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史璧華、周奕瑞

責任編輯:張紹敏

核稿編輯:林立麗

臺中教育大學 語文教育學系 洪毓均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一堂名為大學的課,教會我成為自己

洪毓均從國中開始熱愛文學,對周遭世界有格外敏銳的觀察力,更和教育結下不解之緣。毓均自幼在親戚與家中扮演姐姐的角色,對於教育後輩富有責任感。然而,深受眾人期待的她備感壓力,因著害怕讓人失望而變得從眾、猶豫。「不是我不能或不想,而是不敢成為自己。」直到離開體制嚴格的高中教育,進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就讀後,在自由開闊的大學殿堂裡,不再有人替自己規劃生活、按表操課,毓均才發現建立個人價值觀與批判思考的重要性:「我想成為像貓一般的人,無畏外界眼光,也可以跟自己獨處。」

臺中教育大學簡介

臺中教育大學簡稱為中教大,亦有人稱之為「臺中師院」或「臺中師專」,位於臺中西區,是目前臺灣少數僅存的教育大學,校風溫和,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教學訓練。教育大學和師範大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專門培育小學師資,後者則是中等教育以上的老師。

臺中教育大學共有四個學院,分別為教育、人文、管理、理學院,其中教育學院屬於全師培學院。學校有 15 個研究中心,另有校際與通識課程,並與 219 所海外學校締結姊妹校關係。學校旁更附設實驗教育小學,提供同學們參訪見習的機會。

臺中教育大學校地不大,學校運動風氣強勝,不同科系之間的同學也常有交流機會。在地理位置上鄰近臺中火車站、一中街、國立臺灣美術館和勤美綠園道,常有音樂節和市集在此舉辦,人文氣息濃厚。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特色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是學校三大元老科系之一,系館是從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文化遺跡。與中文系相比,語文教育學系結合理論與應用,中文系較偏重理論與國學;與教育系相比,語文教育學系特別著重中文教學,而教育系主要研究孩子的心理認知發展、教育理論和班級經營等。毓均笑稱語文教育學系是「微戲劇系」,從大一到大三,年年有同動員全系的「兒童劇展」以及改編名家作品為短劇的「語文之夜」,讓自己回歸赤子之心。

語文教育學系雖然屬於人文學院,對教育有興趣的同學仍可以考取師培生資格。若想往其他領域發展,則可以透過增能學程、選修外系課程、雙主修或輔系來增進自己的能力。系上資源包含書法教室、獎學金、企業參訪、語文職場實習等,並舉辦有柳川文學獎競賽。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課程規劃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跨足語言、文學與教育,核心必修包含寫字教育、少兒文學、口語表達、聆聽教學、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必選修則有語文素養、語文應用兩大領域。對毓均而言,藉由無數次站在台上試教的經驗,她的台風、口條和自信都比往日更加亮眼。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畢業出路

「一定要當老師嗎?」這是許多人對語文教育學系的疑惑。系上學生畢業後,多半會投入教育現場,例如擔任國小老師、補教老師、作文老師或讀經老師;部份同學會從事文字工作,投入教科書或出版編輯產業;另有部分同學會準備高普考,進入公務體系服務。毓均推薦喜歡國文、對文字有敏銳度、敢於表達自己的同學,加入語文教育學系溫暖的大家庭。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現代詩選讀」中,老師會引導同學們體察如何用簡潔的文字,將自身的故事、回憶和情感組裝為詩,其中最特別的活動是全班同學們的集體創作。毓均從中感受文字把人們串連起來的力量,也喚醒了她與文學的緊密連結。

「識字教學」由系上資深老師授課,以文字學為理論基礎,帶領同學了解漢字的字源、特性、造字法則以及演變歷史,教學目標在於將這方面的知識融入於語文教學之中。課程安排也包含試教練習,是一門重在培養專業和外在展現的課程。

另外,毓均也修習了「佛學名著選讀」,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啟發。「你想要當一隻快樂的豬,還是悲傷的蘇格拉底?」在修課期間,毓均開始反思如何追求自我、實現目標、訂定方向,重新檢視生命的高度。

課外活動

毓均在課餘時間參與了系學會和女排,在嘗試兼顧課業、系學會與女排練習的狀態下,挑戰自己的意志與體力巔峰。過程雖然辛苦,也有想抱怨的時候,但這都讓毓均學會了不輕言放棄、珍惜夥伴的道理。

說到影響自己最深的經驗,毓均提及連續兩年參與的國際志工團。出於好奇心,想知道在陌生環境中的自己能有什麼樣的作為,毓均報名擔任泰北山區大同中學的志工。大同中學是成立於西元 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之際,當時有一群孤軍滯留泰北,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創建了這所學校,卻苦於缺乏穩定的師資與物資。毓均為其教學理念感動,所以連續兩年暑假在泰北替當地老師上正音、朗讀、板書、帶動跳等課程,也在返臺後舉辦園遊會為大同中學募集物資。「我把一部份的心留在那裡了。」志工經驗讓她重思自身所學,看見繁體字保留以及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打工是一堂「社會化」的課程

「我現在所在的時間點上,是我餘生之中最年輕的一刻。」對毓均而言,面對許多未知的事物,僅僅在原地思考「要不要去」、「能不能做到」便已浪費了許多時間。不同於其他擔任家教、到補習班工讀的同學們,毓均進入餐飲業打工,學習獨立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更讓她覺察自己過去在溝通上的盲點。對毓均而言,打工除了幫助她瞭解自身能耐,同時也像選修了一堂「社會化」的課程,提前預習未來可能面對到的困難。

與其粗糙地活著,不如細膩地過

在充滿瑣碎事務、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毓均找到文學作為療癒自我、豐沛生命的方式。她也提醒大家「與其粗糙地活著,不如細膩地過」,上大學後獲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別忘了花心思品味生活,成為時間的主人,而非受制於時間。「在我們成長的同時,要記得身邊的所有人也在老去。希望大家能趕上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在追求理想、和現實抗衡的同時,記得回家。」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