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責任編輯:Bella Huang

臺北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程涵寧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她害怕數學、排斥寫程式,在醫工系都碰上了

「就讀北一女的我,其實高中成績頗差,甚至考過班上倒數的名次,數學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程涵寧自述當年自信滿滿地考上北一女,卻在高一就面臨三次段考數學成績都不及格的窘境,帶給她很深的挫折感。由於不擅背科,加上對生物、長照領域充滿興趣,她依然選讀了三類組(現今的「醫藥衛生 / 生醫心理班群」),並以職能治療學系為理想志願。

「我的學測成績考出來普普通通,而且我身為自然組的學生,社會科的成績還比較高。」學測分數不足以考上理想的職治系,涵寧因此在落點分析時認識了一個嶄新的科系——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誤以為醫工系用不到太多數學,她就這樣進入臺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一進入北醫醫工系,涵寧在大一便遇上必修的微積分、計算機概論,又由於醫工系在大一、大二規劃了許多生物醫學、工程類科系的基礎課程。在學得太廣、找不到專業的情況下,涵寧一度陷入迷惘。為了找到未來方向,她開始強迫自己參與臺灣輔具展、未來科技展、醫療科技展等醫工相關活動,勤於整理上課筆記,也在專題研究、智慧醫療軟體公司實習的過程中,開始自學過往從未想過的程式語言,逐漸確定自身對智慧醫療、數據處理的志向。

認識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信義區的杏林聖地

「我眼中的北醫是一所創新的醫學大學,我們的醫院就在學校隔壁,醫院內成立實驗室,也有醫生在手術後前來授課,是最直接的教學資源。」涵寧表示,臺北醫學大學擁有六所附設醫院,包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雙和醫院、萬芳醫院、新國民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校內經常舉辦講座及研討會,並提供免費的便當,相當適合想學習、同時月底較為拮据的學生參加。

雖為醫學大學,北醫亦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學習,設置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跨域學習中心,提供新創團隊的創業資源與輔導、適合學生討論的空間,並開設多元課程及工作坊。若想進一步學習其他領域的科系專業,北醫與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共同成立「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可跨校修課、輔系、雙主修。眾多豐富的學習資源,也讓涵寧直呼「讀北醫最值得的事就是拓展人生的無限可能」!

生物醫學+工程=?醫工系與「智慧醫療」的關聯是?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是生物醫學加上工程科學的跨領域整合學科。」涵寧說,醫工系學習的是以工程技術應用於生物系統、醫學領域,試圖解決臨床醫療的問題,最好的例子就是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智慧醫療」。「智慧醫療」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資訊科技,處理大量重複性的工作與巨量資料,前者如醫學影像判讀,後者如利用健保資料庫進行疾病預測;而想要以工程技術解決臨床醫療的問題,便須同時具備工程及生物醫學的專業知識。

醫工系的學生畢業後具備跨領域的整合能力,可進入醫院醫工處擔任臨床工程師、醫療設備技師,或是至醫學中心、生技公司擔任研發或專利工程師;涵寧提及,系上也有學長姐進修商業管理的知識後,自行創業。另外,北醫醫工系規劃有 320 小時的業界實習及 160 小時的醫院實習,企業實習單位包含龍骨王、美敦力醫療產品、精拓生技、安克生醫、工研院生醫所⋯⋯,醫院實習除了北醫附設醫院外,另有亞東醫院、聯合醫院、三軍總醫院、耕莘醫院等等。

聽說醫工系學很廣?我能接觸到哪些專業領域?

涵寧將北醫醫工系的所學分為生醫電子、生醫材料、醫療儀器、醫用力學、程式語言、專利法規等六大核心領域。「生醫電子是由人體的生理參數和電子設備所組成。」,她說「生醫電子」領域常用到的電子設備為感測器及顯示儀,感測器用以感測人體的生理參數,顯示儀則將生理參數視覺化,如常見的血糖機便是感測人體的血糖值,透過血糖儀的曲線變化觀察是否有高血糖、糖尿病的狀況。

「生醫材料」領域為學習研發具生物相容性的化學材料,例如膝關節退化者所需的人工關節,以及牙齒脫落者須植入的人工牙根。「醫療儀器」領域學習儀器如何針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預防等功能,例如心律調節器得以在心臟病患者心跳速率混亂時放電,呼吸器則可協助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更為順暢。「醫用力學」領域學習物理學與生物系統的整合知識及應用,例如常見的「骨釘」若材料硬度較高,放入人體時間過久,反而會造成旁邊的骨頭斷裂。「程式語言」領域與前述所說的「智慧醫療」密切相關,目前常用於醫療影像判讀、醫療大數據預測等部分;「專利法規」領域學習醫療儀器的智慧財產權、醫療法規,對應的工作為專利工程師、醫療法律顧問等等。

北醫醫工系的課程如何規劃?

由於醫工系所學廣泛,不同領域亦有相對應的課程規劃,生醫電子、醫療儀器領域開設電路學、電子學與實作、基礎光學、生醫光電學、生醫訊號與系統等課程;生醫材料領域開設材料分析、生醫材料導論、分子生物、細胞治療、組織工程、藥物釋放等課程;醫用力學領域的課程有靜力學、生物力學、動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等課程;程式語言領域有物聯網架構與程式寫作、MATLAB 程式語言與應用、Python 實作、醫療儀器與機器學習等課程;專利法規領域開設客製化專利地圖分析、醫療器材管理與法規、臨床醫療概論、智慧財產管理等課程。

而不論主要修習哪一領域的課程,畢業前都必須從系上的四個微學程當中選擇至少一項完成,包含輔助科技微學程、大數據微學程、人工智慧微學程、健康科技應用與物聯網微學程。此外,亦有專題研究(一)~專題研究(六)的選修課程,雖然是分為六個學期的選修學分,但涵寧說大部分的同學都會選修,因為修了專題研究後,才能完成後續必修的「畢業專題」。(更詳細的四年課程介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北醫醫工系的必修好課大推薦

大三必修的「臨床醫療概論」被涵寧稱為是對業界實習相當實用的一門課,每節課都會安排不同實習單位的 CEO、主管或業務人員授課,一一介紹公司產品背後的病理、原理以及商業上的銷售方式,並在學期末邀請剛實習完的學長姐分享實習心得。「等到填實習志願時,我們都已經對公司有了充分的了解,方便製作實習的簡歷與面試準備。」

延續選修的「專題研究」,大三將會遇上必修的「畢業專題」,這是一門不需實體上課的課程,僅於學期末舉辦全班的專題競賽,由教授們依照專題競賽呈現的成果、口頭報告等表現評分。涵寧提醒學弟妹們,專題研究、畢業專題可以選擇相同主題,建議在大二時務必選修「專題研究」,才來得及完成大三的畢業專題,也能另外將專題投稿至國科會的大專生研究計畫,累積不同經驗。而大三選修的「MATLAB 程式語言與應用」則開啟了涵寧自學程式語言的那扇門;她介紹道,MATLAB 是醫工領域常用的軟體,且比起 Python 使用起來更為方便。由於該門課的教授其專長在於 MRI 影像分析,在學習函式、矩陣的過程中,也會教導如何將 MATLAB 應用於影像處理及分析,讓涵寧也開始嘗試將學習程式語言的成果應用於自己的專題。

原本排斥程式語言,她這樣踏上自學 Coding 的旅途

涵寧自大二便展開專題研究,為了分析穿戴在老人身上的感測器所蒐集到的數據,而首次接觸到 Python。但是到了大三修習「MATLAB 程式語言與應用」課程後,涵寧發現過去在專題以 Python 進行訊號分析的工作,若改以 MATLAB 處理將會更方便快速。由於系上的 MATLAB 課程以影像分析的應用為主,她因此開始自學 MATLAB,打算將其應用於訊號分析處理。 

涵寧先是由 MATLAB 官網上的免費互動式課程入手,再進階到全英語授課的 Udemy 線上課程網站,而後再拓展學習的觸角,進一步自學 Python、R 等其他程式語言。由於線上課程需要強大的專注力,也沒有老師可以面對面詢問,有時會因為分心、語言障礙而產生學習上的困難;但涵寧還是相當推薦以線上課程作為自學新知的管道,能夠隨時調整學習的步調與適合的程度,讓她終於不再排斥程式語言。

智慧醫療軟體公司實習,幫助我找到職涯方向

升上大四的暑假,涵寧透過系上申請至龍骨王股份有限公司實習;龍骨王是一間以智慧醫療的技術,開發復健醫學軟體的公司,實習時的訓練便是以寫程式語言為主。涵寧抱持著對復健醫學的興趣,加上想驗收自己自學程式語言的成果,因此以龍骨王為實習志願的第一位。

涵寧表示,在龍骨王的實習工作包含參與每日晨會時的專案進度討論、網站或軟體的功能調整、協助工程師進行功能測試,每天下班前也須回報個人的程式碼進度。從未學過前端語言的她,在實習過程中臨時接到撰寫 HTML 的任務,只好一邊上網自學、一邊動手撰寫,最終在兩個月內將報表、參數彙整成一個 HTML 網頁,她笑著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快學會的一個程式語言」。而不論是寫網頁,或是參與偵測復健療效的功能測試等工作,涵寧都從中感受到莫大的樂趣,也發覺相較於研究端,她更期待從事應用端的工作,確立了數據處理的職涯方向。

就跨出舒適圈吧!因為讀大學=大不了自學

「我覺得『大學』其實是一個縮寫詞,『大學』真正的意思是『大不了自學』。」回顧在北醫醫工系求學的四年,涵寧說自己原本不喜歡數學,也不想學程式碼,卻在進入經常運用到數學、程式語言的醫工系後,嘗試著和它們「打交道」,也才發現它們「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相處」。也由於認真地學習了工程數學,涵寧認識到自己的數學能力比起高中時期,已經有了十足的進步,甚至能憑著學業成績獲得書卷獎,撫慰了她從高中以來的挫敗感。

「人生有那麼多選擇,你學了某一堂基礎課程,不喜歡就可以把它從人生中剔除掉,你的選擇就會變少,可以更專注在你想要的事物。」就讀所學廣泛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涵寧雖也一度陷入迷惘,但是當靜下心來紮實地學習基礎課程後,她發覺大一、大二的課程實能幫助自己認識興趣所在,找到想進一步學習的專業領域。她因此鼓勵學弟妹們不要害怕嘗試,大學裡有著多元的學習渠道,自然地跨出舒適圈吧!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