計出專屬的教案手冊。因此,她對自己短期的目標是培養對人心的洞察力、成為有故事的人和以自媒體來做好自我行銷,文琪說可能有人會覺得她所做的各項嘗試都太廣太雜,但她認為只要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不管達到目標需要歷經多長的努力與時間,這樣就很足夠了。

相信自己的喜歡

「相信自己的喜歡,因為我們有太多人不相信自己的喜歡了,馬上把別人說的參考的東西拿來說服自己,一定要記得參考就是參考而已。」文琪認為別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因為任何想法都是被消化過的片面資訊,不見得適合自己。不過她也鼓勵學弟妹要敢於離開同溫層,多去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因為唯有不同頻率才能創造美麗的樂音,或許在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但千萬不要氣餒或拿別人的成就來傷害自己,不妨試著轉換心態,用更正向的態度去面對,抓住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