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臺中 張永瑞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多熱心一點 哪怕窮熱心」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劉孟宣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莊智越

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 徐灝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北科建築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北科建築系面面觀

讀建築系就等於要成天窩在工作室畫圖、趕模型,過著熬夜爆肝的生活嗎?講座中,徐灝除了介紹北科建築系兼具數位與實務的課程之外,也將分享自己在臺灣大小鄉鎮從事「義築」(義務建築)、並協助彰化西鄉塭仔村社區營造的見聞與收穫!他首先介紹到北科校園內別具特色的綠建築與森林造景,以及擁有雙捷運站的便捷交通,接著提及北科建築系擁有的豐富硬體資源,從工作室、大圖輸出機、木工機具、雷射切割機到3D印表機各種設備一應俱全。此外,徐灝也說明了北科建築系為四年制,所以特別提醒同學未來若有想出國攻讀建築碩士的打算,務必事先留意各間學校對於學士班修業年數的要求。

實務與數位兼備

徐灝打趣地用「自助餐」來形容北科建築系的課程特色,不論是實務類或數位類課程皆很豐富,供同學依興趣選修。以實務方面來說,在一二年級階段,同學就會接觸到木工操作、竹構造設計等課程。在數位方面,徐灝則分享了其中他最印象深刻的兩門課程:在「數位形構」中,將運用參數式軟體進行多種物件的編排與組接,首先分析其肌理紋路之後,再來發想如何將之變形,最後更要產出實體成品,徐灝也談及當時與小組成員曾嘗試做過穿戴裝置、燈具,並結合多種素材的過程,他強調這門課提供同學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包準能打破你對建築系的既定印象;而在「形態生成」課程裡,同學則將學習如何把其他物體的型態變化運用到建築設計中,完成有別於一般稜稜角角的獨特作品。

從一磚一瓦做起

除了熱衷於數位建築之外,徐灝也積極累積自己的實務經驗。他曾連續三年參與深山部落果核義築設計團隊,和來自各校的夥伴前往南投羅羅谷部落、臺東卑南鄉等地為偏鄉學童建造戶外教室,從鐵器打造、木頭處理、裁切、榫接、細部設計皆由團隊一手包辦,而面對颱風來襲時,還必須熬夜趕工、準備防災措施。另外,徐灝更分享了他的畢業設計專案「真耶穌教會建築工作坊TJC」,為了完成這個基地位於彰化縣的老舊房屋改造計畫,徐灝和其餘兩位小組成員投注相當多的心力與時間,他們回收當地舊有木頭、窗框作為建材,並與社區居民、志工聯手合作,替老房子注入嶄新的活力,讓其蘊含的歷史意涵能被更多人所看見、重視。

做中學的必要

最後,徐灝鼓勵大家在學生階段要敢於求知、不要害怕發問。學習去落實課堂上的假設,而當發現實際與理論有所差距時,更要老實面對問題,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從實務操作裡累積心得。他也提醒同學們無謂的固執並不等同於堅持,期許大家都能擇其所愛、認真學習,徐灝認為建築系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沒有正確的解答,但在這裡你可以不斷創造新的東西」,而如果這就是你所嚮往的學習環境,請不要猶豫,大膽地做出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

【推薦觀看】建築景觀科系比較:建築系 vs 都市計畫系 vs 景觀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