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長庚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賴朝松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長庚教授說給你聽系列:工學院院長 賴朝松 訪談

講座章節開關
透過教育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對工程背景的人來說,教育是有點艱深的詞,但在這 20 年教學經驗裡,我對教育最有感觸的是:「教育不是填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者應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更讓學生想從學習過程中建立不僅是自己所學的,更是把自己的能力、特色建立起來的。

長庚大學的校風與資源

很多人覺得長庚大學是和醫院相關的大學,所以相對來講,是比較保守的,我不否認他的保守,但我用一個更重要的詞來表達,它是一間中規中矩的學校,也就是我們在課程設計、生活輔導以及在研究上的表現,其實非常走在學術的正軌上,當然我們也不會脫離時代的前瞻研究與脈動。

長庚大學的特色除了是地處在林口台地,有些人會覺得位置有點偏僻,但我想強調的是長庚雖在市中心的外圍,但還是隸屬於大台北生活圈,因為有機場捷運通過,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外國朋友說:「這是離世界最近的大學」,因為當外國朋友飛到台灣時,從桃園機場出來在捷運上碰到的第一所大學就是長庚。

我們學校所擁有的資源是我自己感同身受,非常幸運自己能在 21 年前進入長庚時,就看到這間學校在學術上有很不錯的表現,歸功於長庚大學有很穩健的財務結構,也有很豐富的醫療資源,所以不論在長庚大學醫學院、工學院還是管理學院,我們都能看到學校投注在研究的資源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我沒待過其他學校,不過我覺得我們應該是相當幸運,能在這樣研究資源、老師與學生的努力之下,在 2006 年到 2017 年,將近 12 年時間,長庚大學是唯一連續獲得頂尖大學經費資助的學校之一,這是我們全校師生一起經營出來的榮譽。

工學院的學習風氣與企業資源

長庚和他校相比,我們有很強大的醫院體系、非常好的醫學院,所以一般人常覺得長庚是醫學為主體,這我不否認,他也是我們最重要特色經營的部分,長庚大學工學院總共有 5 個大學部科系,包括電機、電子、資工、機械和化材,在這五個系中,根據目前統計有 70% 是跟長庚醫院合聘的,這在他校工學院不僅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這樣人力、資源能這樣大量經營醫學工程相關研究的特色,我相信在 21 世紀以人為本、以人為需求的大環境發展底下,長庚大學工學院應該有很不錯的未來發展前景。

除了醫院之外,我們長庚大學更有很好的企業資源,例如有台塑、台塑化是做石油、上游材料等等的,我們有很先進的半導體產業,像南亞科技半導體是目前全世界第三大 DRAM 廠。在長庚大學校園外面更有科學園區,就像清大、交大有新竹科學園區一樣,我們有華亞科學園區,裡面有許多高科技公司,像是 GPS 衛星導航品牌 Garmin、知名筆電廠廣達以及許多零件廠,還有友達光電等半導體產業, 也都在這個園區裡面,總而言之,長庚大學工學院除了醫學特色以外,我們從上游材料、化工製程、高科技園區,幾乎都是天時、地利、人和地包圍在長庚整個校園。

我們目前大量投入的是跨領域,如果要提各個系有什麼不同,我覺得是願意讓學生跨系修習學程,例如現在非常熱門的人工智慧學程,還有像物聯網、5G 通訊、還有奈米科技以及工業 4.0 等等,這些雖然是由各科系主導,但當然希望工學院、甚至跨學院學生都能跨系來修讀,平均一個學程都是在 15 學分,這些學程主體上是開在暑假。

對於學生想跨領域學習時,遇到最大的障礙不是興趣,也不是背景,而是時間衝堂,長庚大學為此特別規劃暑期學習,我們在暑假九週時間,專門提供跨領域、跨場域的學程,這些學程設計包括電機、電子、機械、化材、資工等等,所謂的跨領域是從原本學系跨到另一個學系或學院,跨場域則是讓學生從學校這樣單一場域跨到工廠、醫院甚至海外學習,這些學程將從 2018 年暑假正式上軌,共計有 5 個學程會同步進行,提供給學生多樣化的選擇。

強調實務與實用,與校外公司合作的實驗室資源

我們從創校到現在都非常堅持理論與實務結合,所以所有大三生以及部分大二生,根據各個科系可能有不同的規定,簡而言之,工學院學生在暑假的八週時間會需要到工廠、高科技公司或醫院實習,因此我們平均在暑假有 150 個實習點,每個實習點都有 2 到 4 位同學,共計有 350 多位學生。學生並不是去上班,而是體驗學用落差,實際去了解生產線上可能面臨的實務問題,當他回到校園後,除了會更珍惜學校資源之外,也會更了解自己、提早規劃未來人生。

此外,長庚工學院更與業界設立核心實驗室,讓學校研究和業界資源能互相搭配,例如穿戴智慧衣核心實驗室、化工製程核心實驗室這些都有各大公司進駐在校內,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可靠度科學實驗中心,這就是當產品推出後,都要同時監控產品可靠度,這就是很多公司投注資源到長庚大學的最好範例,我們更有穿戴式居家照護實驗室,目的是針對慢性疾病病人做居家生理資訊監控,我相信這些實驗室對未來會有很好的貢獻。

我在進長庚前是以半導體技術為主的學術訓練,可是長庚大學是有很強大醫學資源的學校,所以我和幾位同事在思考如何開發對人類生活更有幫助的產品導向研究,這種對於創新創意醫材的開發,也是我們很大的特色。舉例來說許多小學生近視越來越嚴重,雖然眼科醫生能進入學校幫學生篩檢,但畢竟當他們發現時,孩子早已近視了,所以我們就嘗試開發頭戴式電子裝置,來規範兒童正確的閱讀姿勢與習慣。長庚大學工學院是開發產品為導向,學生會去中小學發問卷,調查家長對該產品接受度高不高,如果有這樣的產品,它的功能、定位、需求在哪裡?藉由市場調查、也訪問眼科醫師和相關護理同仁,我覺得這以此訓練學生對人的互動、對人的關心,也是我們很大的特色。

另一個實例是我們發現父母有照顧新生兒的壓力,初為人母,大家都把孩子當成寶,常會擔心孩子發燒、咳嗽,甚至時有耳聞的嬰兒猝死症,這些都常造成父母在照顧新生兒上的精神負擔,所以我們因此開發一套嬰兒照顧監控系統,我們就把穿戴式電子裝置夾在嬰兒尿布上面,從尿布上偵測到的訊號,做一些分析,減輕家長照顧的壓力。

提升學生國際移動力的多元選擇

在 12 年前,我很偶然地認識了一位外國博士,當時我就預見國際化是未來趨勢,如果能讓這位外籍教授進入長庚任教,會讓我們在國際化上起步更早,所以我們在 12 年前就研聘了一名外籍師資,從此以後,我們就陸陸續續有外國學生、全英文授課,以及在研究上國際的合作,這 12 年來,我們有 3 位外國教師在電子、資訊相關領域。

國際化對學生又有什麼優勢呢?我們與超過 30 所大學簽署交換協議,以現在交換學生人數排名前六的學校來說,第一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 NUS,被譽為是世界排名頂尖的學校,交換學生最棒的就是不用繳當地學費,這對於想嘗試國際化挑戰的學生是非常好的機會,我們有很多大學部學生是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換。

交換生人數排名第二的是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地處於底特律,那裡有很好的汽車工業,特別在現在無人車、自動駕駛上面,該學校有非常好的研究資源;排名第三的是日本岡山大學,我們因為合作多年,所以在學生交流互訪上,都能有超過 10 位學生,去年他們就來了 20 位,今年會來 40 位,所以我們互訪人數是非常快速在增加的,排名第四的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這間學校非常有特色,它是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學校不僅與我們有互訪,我們也成立了雙碩士學位學程,未來也希望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參與這樣的學程,該學程是同時、同步、同地的,也就是所有入學生並非各自單兵作戰,不論是哪國入學學生,前兩個學期都在長庚大學就讀,後兩個學期則在新加坡,這是全英文學程,學生只要花 18 個月就能獲得雙碩士,還能獲得很多很好的國際就業機會,提升自己的國際移動力。

長庚與新加坡設計科技大學合作的學位優勢

這個雙碩士學位學程和其他學程真的不大一樣,就我所知,有些學校的雙學位要求學生要到另一間大學選課,參加論文口試,而我們的雙學位學程是讓所有學生同步、同地上課,在另一個校園做論文,我們都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好的同伴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的雙學位學程是讓你有很多的國際夥伴。

在學費、生活費上,如果你想到新加坡拿碩士學位,以此和我們的雙學位學程比較,你至少省了一半、包括住宿等等,但是你又能兼顧拿到國際知名碩士學位之外,在移地做研究時,你在新加坡寫論文所有的研究題目基本上都是國際知名企業在研究上遇到的瓶頸,都是很實務的題目,這也是我為何會說它能帶給你非常好的就業機會。

院內跨系合作交流密切

跨系除了彼此分享教學資源、承認互相學分、學程之外,最重要其實是有關於研究的互動,我們長庚大學工學院目前有幾個研究中心,包括生醫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可靠度科學研究中心、綠色科技研究中心、高速智能研究中心,那這些研究中心到底是哪些組成份子呢?它是來自於各個系所,我們歡迎任何想投入的各系老師,至於還有哪些人力投入第一線呢?包括博士生、碩士生以及大學生,大學生其實非常可愛,甚至跟研究生一樣非常地投入,大家其實對跨系合作是非常不遺餘力的。

我本身是以半導體專長為主,後來投入醫學工程相關領域研究,目前擔任台灣化學感測器協會理事長,所以我在投入跨領域中,也接受了許多的幫助,不論是各種領域的人或者是資源上的協助。所以我們學生進來後,我也會找化工系老師在專題研究中,幫助我們這些學生,例如怎麼把抗體修飾在化學感測器表面,這對於電子專業的人才培養是不會教到這個的,但對於化工與材料,就有相關專長的同仁,所以當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們都會很積極地協助。

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念工學院?

工程畢竟是解決實務問題,所以對於科學和工程,科學是非常著重理論基礎,工程則是應用科學,所以如果你喜歡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產品來講,都非常適合,或者說,喜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也是非常適合來讀工程。而對長庚大學工學院來講,我們更希望你是理論、實務都有興趣的學生,當然不需要都兼備,因為在你進來後,我們會給你很好的訓練,讓你兼顧動手、動腦的能力。

畢業生的跨領域工作選擇

畢業生工作選項其實非常多元,從公司上看不太出來的原因是所有公司裡的人才都是多樣性的,我舉幾位畢業生的工作場域來講,有的人在美國 Google 工作,在這樣國際知名的公司做事,一同開發深度學習。他所學是電子專長,後來到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 CMU 留學,修習光電、永續經營相關學程,可是我就很好奇那他為什麼後來會加入 Google 做深度學習,他就告訴我說他在長庚時被培養了實務動手的能力,所以當他到外國讀書後,就學到跨領域的重要性,於是參與了一個光電永續經營的團隊,從中他扮演的角色是寫程式,所以他接受到的訓練是非常多樣性的,他進到公司裡的工作當然也是滿跨領域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有學生在 intel 這樣以電腦 CPU 聞名的公司上班,也有許多學生在台積電任職,還有的在長庚相關企業台塑、南亞工作,這些都是國際大公司,他們也在崗位上有很好的表現,他們工作所要處理的情況也不是只有單一領域知識就能應付的。

在面試的過程當中最常看到學生犯什麼樣的錯誤?

第一個問題就是太過緊張,面試是可以事前多練習的,高中生和家長不用太過擔心面試中會有什麼特別狀況,大部分大學老師都是非常慈祥和藹的。在過往筆試上,大家會有模擬考,但在面試上,幾乎不會有模擬的機會,其實舒緩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家人、同學練習面試,也可以把握學校的模擬面試機會。

第二個大問題是答非所問,如果你是對問題不太清楚,可以很有禮貌請老師再複述一次,誠懇的態度會是加分的,你也可以在問的過程中,思考更久一點,但真的不要答非所問,會很扣分。第三個問題是東張西望,這會讓老師覺得你心不在焉,如果你面對多個口試老師,可以盡量輪流和他們有眼神接觸,老師也會從中感受到尊重。

第四個問題是太過度包裝自己的外表,與其說「自然就是美」,我想改成「莊重就是對老師的尊重」,同學盡量能以清潔、整齊為主應試,不需要在服裝上有特殊的表現,對老師來說,被尊重就夠了。

對工學院相關的迷思與澄清

第一就是國立大學迷思,是不是國立大學一定比私立好?我覺得當學生能有自由選擇的時候,其實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比進入國立大學更重要,長庚大學非常中規中矩,學生進來四年後,被訓練出來的人格特質是非常不同的,他對人是有很多互動,他會動手、具備很多相關能力,懂得產品開發,在就業上更有國際競爭力,所以就畢業生表現而言,長庚大學應該是在眾多大學中非常好的選擇。

第二是科系迷思,是不是某個科系就一定是最好?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是跨領域時代,所以學生是 T 型人才,他除了在主軸的深度,更有一定的廣度,我想所有科技發展都有一個潮流在,以人工智慧大時代來說,長庚大學工學院絕對不會在這個潮流中被邊緣化。

第三是有關就業迷思,是不是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在就業上有很大的區別?我有很多畢業生都在台積電工作,台積電也對長庚畢業生有很高的評價,既然我們有如此多畢業生在這樣指標性的企業工作,我想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

如果高中生只按照分數填志願,有什麼樣的想法?

分數排名在台灣是特別嚴重,我不可否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分數排名,我們看看美國的東岸與西岸都有非常好的大學,但同時有非常好的國立大學和非常好的私立大學,那為什麼在美國行,台灣就不行呢?在美國因為幅員廣大,有些學生會因為交通住家的關係,不會跑到太遠的地方求學。

但在台灣,因為我們地非常小,甚至已經是一日生活圈,所以從早期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的是,學生是以分數在選填志願,但是這些年下來,我想社會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以分數來選填志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學校的排名也漸漸在過去,業界已經從學校品牌、科系品牌轉移到個人特質品牌,不論你是從最好的學校還是熱門科系畢業,都比不上一名擁有好的人格特質,兼具跨領域能力的人才。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