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北醫牙體系的經驗分享
與第一志願擦肩,她跨域累積多元實力
「從小聽大家稱讚爺爺醫術高明,就想追隨他的腳步。」李芊淳高中志願即為醫學系,落榜後的挫敗感讓她決定敞開心扉、接納其他可能。擁有喜愛巧手實作的特質,加上透過 IOH、大學問等平台了解相關科系,讓芊淳最終選擇進入臺北醫學大學牙體技術學系就讀。不斷自我挑戰、跨領域嘗試新事物的她,除了加入牙體、醫資實驗室,還先後擔任 5 間企業的校園大使、 Google 學生開發者社群社長,多方發展重要技能,渴望未來成為業界最有影響力的牙技師。
臺北醫學大學—擁先進教學資源
臺北醫學大學有雙校區,校本部位於臺北信義區,鄰近臺北 101 與信義商圈接軌,另新設有空間與設備新穎的雙和校區,共有 11 個學院與 15 個學系。北醫隸屬優久大學聯盟及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學生皆可自由跨校選課或雙主修、輔系。此外,教學設備先進的北醫,還設有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提供學生創業資源,並可免費使用 3D 列印機等高階器材。在獎助學金與海外交換機會也不少,除了每學期書卷獎可獲 1 萬元獎學金,若大學在校成績前 30 %,更可申請直升碩士、補助每學期 5 萬助學金。
手要巧、賺得多?就讀北醫牙體你要知道的事
北醫牙體系的老師研究涵蓋牙技、材料和生物專業等領域,因此具備跨域學習的選擇,同時,系上也推動國際合作,每年與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廣島大學等校交流和相互參訪,讓學生拓展產業文化視野。「做得好其實很賺錢!」這是許多人對牙體系的認知,亦是芊淳選擇就讀的原因之一。目前全臺僅四所學校設有牙體系,從基礎口腔結構到製作假牙等學習過程並不容易,但經濟穩定的就業優勢,仍讓牙體成為值得探索的領域,且畢業後不限醫療方面,還可選擇銷售牙科材料、進行學術研究等,出路多元。
「除了手要巧、具備一定的美感水準,也要有耐心並能夠接受久坐。」因此,進入牙體系的芊淳培養了堅定不移的毅力與耐心,這也幫助她全力準備牙技師的國考。而國考有分學科選擇與術科操作共 200 題;術科則考牙體雕刻、全口義齒排列等具體技能,力求精準記憶與細膩的器材操作。經過四年洗禮,芊淳發現,自己逐漸願意花時間從 99 分達到 100 分,盡力將事情做得更完美。
北醫牙體系四大核心領域與課程
「奠定培養牙體技師的核心基礎」,北醫牙體系有口腔醫學知識、傳統牙技、數位牙技以及職業價值倫理四大領域。首先「口腔醫學知識」需了解口腔與牙齒結構,認識牙齒的正確排列;「傳統牙技」涵蓋手工製作假牙及口內裝置;「數位牙技」則運用電腦軟體製造裝置。最後「職業價值倫理」會教牙技師以專業判斷工作上該做與不該做的事,維護病患的服務品質。
北醫牙體系從牙科知識理論到實作技能,設計了連貫性的課程,期望學生融會貫通後成為出色人才。大一的基礎學科有生物、化學、牙體型態學和材料科學等基礎牙體技術;到了大二,開始系統化學習製作假牙,從固定義齒技術學到牙科陶瓷技術學等進階技術,芊淳強調此時是重要基礎理論和技能的訓練期間;大三後,課程全面進入專業臨床領域,包含學習製作活動和全口義齒以及局部補綴學,以及利用數位軟體加工設計假牙等等。大四開始,則全程進入臨床實習,將重心放在臨床實務操作,完成從校園學習知識到職場實務應用的轉換。
這堂必上
大一必修「牙體型態學實驗」,是判斷是否要成為牙技師的關鍵課程。芊淳說,此堂課也是牙醫師國考科目,課程學習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且有長達 4 小時的實驗課程,主要會使用大、小刀在石膏棒上雕刻牙齒;而課堂評量則以作品型態、特徵、齒面處理技巧等項目為主,考核標準與國考相符。
「這堂課就是北醫獨有!」就是大三必修「數位口腔工程」,芊淳表示,這堂課以數位矯正軟體製作假牙,並邀請各廠商分享業界最新技術,堪稱現代數位化的趨勢。而跨領域學院的「 3D 列印醫療人文關懷工作坊」思考人生議題並為器官捐贈計畫盡一份心力,有別使用報紙填補器捐後的空洞,改放入 3D 列印的器官模型,如此深刻體會器捐者的大愛,也提升對生命價值的用心。
Google 學生開發者社群計畫社長、校園大使,織出人脈網
「看著優秀的他們,我也想變得優秀!」芊淳以這份欣賞之情,加入「 Google 學生開發者社群計畫」擔任社長。期間,她親力親為推廣 Google 技術、促進學用接軌,本來自認是內向女孩的她,也透過參加各種活動變身成了「活動咖」,更藉此收穫許多跨校人脈與科技資源。此外,芊淳還身兼統一超商、 Tasteme、 Meteor、敦煌書局及微軟企業的校園大使,從宣傳貼文的規劃,到團體提案,累積許多社群行銷技巧,也從中結識到許多優秀人脈。
加入牙體系、醫資所實驗室,困境助她過關斬將
因希望大學不只是念書,芊淳加入了系上實驗室,跟著專精全口重建、數位牙科的老師進行研究,比較「口內與桌上型掃描機」的精準度。後因興趣使然,又投入醫學資訊研究所實驗室,以「病床偵測鏡頭解決病人壓床、提醒翻身的臨床問題」為研究主題,著重於分析大數據醫療資料及人工智慧臨床決策。實驗過程雖屢遭挫折,面臨軟體操作卡關、英文口頭報告等困境,芊淳仍努力練習、一路破關,最後順利發表研究成果,獲得滿滿成就感,從此奠基她多面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系不是限制,關鍵在於創造自己的價值
「不要等準備好,才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芊淳認為,大學四年應把握機會建立重要人脈,並做好時間管理、以無畏的精神學習。她也提醒學弟妹,三類組的證照雖重要,卻不需將自己侷限於本科領域,像她跨域學習 Coding,就是為了增加職場上的競爭力。曾經非醫學系不念的她,繞了一圈才發現,不管身處哪個領域,創造自身價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