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的經驗分享
偏重文科、喜愛文化交流,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華語文學系
「我是個嚴重偏科的高中生,那一屆剛好英聽成績列入科系錄取標準,我就在找我的英聽成績可以錄取哪些科系呢?就這樣意外地找到了華語系。」高中就讀華僑學校的歐妍君,經常接觸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同學,奠定了她對於文化交流、與人互動的興趣,也因此將華語文學系列為大學志願,從學測到指考(現今之「分科測驗」)都為了相同的目標努力著。
「剛入學時,我常在想『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可是沒有達到我的目標?』」考取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後,妍君坦言自己起初並不滿意這樣的結果,也愧於面對身邊的親友,直到接觸了基督教,才逐漸找回原本開朗的個性,「我發現我原本就很喜歡華語系,為什麼要因為沒考上某間學校而限制住自己?」
隨著在應用華語文學系的學習,嘗試華語教學、僑校實習,並輔修應用外語系,妍君一步步累積起自身的專業,也重新建構起「學習」的意義。「我在大學的時候漸漸瞭解到,『學習』其實是當我看到喜歡的,不用害怕自己可能達不到,就勇敢去嘗試!」
認識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是一間基督教大學,我們學校很注重聖誕節,在每年的聖誕節都會舉辦報佳音、聖誕點燈等有著濃厚聖誕氣息的活動。」妍君表示,中原大學以「全人教育」著名,開設「天、人、物、我」四大學類的通識課程,提供學生從宗教哲學、人生哲學、邏輯思考、認識自我的全方位學習,並定期舉辦人生講座,妍君即在一場《世界微光》的講座,為臺灣青年走訪土耳其、參與敘利亞難民的紀錄片拍攝計畫所感動。
關於中原大學的學習資源,學校設置樂學園討論室,提供筆電、白板筆、HDMI 連接線給學生使用,同時建置 C-learning 線上學習平台,學生可上線學習 AI 人工智慧、外語課程,部分課程可計入畢業學分。若對於海外學習感興趣,中原大學與天普大學、西英格蘭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海外大學簽訂雙聯學位計畫,舉辦姐妹校博覽會、全英語環境的國際領袖營,可透過國際處官方 line 帳號獲得更多資訊。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我們是全國第一所學士、碩士兼具的華語文教學科系,也是第一所設置學士學位的華語文學系。」基於喜愛與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也想嘗試到海外實習,妍君選擇就讀中原大學應華系,她說,應用華語文學系就像是語言外交官,在語言教學的同時,也能宣揚華人文化與背景知識。與臺師大華語文教學系相比,師大華文系以學術理論為主,臺灣學生與僑生分作一班,外籍生另外開設一班;中原應華系則以教學實務為主,將本國生與外籍生混班學習。
中原應華系的畢業門檻包含畢業專題及華語教學實習 36 小時,學生可由「應華大觀園」臉書社團尋找國內、外實習的資訊,海外實習的合作學校包含韓國釜山華僑中學、美國加州學校、德國明斯特大學⋯⋯,並開設商務華語教學學程、數位編輯聯合就業學程,培育國際商務、數位媒體的跨域能力。(想了解華語系的畢業出路,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應用華語文學系學什麼?都在教中文,和中文系不一樣嗎?
「華語文學系與中文系最大的不同就是,中文系教學是普通話教學,華語文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普通話教學就是中文母語者教的學生,母語也是中文,華語文教學則是教外國學生中文的。」妍君表示,應用華語文學系的所學可分作中國語文、華語文教育、應用語言學、資訊傳媒等四大範疇,「中國語文」領域學習文學素養課程,「華語文教育」領域學習華語教學的專業課程,如華語詞彙學、華語文教材編寫⋯⋯;「應用語言學」領域學習專業英語、第二外語,「資訊傳媒」領域學習中文資訊處理、多媒體與華語文教學。
在四年課程的規劃上,大一培養華語教學、華人文化的基礎知識,開設漢語語言學概論、華語正音、華語文教學導論、華語語音學、文學經典閱讀等課程;大二增加更多的華語教學技巧課程,開有華語語法學、華語文教材教法、文化思想史、文字學等課程,並修習第二外語;大三開始累積實際教學的經驗,課程有中高級華語教育、華語教學英語、教育倫理⋯⋯,大四的課程集中在上學期,開設華語文教學實務、華語文測驗與評量、畢業專題等課程,下學期沒有必修學分,學生可至企業或海外實習。
這堂必上,讀中原應華必修的好課
「『華語文教材教法』這堂課主要就是換你當老師,從吸收知識轉換為教授知識,是練習如何當一位華語老師的重要課程。」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華語老師,必須了解不同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具備由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趣味性等五大角度編寫教案、評鑑教材的能力,這堂課也會教導學生如何根據教學環境、課程內容、學習目標,設計出最有效的課程。
另一門必修的「華語文教學實務」開在大四,學生們在這個時期都已經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上課方式為個人及小組上台試教,重點在於將過去所學的教學技巧導入語法教學,期末時必須彙整過去的教學內容、實習時數,完成一本「期末教學日誌」。而妍君最喜歡的選修課為「新住民華語教學」,課堂上會將桌遊與華語教學結合,並前往國小實習;由於學生的年紀較小,不但要將課程設計得有趣、吸引注意力,還要解決幼小學童容易分心、不擅管理情緒的問題,是修課時的一大挑戰。
線上僑校實習與海華基金會培訓經驗
「我想要累積線上教學經驗,以後想從事線上教學的工作。」妍君在大三上學期時,透過系上「應華大觀園」社團申請了線上僑校的實習資格,每週須教課兩個小時,擔任菲律賓晨光中學的華語主科老師。「學生看老師上課只有一個小時,但是對一名新手華語老師來說,一小時的課程可能要花費五到六個小時備課。」由於這份實習採用線上教學的形式,必須擅長操作線上教學平台、掌握線上教學的技巧,妍君一開始不斷卡關,上課過程手忙腳亂;為了克服這些問題,她學會以謙卑的姿態向研究所學姊請教,「遇到不會的就問,不用覺得只要靠自己解決!」也終於突破過去害怕操作電腦的心態。
另外,妍君也曾參與校外的海華基金會華語培訓課程,學習課室管理、教具製作、小組教學、文化內容、遊戲化教學等多元課程。「我當時看到它的培訓含有國外實習,覺得是非常難得的實習機會,就想好好把握。」雖然由於疫情,原訂的出國實習轉為線上教學,但妍君仍深受共同接受培訓的同學們所激勵,確立華語老師就是自己的志業。
走過憂鬱症,我的心上長出了同理的花朵
「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非常樂觀的女生,目標明確,知道自己喜歡華語教學,也不斷去接實習機會。」從沒想過開朗的自己會與「憂鬱」沾上邊,妍君在大學期間曾無來由地對原本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也同步失去了感覺與其他情緒,漸漸無法專注於課堂、無法完成作業,甚至無法自理基本的生活能力。
「當我經歷這個症狀,我知道我需要往好處想,大家也鼓勵我往好處想,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做到。」她形容當時的自己,像是一個外表完整的人,但內心破碎到連好好過生活都做不到。而當她經歷過憂鬱症,並逐漸走出來後,妍君開始能夠更加同理他人的感受,也學習真正地接納自己的每個面向,因為不論自己的身心狀況為何,都具有與生俱來的美好價值,也值得被愛。「在低谷中,我們也不要失去盼望,即使自己現在覺得不太可能,但是真的會越來越好的。」
大學裡一連串的意外與嘗試,告訴我「不要侷限自己的華語夢」
「大學這段期間,我勇敢地嘗試以前不敢想像的事,意想不到指考時拼盡全力卻沒有錄取第一志願,罹患了憂鬱症,但這些過程都帶我來到沒有想過的地方,學會以不同角度看待事情。」雖然最初並不滿意自己的大學升學結果,但妍君逐漸發現,反而是進入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後,她才更了解自己,也累積起華語教學的硬實力。
夢想著成為華語老師的她,自中原大學應華系畢業後,即將就讀國際溝通研究所;看似無關的兩門專業,卻是妍君「不願侷限華語夢」的決定。她期許自己在進修國際溝通的專業後,跨域整合華語教學的技能,就如她所說的「看到自己喜歡、有興趣的領域,就去嘗試吧!如果嘗試了,那就不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