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林立麗、趙芳瑀、陳思嘉、陳彥妏

責任編輯:林立麗

臺北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錢沛錡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我一切的改變都從進大學開始

由於母親是安親班數學老師,錢沛錡從小就接觸到教學工作,再加上本身樂於分享的性格,使她很享受透過教學為他人解惑的過程,後來因為在求學階段接觸到不少特教生,使她對特教領域產生好奇,遂抱持著挑戰自我的心態,申請了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在這三年多來的求學歷程裡,沛錡不只從事了大量的志工服務,更擔任過系學會長,負責統籌系上大小事,也藉由參與梯隊、史懷哲計畫,去感受第一線的教育現場生態。她笑談自己是因為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而變成了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人,也期盼未來的學弟妹無論面臨多大的挑戰,都能常保持對教學的熱情,永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學方式,陪著學生一同成長學習。 

臺北教育大學校園生活機能

臺北教育大學創立於西元 1895 年,歷年培育出無數優秀的國小老師,校園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是公館、師大、東區各大商圈的中心,交通四通八達,距離最近的捷運站是科技大樓站,也有多路公車行經學校。在住宿方面,學校宿舍房型為六人一間,宿舍公共空間與設施包含自習室、浴室、洗衣機、脫水機等等,一個學期住宿費用為 9,450 元(含網路費與保證金),與校外租屋一個月租金行情是 6,000 到 10,000 元相比,實在便宜很多。而說到臺北教育大學的特色活動,沛錡最推薦的就是各系、各社團在寒暑假舉辦的偏鄉教育梯隊,幾乎有九成的臺北教育大學學生都參加過梯隊。

臺北教育大學獎助學金資訊總整理

臺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設有「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同學只要達到一定成績門檻、繳交書面資料後即可申請,每個月補助為 8,000 元,但設有一學期要完成 36 小時的義務性服務等等維持條件;「課業精進夥伴」申請者則是要擔任必修課的解題小老師,來幫助在課業上遇到困難的同學解惑,每學期補助為 10,000 元 ;「學習社群」則是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學生只要成立讀書會、並撰寫讀書會運作企劃書,一學期約能獲得 5,000 元補助 ,但補助金會依學習社群類型有差異。此外,學校、系辦都提供學生各式打工機會,除了以時薪計算的行政工讀之外,學生也能申請當課程教學助理、或教授的研究助理,前者工作內容通常是替老師點名、收考卷,一門課一學期薪資為 10,000 元,後者工作內容是協助教授做研究,每月薪資約為 6,000 元。

 打破你對特教系的刻板印象

「你讀特教系,一定很需要耐心與愛心吧?以後還要去照顧智能不足的小孩,真是辛苦你了。」關於大眾對特教系常有的刻板印象,沛錡解釋特教老師不僅需要有愛心與耐心,更需要的是專業特教知識,系上所教的並非如何照顧小孩,而是培養其能力,此外,智能障礙僅是特教領域中 13 類身心障礙之一,特教領域其實還包含了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術性向資賦優異、藝術才能資賦優異等等 6 類資賦優異,所以特教系畢業生不只能進入特教班、資源班任教,也可以選擇擔任資優班老師。

常見相似科系比較

特教系和教育系、幼教系最大的差別在於未來教學對象不同,故課程設計有所差異,以從事教職來說,教育系畢業生是擔任國小普通班老師,一班通常是 30 位學生,一名老師就要負責一個班級,但特教系畢業生是擔任國小特教班老師,一班人數最多 10 位學生,而且會由兩位老師一起帶領。至於幼教系畢業生是當幼兒園老師,不過因為特教領域也包含了學齡前兒童,故學生若有修習特殊幼兒學程,畢業後也可至特幼學校、或特殊學校幼兒部任職。

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課程規劃

由於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是師培系,學生一入學就具有修特殊教育學程的資格,大一課程重在為學生打下理論基礎,包含人體生理學、心理學、教育統計、特殊教育導論等等科目;大二課程則更為專精,例如知覺動作訓練、行為改變技術、特殊教育學生評量等等,學生在此時也會開始修國小教程,如班級經營、教育心理學等,比較特別的是學生若有選修視覺障礙、學習障礙、自閉症等課程,授課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從事相關的志工服務,藉由當志工去實際觀察該障礙類別孩童之行為。

在大三,上下兩個學期都會有實習課,這不僅是讓學生能實際接觸特教班同學,學生還必須依自己的觀察來設計教案,並進行試教,在下學期末更要面對教學演示的考驗;在大四,學生除了修課之外,大多是在準備教師檢定。

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畢業出路

在成為一名正式的特教老師歷程裡,學生考過教師檢定即取得教師證,而根據舊制規定是須經過半年無薪實習、通過教師甄選後,才獲得正式教職,但目前新制是會在偏鄉小學進行兩年有薪實習,實習期間表現良好者有機會在實習結束後留任原校,更詳細的新制規定目前尚在研擬中。關於教檢、教甄的準備,沛錡表示學弟妹不用過度擔心,因為系上學長姊、助教都很樂意給予相關複習資源,並解答大家的問題。此外,系上畢業出路除了擔任國小或學前特教老師之外,還有像是成立個人工作室推廣適性教育,以及進入非營利組織、早期療育機構、教育基金會、輔具教材研發產業服務。 

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資源

臺北教育大學特教系不僅擁有各領域專長的強大師資,還有蒙特梭利教室、知動教室、兒童觀察室等等專屬教室,提供系上師生教學使用,系上教授也常邀請國內外特教領域學者至課堂分享,並安排學生能與講者進行討論交流。也因為系上特別重視養成學生的實務經驗,所以常安排學生做個案討論,或要彼此分享在志工的觀察,以及進行模擬試教,沛錡也笑談,由於系上課程多會要求做志工服務,所以自己就好比是在唸「志工系」,大部分課餘時間幾乎都投入於志工中,雖然很累,但她內心覺得非常充實,她更感謝系上各種的教學演練機會,讓自己脫胎換骨成更能言善道、充滿活力的人。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系上課程中,沛錡從沒想過原來文組生也要修「人體生理學」,了解人體各部位的肌肉骨骼、循環系統著實讓她大開眼界;「復健醫學」則會要求同學兩人一組做按摩來實測上課內容;「創造力教育」是將來想當資優班教師的必修課程,課程會不停讓學生做腦力激盪,並進行海報發表,經過師生回饋後,再從中做修改;「身心障礙教材」是讓學生設計一份教案,並進行實際教學,設計教案除了要考量教學內容、進度,更關鍵的是依據學習者程度來調整教學方式,故沛錡表示雖然整學期只是做一份教案,但每週都會根據教學情況而不停做修改。

在大學絕不能錯過的課外活動

在大學期間,沛錡參加過兩次梯隊,因此大大磨練自己寫教案、做教具、編劇、活動策劃的能力,而在擔任系學會長期間,她負責監督系上各項活動進度、整理文件來製作評鑑資料,從中最大的成長莫過於時間管理的能力。至於在史懷哲計畫中,她與夥伴是到福隆澳底國小進行一個月的教育服務,她猶記得當時自己以卡通七龍珠作為話題,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

如何在大學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

許多人常問沛錡:「你為什麼一學期要做 100 到 200 小時這麼多的志工啊?」她則認為,做志工是最有助於自己從實務中學習的好機會,所以除了課程要求的時數之外,她常常主懂尋求額外的機會,像是系上原本只規定學生要進行一週的特教班見習,但她為了想更了解國小各處室運作,而特別申請提早一個月至國小擔任行政端志工。除了透過志工服務來學習,沛錡更大力強調學弟妹務必把握大三的特教班實習,因為在實習中,特教老師都很樂於向學生分享自己的教學歷程與策略,所以除了觀察老師教課之外,主動詢問老師意見更有助於提升個人教學技巧。至於大三學期末的教學演示,沛錡提醒要將 40 分鐘課程濃縮在 15 分鐘實在是一大挑戰,準備方法首要是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再者就是長期不斷的練習。

堅持走特教領域的動力

在校外,沛錡因為接了不少的家教,遇過各式各樣的學生,面對過動症的學生,沛錡會更有耐心地講解解題技巧,幫助他看懂題目重點;而面對自閉症學生,她則會先了解對方的興趣,透過興趣開啟彼此的話題、進而拉近距離後,才開始真正的教學。這些孩子或許是一般人眼中「很難教的學生」,但對沛錡而言,能看著孩子因為自己的付出,成績逐漸開始有了起色,甚至在待人處事上變得更開朗有禮貌時,她內心的感動是難以言喻的,這也成為了支持她繼續走特教領域的動力。回顧大學這幾年的點點滴滴,沛錡坦言,自己或許沒有出國交流的亮眼經歷,但她從擔任志工、面對個案的所見所聞,都是她相當珍視的寶藏,也因此,沛錡勉勵學弟妹都能把握大學四年時光,去參與、投入、接受每項挑戰,相信你的大學生活肯定會很豐富!

【推薦觀看】教育科系比較: 教育系 vs 幼教系 vs 特教系 vs 教程,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