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的經驗分享
從文組跨入地質系,「堅持」引領我一路讀到碩士
「一開始其實也不清楚地質系在學什麼!」高中就讀文組的李若品,在繁星推薦時,由於文組的科系都被填完,在以選校為考量的前提下,就這樣進入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面對從未接觸過的理科,她一度陷入迷惘,直到在大二的礦物學與岩石學課程中,為礦物斑斕的色彩所深深吸引,她結合學習十年的繪畫技巧,一筆一筆記錄下岩石最美麗的樣貌,也開始對地質產生好奇心。
「我們不是天才,但可以努力成為地才。」若品坦言,自己曾因文組的背景,在實驗室中被教授勸退,但她不願為背景所限制,堅持完成大屯火山地區熱液換質的研究,並一路讀到研究所,目前已順利取得地質學的碩士學位。
華岡臺地上的中國文化大學
「文化人都有堅強的意志!」中國文化大學位於臺北市的陽明山上,不論颳風、下雨,學生都必須上山修課,防風外套和兩截式雨衣也就成為文化學生的必備好物。對於地質系的學生來說,由於學校位處大屯火山群,鄰近大油坑、小油坑、龍鳳谷和硫磺谷,出外觀測非常方便。
關於生活機能,若品推薦學弟妹不少美食名單,例如阿德的店、輔大豬排和感恩麵店;若需要住宿者,她認為學校宿舍是一個好選擇,或可至臉書的「中國文化大學不分屆」社團,查找學長姐提供的校外租屋資訊。(想了解更多學校的資源介紹,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文化地質系學什麼?四年課程是如何規劃?
「地質系所學大至宇宙的誕生,小至微觀顯微鏡的視野。」若品表示,文化地質系所學十分廣泛,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到地表的萬物的生成,及於人類與環境互動下生成的危害。四年的課程可大致分為地質學基礎、觀測實習操作、分析技術應用到產業知能,大一以地質學的基礎知識為主,開設普通地質學、地球系統科學概論等課程,也曾在課堂上探討大屯火山群的活動情況,面對火山是否會噴發的疑慮,她則笑著說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監測站平時都有在把關。
大二、大三的課程主要為地質觀測的操作,有岩石學、礦物學、野外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等課程;「分析技術應用」則是探討地震災害、邊坡整治的工程議題,而說起產業知能的課程,若品特別以「寶石學」為例,課程會聘請業界老師前來授課,教導學生如何透過顏色、亮度、透度與切工來辨別寶石。(00:29 講述炎亞綸事件時,是受「壓力」而非溫度影響;00:48 講述岩漿噴發地表後是「快速」冷卻而非慢慢冷卻)
文化地質的野外勘查在幹嘛?
「到了野外,沒路也要拿開山刀來開路!」若品將地質系形容作探險家,由於時常到野外走跳,開闢新路、走在顛頗的河谷是家常便飯,一次爬圍籠網時,她因為過於害怕,緊張到哭了出來,但看見大自然的壯闊美景,還是讓她努力克服畏懼,持續探尋。而在野外採集到的各種地質樣本,會帶回實驗室觀測,系上備有能分析礦物、岩石及水品的儀器;以若品專攻的岩礦類為例,會用到切割機、金剛砂、螢光光譜儀⋯⋯。關於研究領域,除了岩礦類,還有水位同位素分析、地球物理、沉積學古生物、遙測、構造地質⋯⋯,學生能就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入相關的實驗室。
誰適合讀地質系?地質系畢業後能做什麼工作?
「想讀地質系,吃苦耐勞的韌性非常重要。」若品坦言,讀地質系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做研究,既要有耐心做研究,也要喜歡探索大自然,適合喜愛地球科學的學生。浸淫於地質系六年,若品意識到,在時間的長流中,人類其實是非常渺小的存在,面對未知的大自然,很少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因此讀地質系務必記得保持好奇心,勇於探索,才能發現大自然更豐富的面貌。
畢業後,可以從事公職,擔任學術研究員或地球科學老師,甚至是到災害應變中心工作;而若品則期許自己能結合地質、繪畫與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地質之美。
這堂必上
「岩石學」的課堂上,會藉由繪畫的方式記錄岩石的外貌,以火成岩、變質與沈積岩三種岩類為例,就能透過繪畫比較出岩石的外觀、顆粒大小、組織特徵的差異。而「礦物學」這門課會細究組成岩類的基本單位——礦物,學生須先將從野外勘查採集到的石頭,透過儀器切割、拋光、拋平,製成「光薄片」,再透過偏光顯微鏡觀測,藉此觀察到礦物的光學特性與晶體結構。文化地質一系列的岩礦類課程,也讓若品得出「每一顆岩石都是歷經千錘百鍊,擁有獨特樣貌」的體悟。
從教育推廣到地質研究
「了解到城鄉間的差距,我開始會提醒自己要多一點耐心與關懷。」若品曾經帶著親手繪製的教材,帶領南投桶頭國小的孩子從動手玩樂的過程,認識地球科學,他們一同將溏心蛋模擬作地球,藉此講授地球內部的組成為何;儘管孩子們對於地科的認識有限,但其所散發出的單純,卻深深感染著她。
憑著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若品就此開啟了研究生活,並選擇升上文化大學地質研究所,進行安山岩受風化作用的研究;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實習計畫中,她將岩石所受的風化程度以分級表的方式呈現,方便陽管處在整治道路時,能確切掌握路段的狀況。
「謝謝妳一直都很勇敢,即便迷惘也不曾畏懼。」
細數在文化大學這六年來的收穫,若品感謝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和無所畏懼,她堅信敢於付出就不會被背棄,即便再累,這些經歷都會化為未來的養分。回首大學初期的迷惘,她說真的是大自然的美,才引發自身對地質這門專業的好奇心,也因為加入了系學會,獲得一群互相扶持著前進的夥伴,讓她在地質系越讀越有興趣。面對未來,她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帶給迷惘的人力量,一同堅持著,並熱愛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