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教授說給你聽系列:醫學系教授 林志隆 訪談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徐仲豪
跳至Q1. 當教授或老師,最有成就感或最快樂的時候是什麼?
我最大的收穫來自學生的回饋,看見他們在學習中有所收穫,甚至比我預期的更好時。
跳至Q2. 你的興趣是什麼?
我很喜歡現在教學的工作。平時的話,我喜歡運動,以前會跑馬拉松,現在則是騎腳踏車,因為我認為醫師要先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尤其外科醫師若沒有好的體力,會很難應付臨床上如此繁忙的工作。
跳至Q3. 你當初為什麼想從事教職工作?
我其實是誤打誤撞。當初畢業且服役完後,就回來醫學中心,那時醫學中心有三大任務:臨床服務、研究、教學,留在教學型醫院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對研究與教學產生很大的興趣,就一直這樣做下來了。
跳至Q4. 高醫的校風或資源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高醫擁有民主自由的校風,在大學生權利調查評鑑中,高醫曾經排行第二名。資源的部分,因為高醫是全台第二間醫學大學,同時也是第一間私立醫學大學,校地雖小,但我們卻有強大的校友團,自民國 43 年成立到現在,累積的醫學系校友數是全台之冠,每年醫學系與後醫系畢業生都超過 200 名,校友是我們最強大的資源。
跳至Q5. 請簡短介紹一下你們的科系
高醫共有七個學院,醫學院除了醫學系外,還有後醫系、呼吸治療系、腎臟學系、運動醫學系,以及臨醫所、醫研所、環醫所、轉譯醫學所四個博士班,以及熱帶醫學的碩士學位學程。
跳至Q6. 你們系和其他大學的同系相比,有什麼不同、特色或著重的地方?
高醫是第一個從事課程改革的學校,因為現在醫學教學內容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將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變成整合式課程(Block System),將不同學科但同樣系統的整合起來利用。同時,高醫參考世界名校的教法,希望藉由整合性的課程,讓學生具備關懷鄉土、服務社會、放眼世界的能力。另外,高醫也利用 PBL、TBL、OSCE 等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可以學習的更快更好,除了符合世界先進醫學教學的潮流外,也可以兼顧本校的特色。OSCE 是客觀性架構的臨床技能考試,目前已列入國家級的醫學考試,而 PBL、TBL 是讓學生以半自學的方式,訓練他們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希望學生可以同兼顧知識、技能、態度。
跳至Q7. 系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源、實習或交換機會?
醫學系實習與交換機會滿多的,學生在五六年級見習(clerk) 時都有自由選擇外放的機會,同時,高醫姊妹校提供許多交換學生的機會,學校遍及美國哈佛、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另外,學生也可透過世界醫學生聯盟會(IFMSA)的專業交換部(SCOPE)、研究交換部(SCORE),爭取國際交換的機會,進行臨床上與研究上的交流,其年級上的限制少,補助的機會也多。
跳至Q8. 什麼特質的人適合來就讀你們系?
第一,要有興趣,因為醫學教育的養成非常的冗長且費力,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真的不建議來讀。另外,醫療的對象就是人,所以要具備溝通的能力、利他服務的精神、同理心,而且醫師通常是團隊中的領導人,所以領導力也很重要。
跳至Q9. 備審資料中,你最常看到的錯誤或是缺點是什麼?
最常看到的錯誤就是備審資料並非自己準備,導致被問到備審資料內容時回答不出來,所以建議備審資料的內容一定要確實,應該要可以完整且誠實的回答問題,而不誇大其詞,因為我們要的是誠實的學生,而不是誇大的學生,如同醫師要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病人,不可以誇大療效。
跳至Q10. 備審資料中,你最希望看到什麼?
我最想看到學生的動機,雖然動機千篇一律都是一樣的,但即使都是一樣的答案,我還是很希望看見學生強烈的動機。
跳至Q11. 入學面試中,什麼樣的答辯或態度是會扣分的?
這就如同你去看醫生的道理一樣,病人最不喜歡看到的狀況就是「病人問醫生卻不答」,因為基本上你未來要面對的就是人,所以一定要有溝通的能力,且能回答對方的問題,我們最不希望學生無法跟老師面對面的溝通,甚至在面試時低頭不看我們。
跳至Q12. 入學面試中,你最看重面試者的什麼部分?
我還是最注重學生的動機,一個動機強的人以後一定會當一名好醫師,他會把工作當成他的興趣,每天會很快樂的工作。我的老師曾說:「我下輩子還要當醫生」,因為他認為當醫生是一種福氣,是他一生的興趣,所以動機真的很重要。
跳至Q13. 系上畢業的學生,大多從事哪些工作?
90% 以上的醫學系學生畢業後會從事臨床工作,但目前有愈來愈多的學生往研究發展成為醫師科學家,或是到產業中做服務,可見醫學系學生的出路愈來愈廣泛,尤其現在生物科技發達,有更多醫學系學生投入產業當中,並不一定都當醫生。
跳至Q14. 普遍來說,你覺得現在的高中生需加強哪些特質?
我建議高中生學習知識不能只侷限在考試,不要把考試當成唯一的目標,因為高中有很多的能力需要培養,像英文應該是說聽讀寫都要注重,同時,涉略應廣泛一點,因為醫師是一個需要面對人的工作,應儘早學習如何與人接觸,在高中時加入社團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跳至Q15. 如果可以跟現在的高中生提出一個建議,這個建議會是什麼?
雖然還沒有 18 歲,但你應該開始考慮 18 歲後要做什麼。經常有很多學生的志願是父母親做決定的,但現在 18 歲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對自己的未來盡一份努力,因為決定你以後是否對得起自己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跳至Q16. 現在的學生在求學、選科系上,需考量的點跟你當時的年代有什麼不同?
我們那個年代大部分的學生考進醫學系都是父母親、老師的期待, 所以成績不錯的話就會填醫學系,但在現代多元的社會,我們應該打破這個迷思。但我也不諱言每年都會有幾個學生覺得自己不適合念,轉系、延畢的狀況都有,所以我會建議現在的家長跟學生,一定要對醫學有興趣,並了解未來要做什麼後再來讀。
跳至Q17. 時代在變化,你覺得現在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優勢?又有什麼樣的劣勢?
現在學生獲得資訊的速度相當快,當下問題回答不出來,但幾秒後學生就可以說出答案,他們可以快速地從網路上獲得資訊,但這是好處也是壞處。雖然知識的取得很快速,但正確性卻是有待質疑的,很多的網路資訊有廣告成分存在,所以建議學生知識的獲得還是以書本為主,同時強調學習不是只有複製跟貼上,要消化跟吸收過才能變成自己的。
跳至Q18. 有什麼對你們科系相關的迷思,想要和家長說明澄清的嗎?
「醫學系就是當醫生?」「醫生就是賺錢?」這其實都已經不是等號了,在上述問題中我有提到醫生的多元的出路,並不是只有當醫生的一條路。至於,醫生是不是都在賺錢?薪水的確不錯,但當醫生並不是賺錢最好的工作;「內、外、婦、兒、急重科,五大皆空?」其實,我總覺得這是迷思,因為社會上、醫療上都需要這些人,如果大家都不做,就沒人幫我們看病了;「輕鬆科會不會比較好?」我覺得主要看你有沒有興趣,有興趣當然好,若沒興趣,你也不會做得很快樂。
跳至Q19. 你覺得大學應該要選系還是選校?
我覺得選系很重要,因為系所會直接與未來的工作相關,但如果你同時有機會可以考量系所與學校,當然要選系加選校,而目前醫學生填志願的方式,都是先選醫學系,再依分數的落點選校。
跳至Q20. 當家長和自己小孩對於校系的選擇持有不同看法時,你會建議家長該怎麼做呢?
我自己也是家長,我是覺得家長應該試著跟小孩當朋友,若要小孩全部聽你的話,反彈反而大,還是要以小孩的興趣為主要考量,因為小孩有自己的想法跟看法,但或許他們的主見不一定是對的,這時家長就能適時地協助。如果要小孩全部聽家長的,結果系所不是小孩的興趣跟希望所在,即使順利畢業,對他們來說也很不公平。
跳至Q21. 當家長和自己小孩對於校系的選擇持有不同看法時,你會建議學生該怎麼做呢?
我覺得小孩子也該聽聽父母的意見。因為父母對於你的能力、興趣、個性都有一定了解,應該是可以給你合適的建議,我也發現高中生很喜歡聽學長姐的話,再來是聽老師的話,然後聽同儕的話,但最不聽父母的話。因為在青少年的階段,同儕對其影響力是很大的。親子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果雙方都能靜下來聽彼此的建議,我想應該可以為學生找到合適的科系。
跳至Q22. 你覺得如果高中生只按照分數填志願,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這就好像把命運交在別人手上,不自己去選擇命運,這是很吃虧的,就像去市場,你也不會只看帶了多少錢,然後不問內容,結果買了你根本用不到的東西。選志願也一樣,不要因為你有多少錢,就只買符合那個價格的產品,就算買了一個很好的東西,結果你根本用不到是很可惜的。
跳至Q23. 你對於醫學系的未來學術研究發展有什麼想法?會著重在什麼區塊?
現在轉譯醫學是很推行的領域,把實驗室的研究帶到臨床上,同時,將臨床問題帶回實驗室。過去,我們經常覺得基礎研究的東西無法在臨床上使用,而臨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沒有帶到基礎上去研究,轉譯醫學就是把臨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當作研究主題,讓醫療更進步,而未來的研究一定不會只侷限在實驗室做,產學合作會是重點,為的是解決醫療上無法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