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成大地科系的經驗分享
勇於追求興趣
在高中時,宣逸參加了地理營、醫學營、社會人文考察營等營隊,從中釐清自己對未來科系的選擇。與其待在教室裡吸收學術知識,宣逸發現自己更喜歡探索周遭的環境,實作課程總能引起他高度的興趣,在選校過程中,宣逸除了衡量自己的成績,也更進一步去了解各校系的研究領域,藉此確認是否與期望相符。說服家人對自我科系認同又是另一項挑戰,他認為唯有理性的溝通才是最好的管道,所以宣逸向家人表達他對地科的熱愛以及對大學積極正面規劃,最後家人的全心支持讓他更勇於追求理想。
不要畫地自限
成功大學校內資源豐富,科系眾多,宣逸認為身為學生,應主動去爭取資源,才能真正地把機會留住。講座中,宣逸也提及成大位於台南後火車站,生活機能方便。成大地科系隸屬於理學院,宣逸認為理學院代表的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工學院則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宣逸的心中,他認為地科系是讓學生試著走出教室,用心去翻閱這本浩瀚且充滿未知的地球日誌,解讀地球所給予的資訊。
淺談成大地科系
傳統地科系所的研究領域包含地質、海洋、大氣、天文等面向,而成大地科系則專攻於「地質」。成大地科系課程規劃則如一年級是理學院共同必修,對未來的研究領域來說,這些理論會是實用且有幫助的專業基礎;其他的專業必選修,必修如礦物學、岩石學、地史等;學生則能依興趣來選修古生物、海洋、天文等,成大地科系提供許多專業資源,並將必修學分下修,提供學生盡情摸索的空間。成大地科系劃分為五大領域,「礦物科技」為系上發展的重點科系,以礦物學為基礎,科技應用為導向,包含礦物熱力學、晶體儀器分析研究等;「地球化學」利用化學的方法,分析並探索地球內部的化學作用;「地球物理」利用定量的物理方法,觀察周遭的環境,深度了解地震、地質災害、地球的分層、固態物理等,「工程數學」是學習此領域的基礎;「能源資源」是由於台灣能源匱乏的關係,尋找資源並做有效的運用成為重要關鍵,系上教學著重在石油的探勘和利用;「水資源」專門研究將有限的水資源做有效的運用,課程如水文地質學概論、環境地質學。
成大地科系面面觀
身為成大地科人,宣逸認為熱愛大自然、明察秋毫為地科人的特質,學習從大自然解讀訊息是必備的能力,地科人也需保持良好的體力,才能隨時上山下海採集所需的素材。地科系的未來出路,則有學術研究、應用地質技師、研究所等,但宣逸認為夢想與職業不該被世俗的眼光所侷限,與其等別人告訴你有哪些選擇,不如自己去掌握未來,他認為大學是訓練自我學習的殿堂,永遠不要被身處的環境所拘束,要主動去接觸、學習有興趣的領域。講座中,宣逸也比較各大學科系,成大地科系較偏向地質研究;台師大地科系偏向綜合性教學;中央大學較專注於地球物理學。宣逸也比較成大地科系與資源工程系,以石油能源為例,成大地科系注重石油探勘,而資源工程系則專注開採資源的方式。
印象深刻的課程
宣逸喜歡實作的相關課程,像是礦物史、岩石史、地史都有相對應的「實習課」,課程訓練學生的空間感,透過顯微鏡觀察岩石薄片,培養學生微觀的能力;「構造地質學」讓學生認識地質褶皺、斷層、成分,透過採集標本,了解古生物學;「大野外」是成大地科系重頭戲,學生須於寒假時,進行長達三至四星期的野外課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野外地質調查的能力。
大學生活的調味料
宣逸認為大學生活如同一桌滿漢全席,你可以選擇專精於本科系,如吃同一道主食,細細品嚐也能有一番風味,但你也可以多方嘗試,參加不同的社團、校外活動,為大學生活添加幾分樂趣。宣逸曾協助舉辦成大地科營,讓高中生藉由地科營,從做中玩、玩中學,在過程中,宣逸也與高中生分享自身經歷與想法,他認為不要在乎世俗的眼光,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們聚在一起,會一起變得更堅強、更有韌性;每年於校慶前後舉辦的成大地科系展,讓成大地科系學生有機會將所學融會貫通,將地科知識傳達給更多人;成大雲嘉會對宣逸來說,則是充滿愛與溫暖的地方,讓他能一解思鄉之愁,遇見知己。大學期間,宣逸也選擇雙主修法律學系,培養第二專長,在雙主修過程中,他深刻感受到理工、法治領域的衝撞,彼此思路非常不同,理工的學生較偏向自由且放射性的思考,喜歡用圖表條列,法政學生較為嚴謹,透過論述性的陳述,一步步的推理。
主動學習才是王道
宣逸認為大學是人生穩健的基石,他期望自己能將地科知識推廣給更多人,他相信身為地球的一份子,都有義務愛護它,認識自己居住的土地,懂得飲水思源,愛護地球。宣逸也認為作為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勇於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只要積極學習,便能離夢想更近一些,宣逸也提及他的人生哲理,他認為勇於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與其因為別人的看不起而傷心,不如讓別人因為看不起你而後悔,為自己而活,是對生命負責的表現,人生也會因此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