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淡江建築的經驗分享
如果讀建築的話,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教室
在Part1講座中,StevenChen陳冠華將分享在淡江建築系的求學經驗,以及到西班牙姊妹校交換的學習經驗。首先,Steven介紹了淡江的校園環境以及建築系的概況:自成立以來,淡江建築系已在2014年邁向第五十年,在國內可算是老字號的建築系。坐落於風景宜人、文化多元、鄰近台北市的淡水,以學術多元、學風自由為名的淡江建築,在國內建築系裡定位相當獨特,新生的淘汰率也相當高。與Steven同屆入學的85位新生,至今僅剩下48位,加上轉學生或轉系生,一屆平均會有60位畢業生。
Steven也在介紹淡江建築的各項必修、選修的課程之餘,點出其中與建築師考試比較有關的課程,給大家作為參考。當中的淡江建築系上必修 【建築設計】作為辨別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創造力的主要的依據,採取擋修制,必須修完五年的設計學分才能畢業,是一般學生花費最多時間與精力的科目。同時,他也細數淡江建築系的特色,並介紹系上的環境、設備以及工作室,甚至是淡江建築系上經營的校外展覽場地(URS127)等。
接著Steven透過他四年間豐富的個人作品、團隊創作,詳細介紹淡江建築系從大一到大四課程的學習歷程、各年級的學習重點與方向。
在大一,一開始的【建築設計】訓練非常緊湊,必須投入相當多的勞力與精力,從動手操作機具、學習處理各種材料,到抽象表達以及實體裝置,對一般指考生來說或許是非常陌生的領域。除了淡江建築系內作品之外,也有以對外合作與發表為目的校內、外工作營,甚至是與企業合作的機會,經過團體實作、與民眾面對面的互動,讓剛脫離高中升學體制的新生們開始接觸社會。【建築設計】除了操作實體材料,也配合【藝術創作與表達】和【表現法】兩門課以培養手繪能力。
從大二開始,設計內容跟建築比較相關,也會學習繪製細部的牆剖圖、規劃實務系統,如電梯等;而大三則開始設計特定類型的建築,如辦公大樓、集合住宅等。搭配各種專業科目如【材料力學】、【結構學】、【測量學】、【物理環境】等與電腦繪圖與3D建模教學,大二和大三的【建築設計】奠定了學生的基本建築設計養成。除了課堂上的操作之外,寒暑假的【建築實務課】也給予在國內或中國大陸的建築師事務所實習的機會,讓學生開始接觸職場生態。此外,淡江建築系也積極與國外姐妹校系共同舉辦國際工作營,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築系學生一起合作。
到了大四,【建築設計】可視為大五畢業設計前的鋪陳,與前三年相比較為自由,可以選擇指導老師、發表的方向等等。
學建築,台灣與西班牙的不同
Steven除了在大四上學期以個人興趣選擇設計課Studio之外,下學期也很幸運地加入了系上第一批交換生,前往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知名姐妹校:西班牙聖保羅大學建築系(CEU San Pablo University) 學習半年,體驗到完全不同於淡江建築的學習生態,並學到不一樣的設計操作與表現方法,甚至有機會和普立茲克獎得主RaphaelMoneo上課。此外,更是藉由這個機會遊遍歐洲,拜訪不少人文薈萃和經典案例。講座中 Steven從學制、課程特色、學費及各種資源、學生等等不同面向分析、比較他在台灣與西班牙建築系學習經驗的差異,並分享在這兩所學校中所修過令他印象深刻的課程。
除了課業之外,Steven也分享他的各項課外活動、實習經驗,例如淡江建築系知名的「建鬼」、他大四加入的淡江建築系學會,如何成立國際事務組(Architecture Airlines),提供國內外建築系學生之間共享的平台和定期舉辦分享會的經驗。而在講座的最後,他也分享了一些在歐洲見聞以及心得,歡迎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們收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