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此講座由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

講座製作由 IOH 實習生洪亦德協助。  

台灣大學 生化科技系 張煥基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1:關於在臺灣大學生化系就讀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我是誰的三大哉問

台大生化系的張煥基,從萃取 DNA 的實驗室研究人員起家,到後來轉換跑道、開始編寫程式,最後以創業牧師自居,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煥基認為重要的是不斷要捫心自問「我是誰」的三個問題:我從哪裡來、我在做什麼、我要去哪裡?

 

千千百百種身分的探索

進入台大時的第一個身分,煥基自稱為生化學家,他很印象深刻有一次普通化學實驗課,老師用化學反應速率搭配配樂、理論搭配遊戲的方式做實驗。本來因為喜歡生物而選擇生化系,後來發現自己並沒有對研究很有熱忱,便開始摸索各種身分的轉換,如中醫師、編劇、國際志工、科普作家、詩人、慈善家、電腦工程師等,發現好像每一條路都可以走,卻少了那種義無反顧的熱情,但在接觸了基督教與創意創業學程後,便決定做一個為神服侍的「創業家」。

 

生化系的特色

範疇包含病毒、細菌、真菌、植物、人體醫學等領域,生化系是以「生物為目標,化學為工具」的科系,且有以下特色:師資年輕因此可與國際接軌,實驗領域豐富因此可以及早探索未來研究的興趣與方向,另外因為有生物核心技術實驗 BCT 的課程因此可已精通基礎研究的技巧,也別以為選擇生化系就逃得過物理學科,最後,例如生化系的營養組與食品科學所性質有些重複,取代性高,但另一面其實也代表著兼容並蓄、全面性思考的優點。

 

印象深刻的課程

三門煥基印象深刻的課程,其一為大二時的「生物化學」算是生化系的總綱,包含脂質、醣類、蛋白質的介紹,老師的授課方式讓煥基驚訝,「居然可以用這種宏觀的觀點去解釋生化」;其二的「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BCT 」開啟實驗室初體驗,例如電泳、基因克隆、 PCR 聚合酶連鎖反應等基礎研究會碰到的問題與技能;其三為由台灣大學、北京大學、南加大合作的「全球創新的原理與實踐 I – Podia 」看見台灣學生通常較創意取向、北京學生的續航力、南加大學生則是行銷能力較突出。

 

研究與創業

「這一生發現這棵樹由綠轉黃的機制就心滿意足了。」一位老教授曾經這樣說,這種研究熱忱讓煥基印相深刻,曾參與現在在中研院工作的一位劍橋大學教授所主持的麻醉藥分子模擬實驗,研究水壓力與膜蛋白的連結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大四時開始創業「 TiMeGo 帶我走」,由旅遊的軌跡做成虛擬導遊的概念,不管是研究還是創業,都是煥基不斷嘗試與不斷摸索自己的熱忱所在。

 

content vs. context

最後煥基再次提到那三個大哉問,未來不一定要在本科系、也不一定要跳槽,有人選擇壯遊,也有人選擇好好讀書,這些都可以,「但當全部同學都跟你一樣強時,要怎麼創造自己的獨特性?」大學時期要學的不只有 google 都可以搜尋到的「 content 」,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不同同學的不同詮釋、語意脈絡、「 context 」,看看別人如何思考!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