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顏灝、李孟蓉 協助 責任編輯:陳彥妏 核稿編輯:林立麗

實踐大學 工業設計研究所 曾群貿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就讀設計科系的起點

曾群貿在高中畢業後曾到台灣的邦交國——貝里斯唸了一年大學,卻因作息不正常而生了一場重病,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此後他回台就學,考取中華大學創新設計與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如今在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以3D建模設計醫療器材,期盼能用設計改善人們生活。

令人捨不得畢業的設計學校

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學習資源豐富,除了有木工廠、金工廠和3D列印室等硬體設備,還有多元背景的同儕,從數學、醫學到機械領域,他們將自身專業運與設計作結合,並且樂於和彼此交流。在國際交流方面,則有國外設計師來台帶領為期一週的國際工作營,以及出國交換等機會,都有助於養成學生寬闊的設計視野。

實踐的學風自由,研究生可以專心投入在喜歡的設計領域。群貿說系上同學往往都要待至少三年才會畢業,不是因為不認真學習,而是因為學校資源太過豐富,捨不得離開,此外還有同學花了一年出國交換,或者是因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於是先將重心放在工作上,之後再回學校完成論文。

包羅萬象的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究竟是在設計些什麼呢?從家具、珠寶到3C產品,其實日常生活用品都在工業設計的範圍之內,群貿提醒學弟妹在學期間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設計,並全心投入在該領域,只要有興趣有想法,想做什麼設計都可以,就怕你花了一兩年學習各項技能,卻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產品,最終「什麼都不是」。群貿以自身為例,因為過去生病的經驗,所以他做設計的初衷是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用擅長的3D建模、數位製造等方式,致力於優化醫療相關器材。

大學vs研究所

相較於研究所,大學部有扎實的四年學習規劃。大一大二必修課程包含手工工具製作、成品和模型,以及設計基礎概念等等,大二下則可修習較進階的技術,如3D建模,大三以上便可奠基於前兩年所學的基礎,選擇自己想要鑽研的設計領域。

至於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的課程,非設計相關科系出身的同學在第一年通常需要下修大學部學分,諸如設計概論、模擬構成、創作基礎及產品設計等等,即使是本科系畢業的同學,多數還是要下修部分過去沒修過的課程。實踐工業設計所一年級的「高階產品設計課」課程會要求同學發想設計產品的構想,並透過參加比賽累積經驗;修畢「快速原型製造」則能讓同學取得操作工廠機具的資格認證。升上碩二後,學生則會透過課程和系列講座學習研究方法,訂立論文題目,著手撰寫論文。

比起大學部,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學生來自不同領域,各自擁有不同的設計角度和視野,在寒暑假更會自行舉辦工作營切磋琢磨。教授背景多元,學生不論想做任何領域的設計幾乎都找的到相關背景的教授指導。此外,群貿建議研究生可以去申請擔任助教或機具管理員,他身為數位加工區管理員,常常在3D列印室幫忙接單製作不同的設計作品,除了一睹各式精彩的設計,也認識不少傑出的同儕。

論文主題

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學生可以自主決定論文方向與主題,並尋求相關背景的教授指導,群貿直言:「不怕沒有各領域的專業教授,只怕你還沒準備好你自己。」各個日常生活用品背後都有一番設計學問,在多方接觸與探索後,最重要的還是找到自己想做的產品設計。

論文分為兩種形式,創作論文需要實際做出成品,除了凸顯自己的設計的獨特性,還要呈現作品對設計領域發展的幫助,以及其中置入的設計概念;研究論文則是針對抽象題目撰寫個人獨特的見解,不須展示成品,但要根基於前人設計案例,證明自己的想法對設計研究有哪些助益。

印象深刻的課程

實踐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實作課程如「快速原型製造」和「模擬構成」是讓同學學習操作實習工廠內的各式機具。由社會學教授開設的「社會設計」課程則探討社會學在設計領域的可能性,在這堂課程中,同學需要以社會學和設計的視角研究台灣特定地區的文化環境,並發想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的方式。

課餘生活面面觀

相較於大學時期的繁重課業,研究生多了更多自己的時間,無論是駁二特區的數位製造展覽、學生主辦的人機互動工作坊,還是和各國學生合作的德國工作營,都讓群貿累積更多設計實務經驗。在台灣的國際工作營並沒有篩選門檻,研究生只要選課就能參加,群貿曾經參與「詩意設計工作坊」,學習表達抽象議題,並發想解決方式;另一個產品相關的工作營,則要求學生在一週內從理念、Logo到產品內容,從無到有地推出一個完整的品牌。而在一次遠赴德國的工作營中,群貿和來自日本、英國、新加坡和德國的組員合作,以德國當地文化為基底做設計。

在德國工作營結束後,群貿並不直接回台灣,而是向教授請了一個多月的假,在德國、比利時與荷蘭之間旅行,他參觀博物館與展覽,朝聖知名的藝術作品,並跟隨比利時朋友尋訪他的家鄉。除了歐洲以外,群貿也曾徒步旅行日本,從大阪走了24天到達東京,帶著自己設計的護膝,沿途請人們在護膝上留下名字,此外還自備茶具,泡茶給接待的家庭喝。他認為徒步旅行才能夠真實體驗當地的生活與文化,今年暑假更預計要在台灣徒步旅行,打開視野的同時,也見證文化的保存、累積美感經驗。

為什麼要唸研究所?

研究所有許多讓學生自我探索與檢視的機會,藉由尋找自己想要做的事,並且建立更寬廣的人脈,身邊的同學也許在未來會成為彼此的同事,甚至是創業夥伴。研究所相比大學更自由,也因此學生需要更為自制,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至於睡眠時間則是因人而異,對有些人而言,夜深人靜的時刻反而能好好地靜下心來做設計,但也有人維持早睡早起的作息。「燒錢是一定的。」群貿認為設計作品的成本取決於其精緻程度,精緻程度則決定了最終成品的效用。

做你想做,成為你想成為

設計最重要的不是創新,而是要專注做自己想做的設計,並且靈活運用自己專精的技術,在設計這條不歸路上,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把握在學期間好好思考並探索自己喜歡的領域。此外,群貿認為做設計沒有訣竅:「做越多學到越多」,不要默默的等待機會,而是要自己創造機會,「勇敢地去問那一句話,也許機會就到手了。」他期許每個人都能活在當下,也期待自己未來能以設計為社會帶來好的影響。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