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經驗分享
高中沒畢業的我,現在在大學雙主修機械與法律!
紘緯自嘲是個喜歡在聚光燈底下的「怪人」,小時候夢想成為演員,高中時更偷偷報考藝術大學,失敗後,他試圖憑藉數理才能考進心目中的好大學。然而,當他考上「以文為主」的文大時,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想像中厲害。不認輸的他決定用轉學考來證明自己,以自己擅長的專業科目成功考到心裡的「好大學」,但對於當時的紘緯來說,比起轉學,他更想留在文大接受挑戰,選擇雙主修法律系財經組、申請到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甚至到柬埔寨打工換宿。紘緯說:「大學只是一個開始,壞的開始不一定是一個壞的結果。」他期許自己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男孩,保有熱忱去嘗試各種挑戰!
我心目中山上的家:中國文化大學
「一個招牌砸下來,打到的五個人裡面一定有一個是文化的!」歷經 58 年的歷史,位於陽明山上最「高」學府的文化大學,校友更是遍佈各地,紘緯笑說自己叫了一聲「學長」,馬上就得到照應!除了長久累積下的人脈資源,學校的跨領域學習與交換機會,更讓紘緯遠赴哈爾濱開拓眼界,他強調只要願意都一定能申請上交換,交換正是「窮人認識世界的機會」,紘緯善加利用學校雙主修的制度,讓自己擁有機械系、法律系跨領域的雙專長。對他來說,即便畢了業,在臺北忙碌的城市裡,都能想到心裡這個山上的家。
認識工學院中最全能的系!
機械系起源於工業革命時期,可說是「工業之母」,所學比其他工學院科系來得全面,是在各產業中生存力滿點的「工業小強」,生活日常更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大至工廠、工地機具,小至日常文具,都與機械有關。紘緯以機車設計、製作與銷售為例,讓大家一窺機械系的奧秘(詳細機車設計舉例,請點選「科系」章節按鈕觀看)。除此之外,紘緯特別提醒前來就讀的同學們,機械系必然有實作課程,理所當然會成為碰到機油的「黑手」,但若是想要以「手做、技術性」課程為主要學習方式,就讀科技大學可能是更適合的選擇。
文化大學機械系四年學什麼 ?
大一、大二為工學院學生的基礎養成,著重科目有微積分、工程數學、普通物理、應用力學、工廠實習、工程圖學;大三、大四則進一步針對機械設計、能源科技、數位機電三大領域做深入探討。其中,強調構造的「機械設計」課程包括力學、機械製造、電輔設計與結構分析;注重動力的「能源科技」課程則有熱力學、熱傳學、能源產業、機械能源;著重機械操作的「數位機電」課程則涵蓋電路學、電機機械、數位分析與智慧機器。總體而言,紘緯認為,文大機械系的強項是「能源」領域。除了三大領域課程外,「畢業專題」更是文化大學機械系不可或缺的實作演練,專題方向可分為「研究」與「發明」,從計畫到審查都考驗四年所學。
我為什麼適合唸機械系?機械和你想的不一樣!
紘緯除了對數理得心應手外,總能將抽象的理論化作生活日常的現象,面對困難的微積分,他總能透過挑戰自己來獲得成就感,也不願落於理論的限制,喜歡打破框架思考各種可能性,在課堂中更是憑藉「問到底」的決心來驗證所學與思考。此外,紘緯也在講座中以「流體力學」課程來探討飛機怎麼飛。他笑著問大家:「速度快壓力就大嗎 ? 」原來飛機的起飛是憑藉著機翼外型所產生的壓力落差,才能讓飛機順利升空,絕對跟那四個大大的渦輪沒有關係!(詳細科普小教室介紹,請點選「科系」章節按鈕觀看)
讀完機械系能做什麼?工學院的未來出路
「工學院學生基本上都應該要唸研究所。」紘緯說,特別是機械系學生容易面對「所學多而不專精」的難題,研究所三年的專題訓練會讓自己就業時的薪水、職位、工作內容都來得比學士畢業更有優勢。至於研究所該如何選擇,紘緯在此建議學弟妹以自身特質與專長來考量,若是擁有分析能力者,適合「固力組、設計組」;擅長邏輯思考者,可以進入「熱流組、能源組」;喜歡手做者,則可以走入「自控組、電控組」。畢業後,可以選擇以研究為主的研究機構,若想直接進入業界,大小企業在工作性質、資源與升遷機會上的差異,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紘緯在此更深入比較了研究單位、工業業界與國詳情供學弟妹參考!(詳細工業業界就業介紹,請點選「科系」章節按鈕觀看)
進入工業業界地球村的基礎語言課程
紘緯介紹「機械設計原理」這門課,是統合三年所學的重要課程,除了能認識工業界的常用規格與尺寸外,更必須學會用現有的材料組裝成品,是一門進入工業界之初,理解行規的重要課程!而「電輔工程學」則是全球性的工業語言,透過一張電腦繪製的工程圖,即便語言不通,也能讓全球的工業人看得懂。在課程中,為了要「熟能生巧」,必須持續練習直到精熟,紘緯更笑說,在文大念機械系的同學們,常常熬夜製圖而培養出半夜詢問「畫好了沒 ? 」的革命情感。
工業是世界的重要產業,走出臺灣看見自己的不足與機會
「看到這些天才,跟他們比起來,我根本不算什麼,到底有什麼地方比別人優秀 ?」走了一趟有「大陸麻省理工大學」之稱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後,遇見許多「天才」,不管是本身的天賦,或是後天的自律與努力,都讓紘緯自嘆不如。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課程設計中,每門課必備實驗課與論文作業,砥礪學生不斷精進,最可怕的「蹦蹦蹦」制度,更迫使每年後段三分之一的學生退學,真正能畢業的學生都是最頂尖的。
除了到以工業為重的哈爾濱,紘緯也趁著假期遠赴柬埔寨從事「機械建築」進口銷售商工作,在這趟特別的經驗裡,他除了學會生意場上銷售溝通技巧外,更意識到局勢下,臺灣在南進市場中的弱勢地位。從哈爾濱到柬埔寨,紘緯感受到自己的眼界大開,在驚奇之旅的背後,更開始反思「自己」與「臺灣」的特點是什麼。紘緯認為,工業人才在世界各地都是搶手的,讀工業不見得要留在臺灣,而要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是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
我把大學當高中念,勇於嘗試造就不平凡的我
「我高中其實沒畢業,甚至是一個翹課大王。」紘緯坦言,自己會如此叛逆,純粹是為了「不要平凡」。即便考大學失利,他一路走來的嘗試,為自己打開了更大的世界,甚至在跨領域的道路中磨練雙專長的利劍。從過去愛翹課的高中生,到一個「把高中當大學念」的大學生,是紘緯真正的勇敢嘗試,造就了不平凡的自己,也因為純粹的「喜歡」而選擇投入每一件事,讓他成為一個始終保有熱誠的「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