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的經驗分享
誤打誤撞的開始
從小對畫畫有興趣的孟瑜,由於高中時還對未來方向有些不確定,於是選擇看似能轉到其他設計科系的建築系就讀。在進入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後,才發現轉系不容易,日日夜夜穿梭在學校工作室裡與圖、模型為伍,生活總脫離不了「設計」正是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日常的最佳寫照,究竟建築系學的是什麼?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建築系一定要會畫畫?
孟瑜指出「喜歡畫畫的人一定適合讀設計科系」其實是個迷思,「建築是關乎邏輯思考與整合能力,畫畫是很小的一部份。」孟瑜說建築設計是綜合生活經驗裡獲得的養分,思考和創造出一個設計以解決既有的問題,平常其實以電腦繪圖為主,畫畫只是呈現設計概念的一種手段。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裡,建築設計課佔了八成大學必修課,每週都有兩堂設計課,一般是八到十人為一組搭配一名指導老師,每天都在設計與反覆圖稿修改中打滾,因此大部分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同學很少參加社團活動。在孟瑜的感受中,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生活很辛苦,但卻是磨練自我的好機會。
從腦中概念到動手做,一點一滴實現想法
談到建築設計,就不可不知「平立剖圖面」、「Diagram」以及「模型」這三種呈現建築設計的方式,「平立剖圖面」就是平面、立面、剖面圖,是建築人的共通語言,用以表達設計者的概念;「Diagram」則是將想法圖像化;「模型」則是將腦中想法付諸實現,以3D模型製作出建築設計的實體。最後,則來到和他人分享創作成品的Presentation——除了「你怎麼想」,還要他人理解你的想法。透過向他人詮釋、交流的經驗,重新整理思維、練習溝通技巧,獲取更多的養分。
出走,是為了帶回更多的故事
「做建築很多是從生活中找經驗去幫助你。」孟瑜說道,走出工作室,參加暑期工作營、交換學生,跨出舒適圈、和不熟悉的人互動、拓展生活經驗,都是培養豐富設計資源的方式。孟瑜曾參加短期的國際工作營,於工作營期間,不僅可透過實作深入理解空間尺度感和實際操作情形,當時也與日本、中國的學生組隊設計提案,面臨到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學生溝通的挑戰,在各種價值觀的激盪中創作出嶄新的創意。
此外,她也到中國天津大學交換,不同於時間較短的工作營,長達半年以上的交換生活促使孟瑜必須花更多心力理解和適應當地文化差異,在陌生的環境裡重新摸索生活方式、摸索空間使用的習慣,這些跨出舒適圈的經驗在日後對孟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構築出她獨特的設計思維。
走到「跟隨體制」的終點
回想在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的四年生活,孟瑜認為,學會獨立思考與批判分析是最大的收穫。從小我們認真讀書、考到好成績,跟隨著父母、師長的期待成長;在大學,不像高中只是單純獲得知識,而是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透過思考將知識和生活經驗轉化為自己的養份,學習為問題找出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