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責任編輯:張紹敏

大同大學 工程學院教授 胡毅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大同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大同大學工程學院院長 胡毅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從機械到材料,我發現「跨域學習」太重要

「工程在應用、設計、製程上比較有規則,但材料領域有很多未知,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於大同工程學院任教的胡毅教授,自大同機械系畢業後,遠赴美國 UCLA 研究陶瓷材料,領教到臺、美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在美國,除了自由開放的學風、從無到有的獨立研究精神,令胡教授最難忘的是盛極一時的「高溫超導」。「超導在 1986 年出現後,對能源、醫學的應用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它還很撲朔迷離,需要各個學科的工具。」胡教授當時正在攻讀材料博班,合作的同學卻來自化學、電機、物理、數學、機械等專業,如此陣仗龐大的跨領域經驗,讓他體會到「不設限學習」對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學太精根本用不到!如何培養業界所需人才?

「早期教育以『精細度』著稱,學生越來越專業,但到了業界就只能做很侷限的事,無法成為規劃者、設計者,畢業後就是『技術員』。」胡教授指出,當初力推精細分工是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在學科設計上卻限制了同學發展的可能性,近年來轉向「跨域學習」,目的是讓同學抓回自我學習、規劃分工的能力。「其實目前產業界不需要專精的人才,他們要的是做工程的人,而不是做研究。」胡教授直言,多數同學不會從事高科技產業,若想拓寬職涯,跨領域的基礎知識更重要,才能快速學習、肩負領導和溝通的責任,回歸工程師「解決實務問題」的核心精神。

雙主修不夠嗎?為何要靠併系、不分系「強迫」跨域?

胡教授指出,過去已經可以靠著雙主修、輔系制度來跨域,但因為門檻和時間成本都高,能完成的同學不多,更常因跨系修課時缺乏引導,只能囫圇吞棗。為了推同學一把,大同工程學院開始針對四個科系(機械、材料、化工、生工)較相近的領域進行整併,於 108 年將化工、生工併為「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學系」,預計將於 110 年合併機械、材料系。此外,109 年成立了「工程學院大一不分系」,讓同學先花一年探索性向與生涯規劃,再進行諮詢、輔導與分流。

除了模糊院內各個學門的界線,工程學院也與設計學院、電資學院合開課程,讓同學接觸更多元的概念。胡教授坦言,推動變革並不輕鬆,「老師們當初都很怕學生無法 Follow 我們的設計,後來發現同學都很熱衷這些課程,學到的比較扎實、比較多,讓我們對整併越來越有信心!」

傳統的工程教育要革新!認識CDIO 模式

「美國的 MIT 在 20 年前發現,學生畢業後無法融入產業文化或執行操作,因此進行 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 這個新的工程教育改革。」胡教授介紹,這是一套講究實務、專案導向的學習流程,內容包含洞察問題、設計、到實際執行與操作,要求同學所思所學皆能解決產業真實的問題。

「大同工程學院引入 CDIO 後,幾乎每個專業都有一到兩門這樣的課程。」以「機構學」為例,過去靠平面繪圖教學,如今在製圖之外,還要求學生在不用電的狀況下動手製作玩具,更邀請小學生來試玩、票選最有趣的玩具,因此同學在製作時,必須同時符合學理及市場運作。胡教授笑說:「學生熱衷到熬夜都要做出來,甚至影響到其他課程。⋯⋯他會願意深入去瞭解原理,對學習很有幫助。」

大家都在談產學接軌、跨域學習,大同的優勢是?

從專題、實習到課程業師,大同大學、大同公司往來非常密切,常聽到的鋰電池、矽晶半導體、大同寶寶機器人、大同電鍋內襯與鍋蓋等等,都是產學合作的部分成果,在大同公司之外,各系研究也常受其他企業青睞甚至投資。「我們學生的就業率是 99%,連續 12 年獲得產學績優認證。」胡院長驕傲地說,實作的精神早在大同根深柢固,由於學校規模不大,擁有更多彈性與產業合作,在推動變革、整合資源上也更容易取得共識,使大同大學能在轉型的洪流中走在前面。

在海外交流方面,大同大學工程學院與大阪工業大學、加州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分別有交流、雙學位的合作計畫,全校性的國際姐妹校則分屬德國、美國、荷蘭、芬蘭等國家(欲了解更多國際交流資源,請點選影片觀看)。

不能只會發表論文!用工程師的思維訓練學生

「大同以前的校訓是『社會的導師、產業的將帥』,所謂的將帥就是『工程師』。工程師不是純粹操作的人員,要能挖掘問題、規劃設計、解決問題,並開創新的產業,不是去發表論文。」胡教授指出,大同大學以工程師的理念來培訓學生,事實上各校的教育目標截然不同,然而高中生仍多半依據分數高低來選學校,並未分析適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忘了大學只是過渡期,獲得長期發展的養分才是關鍵。他鼓勵同學們:「在選擇未來的路上,要更積極去了解,漸漸搞清楚不同科系在搞什麼把戲,就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流言所影響!」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