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的經驗分享
為何會對飛機、機場深深著迷?
在國中基測後,王馨謙由於到史瓦濟蘭當國際志工的緣故,而有了第一次搭長途飛機的經驗,她因此喜歡上機場、飛機的氛圍,下定決心未來要在機場工作。對馨謙來說,選填校系就像網購衣服,在實際進入學校前,你很難去了解到它的全貌、究竟適不適合自己,然而這個決定不只攸關未來四年,更可能大大影響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所以在做決定前應盡可能收集資訊,而馨謙是參加過空軍官校戰鬥營以及逢甲行銷營後,在多方的打聽下,進入了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從2017年更名為運輸與物流學系)就讀。
在大學四年中,馨謙不僅學習陸、海、空運與物流知識,更修習學分學程,培養自己跨域專業。透過逢甲的資源,馨謙還兩度到加拿大卡加立(Calgary)做學術交流,「我想應該不會有另外一所大學能讓我在大學期間就免費出國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包吃、包喝、包住,還有零用金!」回顧大學四年的精采生活,她笑稱自己是「逢甲資訊宅」,將在本次的分享中,娓娓道來學校的各種資源,以及逢甲最具特色的跨領域設計學院(D.School)課程。
逢甲大學軟硬體資源
逢甲大學被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為亞洲百大之一,學校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南來北往交通都相當便利,距離高鐵站僅10分鐘車程。逢甲大學很注重學生的外語能力與國際觀,所以每週都舉辦了18場語言學習角(Language Corner)活動,學生在校內考 TOEIC 享有優惠價,外語中心還不定期舉辦免費語言檢定考、免費語言衝刺課程與外語競賽,而國際處則提供了學生多元的國際交流機會。學校軟硬體資源豐富,不論是體育場地、會議室、自習室、電腦教室皆一應俱全,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逢甲擁有全台唯一 Apple 區域教育培訓中心,中心內除了會開設 iOS 程式設計課程,也是校內iOS社團上課地點。
此外,逢甲大學更是 CDIO 國際合作組織的一員,開設了 D.School,由老師帶領各系同學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經過構思、設計、實施、操作等步驟,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學生就業方面,逢甲大學職能發展中心每年皆籌辦徵才博覽會,也積極拓展各類型實習單位。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到底在學什麼?
「運輸與物流學系到底是給文組還是理組讀的科系?是在學交通指揮嗎?」對於這些大眾常有的迷思,馨謙解釋只要同學是對交通運具、運輸安全或規劃有興趣,不論文理組的人都能來就讀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也都有各自的優勢,像是文組同學較善於口語表達,能在報告發表上吃香,而理組同學則是有更好的物理、微積分基礎,在學習某些系上課程時會更有優勢。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課程不只包含陸、海、空運與傳統物流知識,目前更新增了智慧物流課程,詳細內容如物聯網、程式設計等等,系上還設立了中區國際物流證照認證暨培訓中心。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特色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擁有四大研究中心,「先進交通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中部高工局委外工作、都市交控與智慧型運輸系統;「車輛行車事故鑑定研究中心」主要業務包含事故鑑定、安全及營運之相關研究;「事故善後服務團隊」則提供師生遇到車禍事故時的免費專業諮詢;「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開設了運輸與物流應用的線上課程。說到學弟妹一定要把握的系上資源,馨謙認為不外乎是獎學金、交換計畫與打工機會,她提醒申請入學的學弟妹可以把備審資料保留好,能當作未來申請計畫時,寫自傳的參考。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課程架構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大一為基礎課程,如微積分、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概論、運輸學、物流概論等等,其中馨謙最印象深刻的是「運輸學」,是帶同學認識交通的各個領域,「車輛碰撞學」課程上則會分析行車紀錄器畫面,是一門令她更審慎看待交通安全的課程。
大二則來到核心課程,陸、海、空運皆有對應的進階必修,馨謙坦言當時曾有點迷惘,因為自己的興趣就是在航空,為何還要修習其他領域課程?直到後來聆聽了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先生的演講,從何先生在每個交通領域豐富的管理經驗之中,她才了解到學習各領域知識都是有其必要性的。而她最推薦的大二課程是「作業研究」,她很喜歡課堂上分組解題的過程,課程中還會要學生做 LINGO 上機考,期末則要以此做應用報告。
大三是深碗課程,例如「交通工程」是介紹道路規劃設置與交通號誌,以及一些特別的應用,令馨謙著實大開眼界;「運輸規劃」偏向理論課,但會因授課老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設計,馨謙當時的老師是教學生以交通模擬與規劃軟體系統(CUBE)做路線規劃;「智慧型運輸系統」則是研究如何透過資訊、技術的整合,達到智慧化的目的,課程期末報告主題為「人、車、路智慧化」,授課老師相當鼓勵同學能發揮創意去思考;「專題討論」則是大三的重頭戲,除了要找指導老師,更要慎選組員,馨謙建議學弟妹能在一二年級就多多觀察同學們在團體報告中的表現,及早物色最適合自己的隊友。
到了大四,同學多半會開始為將來就業升學做準備,而系上則提供了為期一學年、半學年或暑期的企業實習機會,單位有台鐵、交通相關公部門與民營運輸企業。在研究所升學與國考職缺上,馨謙則以系網資料做了大略的解釋,值得一提的是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除了提供4+1預研生制度之外,還與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合作了雙碩士計畫。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系上課程方面,「航空安全管理」是由楊博文老師開設,老師會帶學生參訪各大機場,以及航空公司的內部訓練中心,而期末的分組辯論也是馨謙很喜歡的環節。「航空站規劃與設計」除了有李克聰老師介紹機場跑道設計,同學還會分組上台報告各國機場。
由於對飛機的熱愛,馨謙跑去修習了航太系開設的「航太工程概論」,她在期初學到了怎麼製作手擲機、水火箭,在期末則要進行 FMS 遙控考試。在大學期間,馨謙還旁聽過「追風計畫」團隊一員曹家祥老師的「飛機次系統」與「航行學」,讓自己更了解飛機系統的操作應用。
透過學分學程讓自己更有優勢
不同於其他人在大四都忙著實習或準備研究所考試,馨謙是修習學程來培養自己在系外的專業,例如「民航飛行學程」是由系上與航太系、資電系共同開設,由華航、漢翔、安捷一同規劃課程,課程分成兩組,「航務專技組」是有關飛行操作的知識,「機務修護組」內容是航空專業修護技能,同學能依興趣修課,修滿一定學分,即可獲得學程證明書,若同學有達到TOEIC規定門檻,即可優先參與華航培訓飛行員之招募考試。
而馨謙與「跨領域學分學程」的相遇,則來自於她想研究無人機的動機,因此接觸到該學程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所面臨之挑戰及可行的解決方式」課程,後來她還代表學校到加拿大卡加立大學參與 CDIO 年會競賽,和各國學生一起構想無人車方案,馨謙從中最大的收穫是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定位,當時她面對著強勢組員間的爭論不休,她選擇作為組員間溝通的橋樑,耐心去找出彼此意見的共通點,才得以讓團隊溝通能順利進行。
課外活動不只是玩樂,更是學習
「重點是在嘗試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那就很足夠了!」馨謙不只活躍於系上活動與社團,在大二更到華信航空擔任運務人員。透過各類型的嘗試,馨謙結交到許多朋友,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也幫助了她更認識自己,朝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型態更近一步。
絕不能錯過逢甲的國際交流機會!
「國際體驗學習計劃」是由學校通識中心所策劃,鼓勵學生從壯遊來拓展視野,同學只要提交海外計劃書,經過校方審核其可行性與成效,即可獲得機票全額補助,馨謙便是因此到加拿大卡加立做一個月的交流,她透過當地皇家山大學的暑期課程而認識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也從和寄宿家庭的互動中,深入體驗在地文化。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馨謙則參加了國際處主辦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交流團,參與者僅需支付機票錢,其餘食宿、行程皆由學校安排,馨謙從這趟交流中除了更為了解中國宇航發展概況,也趁行程的空檔,和同行夥伴到處遊玩。
大學教我的四件事
馨謙覺得自己在大學期間最大的收穫有四項,第一是語言學習,她剛進大學的 TOEIC 成績只有 620 分,現在成績進步到 825 分,她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進步,源自於做報告時常需要看原文資料,她發現當養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後,就會發現英文其實不可怕。第二是團隊合作,因為多次的分組報告經驗,讓她觀察到各種的協作溝通模式,了解到要依不同的情況,扮演團隊最需要的角色,才是真正的當責。
第三是分享的重要性,馨謙是因為和學程同儕的交流中,才了解學校原來有這麼多的資源:「只要你學會分享,你能得到的回饋真的是超乎想像」。第四是學會取捨,面對大學裡的各式機會,如果想什麼都碰一點,很可能導致自己無法兼顧,所以馨謙慎重地提醒學弟妹:「要搞清楚自己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找到自己的主軸,為你想要的生活奮鬥,積極爭取,才不會因為太貪心而本末倒置,最後什麼都沒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