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IOH 編輯部

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 鄭又瑄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冒險家個性 帶我走向非主流

成長於森林小學,願望是前往第三世界做農業輔導的鄭又瑄,從小跟隨家裡接觸自然生態,經常與母親四處賞鳥、爬山,也曾共同前往婆羅洲雨林旅行,住在只有地理課本上看過的高腳屋、出門還得乘坐竹筏;高中時更因為要做生物專題,主動寫信給成大教授而有機會跟著實驗生一起做研究,也曾休學一年到愛爾蘭當交換學生。這份勇於探索的好奇精神,加上本身對於果樹、植栽研究的濃厚興趣,帶領她走進了中興大學園藝學系。

「以農立校」資源多—中興大學介紹

校地廣闊、占地面積達 53 公頃的中興大學,位於臺中市,距離火車站僅 10-15 分鐘車程,校門設有公車站牌,學生可享 10 公里內免費優惠,如以 U-Bike 通勤,政府也有補助前三十分鐘免車費。校內有文學院、農資院、理學院、工學院等 12 個學院,其中,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就涵蓋園藝系及其他 14 種不同科系,並於霧峰區設有專屬的園藝試驗場,此外,以農立校的興大,更規劃辦理諸多農業相關單位,如∶農產品驗證中心、有機農業推動中心、有機農夫市集......,跨院系資源豐富、開放學生實習運用。

在國際交流及獎學金方面,興大國際事務處合作的交換校區,橫跨歐亞美洲,共計超過一百所學校供申請交換,其中包含以農業聞名的 UC Davis。又瑄表示,除了交換機會,還可參考許多企業、政府與學校單位合作之計畫,如當初報名國和會大專青年海外實習志工,就幫助她順利申請到一筆獎學金。(更多資訊請上中興大學網站查詢)

不是綠手指也可以唸?中興園藝系只要喜歡這件事

「有人會問,園藝系是不是都在種花、種田?我連植物都養不活怎麼辦?」其實種田並不在園藝系的範疇,像水稻、大小麥等糧食作物,是隸屬於農藝系的領域。園藝系也不只種花,還種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此外尚需研究栽培技術、植物生理、採後處理、繁殖方法、景觀設計及園藝療育等應用科學。其中像栽培技術可透過果樹矮化,增加果樹採收的方便性;植物生理則會學到果實的糖度累積與轉換方式;採後處理著重於作物採後的品質維護;繁殖方法則研究更省時、高效率的繁殖技術;景觀設計、園藝療育,則需構思與人類、生態相符之環境設計。又瑄認為,這些課程會由淺入深,伴隨妥善的實習規劃,因此就讀園藝系需要的不是綠手指,而是一顆喜歡植物、不排斥大自然的心。

此外,中興園藝系除額外提供績優獎學金、農友社福獎學金、七星農業發展獎學金,也時常舉辦特色活動及課程,例如:開放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前往日本、泰國等系所合作之農業大學,進行國外農業訓練;「學長姐有約」活動期間,也會邀請園藝系學長姐,回校分享農業技師、創設花藝工作室等職場經驗。

中興園藝系四年學什麼?

大一必修的普通植物學、園藝學原理是一切的根基,透過認識植物結構、荷爾蒙,以及光、溫度、水分對植物之影響,可了解不同的育種方法與目標。大二開始,則囊括系所許多重要科目,如果樹學、花卉學、蔬菜學、園藝作物育種學等必修課程,前三堂課主要透過植物的生理分類、栽培方式,了解如何提升產量品質,對抗環境災害等逆境,三堂課皆有搭配三學分的實習訓練。又瑄還特別介紹到園藝作物育種學,「記得高中學過高、矮筋豌豆的雜交,目的是觀察基因重組後的豌豆,會培育出什麼特性的子代,」而進入園藝系她才發現,透過分子標誌輔助育種,「可以不用等到豌豆長大,就知道它是高筋或矮筋了,非常節省時間和人力。」

大三開始,可選擇自己想深入研究的領域,除必修生物化學,還包含園藝研究法、植物保育學、葡萄學等選修,其中,葡萄學會到葡萄中心實習,觀察其植株型態,並透過人工處理,精進相關的栽培、採收技術;研究方面,則可依據興趣,選擇前往蔬菜、果樹、花卉、造園等實驗室深入學習。到了大四,便朝向專精的領域整合發展,因此有植物營養學、果樹生理學、百合栽培學等分類課程,在專題討論部分,又瑄也以商業化栽培形式為題,深入研究不同植栽方式背後的科學理論。(想進一步了解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園產品處理學可以學習到如何提升農業的價值,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從作物採後的預冷、儲藏技術上,延長果實保存期限、減少產品損耗的技術,就可以外銷到國外;蔬菜學實習則需要實際栽培蔬菜並記錄其生長樣態,實際走入田間;最後走入農夫市集的微型通識課,可與農友討論真實栽種困境、共同販售農場作物,讓她更了解有機栽培的難處。又瑄分享,三堂課能以不同環境視角,實際參與經濟作物的生產與售後管理,有效幫助她因應栽植情況,做出更精確的農業輔導。

辜嚴倬雲保種中心、農產品驗證中實習

又瑄的校外活動經驗豐富,除參加登山社、前往梨山果園協助農務,更利用寒暑期,申請辜嚴倬雲保種中心實習,參與照顧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植物,在那也看到很多瀕臨絕種的活體收藏,像是天南星科、海棠科、食蟲植物等。因為平常不對外開放,只有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實習,能有這樣的機會更要好好把握。

此外,她還積極報名農業部的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中心之大專生實習計畫,投入到產銷履歷、有機農的文書稽核工作,從中確認農民種植規範,並引導其進行栽植改善。從實習中觀察到農業生產的實務面,也因為稽核要核對非常多資料,並需要跟農民確認栽培方式,讓她學會工作的細心態度與溝通應對方式,更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

烏干達實習 離夢想工作更進一步

實務經驗的累積,奠基了又瑄跨出海外的勇氣,「到第三世界國家做農業輔導工作,對我來說是非常夢幻的事情。」她申請國合會的實習計畫、動身前往烏干達,與當地農民溝通協作、規劃栽培時程,雖起初雙方在育苗觀念有落差,且病害也十分嚴重,但又瑄仍積極分析作物生長環境,有效緩解了栽種問題,最後也進一步提升作物的產量品質。

「農業可以帶來的改變其實很大,當地到處是土地大,但缺乏技術而賺不到錢的農民。」又瑄也因此開始思考除了栽培以外的事,不要因為自己是學生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回台後她繼續充實自己,去有機農場實習更多實務經驗。

一份穩定工作 不是人生唯一道路

「你可能會問,園藝系未來可以做什麼?」又瑄表示,不管是進入科博館、亞洲蔬菜中心等研究單位,還是考公職到農改場、農試所工作,或是科技農場,甚至做植栽設計,園藝系的出路也可以很多元,但其實大學就是不停的嘗試,所有職涯因素,都不該大過於個人對興趣的追求。正因如此,她欣然接受自己夢想的海外農業輔導,即使不以工作形式達成,仍期許能無懼改變,接受人生拋來的無數條道路。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