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王敬翔

責任編輯:張紹敏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李奕萱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單親的陰霾走出來,我想成為幫助弱勢的設計師

李奕萱來自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生活,是個獨立卻容易緊張的孩子,直到小學六年級時遇到一位極有愛心的老師,童年才開始有了笑聲。「老師下課和學生打球、玩電動,自掏腰包買了上百本的書放在教室後面,也曾經到一間一間的網咖把學生找回來⋯⋯。」談起老師,奕萱的眼神充滿謝意,然而在升高二那年,她的親生父親和恩師相繼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給了她重重的一擊。

「透過大量閱讀、漸漸開口傾訴,我體會到,即使多麼沮喪也要勇敢面對,不要輕易放棄生命。」重新出發後,奕萱決定繼承老師的影響力,把成為設計師當作目標,期盼能為弱勢團體設計產品,也想透過教育來幫助學生,不再受限於家庭背景的影響。

我眼中的大同大學

回憶起初次踏入大同時,奕萱笑說:「一進來有點被驚艷到,居然在臺北會有一個像森林一樣的學校!樹木密集、滿地的楊桃,我是聞著果香進到教室裡面的。」大同大學鄰近臺北車站、民權西路和圓山捷運站,附近還有美食多樣的晴光市場。而關於大同大學的資源,奕萱特別提到「五年一貫」制度,同學可以提前修習研究所課程,也能和碩、博士生交流觀點,此外還有橫跨 12 所大學的「優久聯盟」,提供同學跨校選修的機會,奕萱也曾藉此到輔仁大學選修哲學課。

常熬夜?做藝術?重新認識工業設計系

「這是一個可以讓你把興趣當飯吃的科系!」很早就篤定要念工業設計系的奕萱,實際上曾重考一年,她原本以實踐工設系為目標,卻誤打誤撞來到大同,後來才了解兩校的風格差異。「實踐工設比較強調獨特性、同學的風格比較鮮明;大同因為公司的背景,整體而言比較務實、重視量產。」

許多人對工設系的印象是「花錢、常熬夜」,奕萱說明,錢的作用是拿來「買做作品的時間」,有錢可以外包師傅,沒錢就得自己花時間動手做;在熬夜方面,想要精進作品的「強迫症」才是睡眠不足的元兇。「還有人會疑惑,設計、藝術,不都是畫畫嗎?到底有什麼差別?」奕萱表示,設計是替別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要求量產和品質;藝術則在展現自我,更推崇獨一無二。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四年課程

大一開始,會先從設計的基本功學起,例如創意思維、設計素描、熟悉工廠設備;大二之後,會接觸如 AI、PS、Rhinoceros、KeyShot 等軟體,並練習「再設計」既有的產品;進入大三,同學會學習探討不同議題,如環保、老人、少子化等等,藉此發想當前沒有的新產品;大四則需融會貫通,花一整年來分組完成專題作品。(看學姐大一到大四的作品示範,請點選影片「科系」按鈕觀看)總的來說,奕萱認為工設系適合有觀察力、積極跨域學習、興趣明確且充滿熱情的同學。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有哪些資源?未來能做什麼?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有完善的工廠設備,如 3D 列印、雷雕室、金工房、木工房、噴漆室、專題教室等等。每學期都會由同學自己主辦展覽和講座,系上也常邀請國內外業界的設計師來評圖。此外也常有工作坊,以全校性的「媒客松」為例,任何科系的大同學生皆可參與,同學可以跨系合作、發表成品,碰撞不同領域的思維。

「未來只能做產品設計嗎?我觀察班上同學發現文組、理組各半,每個人的專長和興趣都很不一樣。」奕萱介紹道,從室內設計、介面設計(UX、UI)、服務流程設計、企劃行銷、CMF 設計、攝影到專利審查,同學們畢業後可以投入的產業其實有百百種!

必上課程和畢業專題介紹

「Grasshopper」是一種建模的外掛程式,可以將程式建模的思維運用在產品的細節設計上,大幅增加產品質感,是奕萱首推的選修課;「材料與製造」這門課則打破了奕萱對工設的想像,必須了解產品製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材料特性,當時也試圖重新設計既有產品的外觀與構造,並在最終進行測試。「這門課讓我學到,再怎麼天馬行空的設計也要屈服於現實,能不能符合生產條件,也是設計師的責任。」

「專題設計」是大四的重頭戲,必須從零開始探索議題、定義題目、找到設計立場、產出作品,完整走過一遍設計流程。奕萱和夥伴們當時決定從有興趣的議題出發,實際走訪收容中心、認識動物治療機構,最後決定研發適合狗狗和特殊孩童玩耍的產品。在製作產品之外,同學也負責籌辦展覽,分工擔任視覺、企劃、展場、專案、會計等角色,讓奕萱學習溝通合作、說故事給外行人聽。「這是為期一年的馬拉松,如果沒有熱情去做,會過得很痛苦,到最後放棄、擺爛其實很不好,建議大家認真思考有什麼東西讓你有熱情,這非常重要。」

工作坊、學術交流和大專生計畫

在課堂之外,奕萱曾參加系上籌辦的 TOYOTA 汽車工作坊,邀請到前 TOYOTA 設計總監作為老師,示範進行汽車素描時必須注意的光影變化,令奕萱印象深刻;此外,她也曾獲選和研究生一起到日本愛知縣藝術大學交流,努力和當地學生靠英文、日文和肢體語言來互動,對臺、日的實力有了新體悟,「日本是一個科技大國,他們技術很好、追求完美,但臺灣的學生對於議題發想更有豐富度,也是我們值得驕傲和自信的地方。」

另外,奕萱也曾參與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最初其實只是想替大四的專題模型「存點錢」,卻碰上專題發表、比賽、論文多頭燒,曾經三天只睡六小時,咬牙撐過之後,奕萱笑說真的有滿滿的成就感!

讓夢想和工作疊合,我相信我可以突破家庭的限制

「 回顧我四年的作品,發現有很多關於兒童、身心障礙者的作品,可能還是我的家庭背景影響了我。」此刻的奕萱,對生活中的產品多了敏銳的眼光,也能善用時間、發想靈感,但最重要的是,她依然繼承著恩師那般關心孩子、溫暖地發揮影響力的意志,也很感謝一路上曾拉她一把的許多老師們。「最後我想要給大家一句話,愛因斯坦說過,生命會給你所要的東西,只要你不斷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時候講得清楚。你可以突破背景給你的限制,這也是我時常對自己說的。」

【推薦觀看】設計美術科系比較:工設系 vs 媒設系 vs 設計系 vs 美術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