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的經驗分享
高三才探索根本來不及!我從擔任生物小老師,萌生出生科夢
「因為擔任生物小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如果當生物小老師卻生物成績不好,好像有點尷尬,所以就很認真讀,慢慢就讀出興趣來。」國中就喜歡上生物的陳怡安,利用高一的寒假參加北醫的醫學營,她說自己當初並不是想考醫學系,而是為了探索志向。
在營隊裡,她初步認識了臨床醫學,也由於接觸到大體老師,發現儘管罹患同一種疾病,在不同個體和組織上產生的差異卻不同,代表課本之外還有人們沒有學到、甚至尚未發現的機制,啟發了她用生物科學解決臨床問題的想像;因而在學測後,選擇就讀結合臨床醫學與生物科技的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
「高雄醫學大學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醫學大學,近年來加入產學合作計畫,逐漸轉型為產學合作型大學。」怡安表示,高醫校區並不大,走路三分鐘就能抵達校園另一端,系所間更只隔著幾層樓,卻有著不輸給國立大學的學習資源。
「大一進來會先面臨到高醫書院,這是學校為了大一新生所舉辦的活動,新生會被分派到各個書院,進行校園闖關。」為了讓大一新生快速融入大學生活,除了校園內的新生週闖關,高醫書院還會率領新生到高雄各景點進行城市探索。高醫大也建置了創業基地「Synapse Lab」,不定期舉辦創業家座談、創業競賽及職場能力的研習,並開放租借場地;在「Synapse Lab」的對面則是創客基地,學生可在此使用 3D 列印機、雷射雕刻機、空拍機或參加工作坊,怡安即參加過金工手作工作坊和無人機工作坊。
而產學處和研發處也經常舉辦免費的研習或培訓,如專利探勘研習、高階人才培訓營、大學生研究計畫撰寫、動物試驗研發技術培訓等等;怡安提醒學弟妹要經常查看學校的電子信箱,幾乎每天都會寄送名人演講、免費研習營、儀器教育訓練的活動通知。(想知道獎學金及出國交換的資源,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很多人一定會以為生物科技系就是生命科學系!」怡安解釋道,常見的生命科學系著重在對已知生命現象的解釋與探討,像是胚胎發育、物種的演化⋯⋯;生物科技系則側重找出疾病的療法、研究未知的機制,如癌症治療、疫苗研發等等。
「當初選擇高醫生物科技系是因為它是醫學大學裡的生物科技系,課程偏重臨床醫學,而且醫院就在學校隔壁,老師也常跟醫院合作計畫,其實類似醫學科學系。」怡安表示,高醫生技系的實驗室非常多元,大部分的教授從事癌症的研究,也有專長在病毒、免疫、生物資訊等領域的教授。系上會定期舉辦企業參訪,帶領學生認識如臺灣檢驗科技 SGS、喬本生醫、港香蘭生技的工作場域及內容;系上也和 SGS、台酒生技等公司簽訂實習合作,並設置五年一貫學制,鼓勵學生於五年內完成學士與碩士學位,提供碩士第一年免學費的補助。
高醫生物科技系在學什麼?
「高醫生技系的課程結合了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在生命科學方面探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在臨床醫學方面則了解病因和診斷治療的方法。」怡安認為,高醫生技系的特色正在於將生命科學的知識應用於解決臨床醫學上的困難,其核心領域可分為藥物開發、藥物篩選、疾病治療、機制探討等四大範疇。以解決 COVID-19 為例,「藥物開發」會研究化學分子結構可與病毒媒合的藥物,並嘗試開發抗體藥物;「藥物篩選」方面可研究愛滋病、伊波拉病毒的藥物是否能治療武漢肺炎,「疾病治療」則可由破壞病毒或修復器官來達成治癒的目標,「機制探討」為尋找病毒高突變率的原因。
怡安說,生物科技的專業還能搭上精準醫療的風潮,即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研擬專屬的醫療與用藥方式,例如為維持腸道菌的健康,設計個人化的益生菌療法,量身打造合適的優酪乳。(想了解講者修習「創新醫藥與管理學程」的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大三必修的『英文科學期刊選讀與報告之撰寫』是系上的重點必修,可以說是訓練科學人才的基礎課。」怡安表示,這門課會接觸大量的英文論文,全班同學分成五到七人的小組,由教授指派論文,每週輪流上台簡報,並回應教授與同學的提問。由於準備簡報的過程,需透徹地了解該篇論文的研究目的、實驗設計原理與結果的解讀,培養出一定的原文期刊閱讀能力,並延伸出知識內化、整合的軟實力。
大三選修的「病毒學」則從基本層面的病毒種類、特性、感染途徑開始學習,再深入到應用層面的致病原因、傳播機制、調控機轉⋯⋯,加上教授的講授非常清晰,還融合冠狀病毒的生活史,帶領學生認識生物科技的應用,是一門相當完整的課程。怡安也特別推薦生物系大二必修的「生物技術實驗」,「這是科學門外漢踏入實驗室的第一哩路,當時是學姊推薦,說將來要讀研究所、做研究的話很推薦。」這門課實為理論課,教授會針對大部分研究生物技術會運用的實驗,從實驗原理、步驟逐一解說,讓學生對於如何設計實驗以驗證假說更有概念。
課堂之外,是我意外開始的旅程
「我參加系排四年,有一年擔任女排隊長,這其中的挫折、磨練跟成長,現在回頭看都覺得非常值得。」最初只是想培養運動的習慣而加入系排,怡安在升上大二時被選為女排隊長,一週固定練球兩天,加上體能訓練和大生盃、南生盃的比賽準備,不但得找出課業與練球的平衡點,還要時時檢視自己是否提振團隊士氣、足夠勝任隊長的角色。雖然有過許多內心糾結的時刻,但她也說「回頭看這些當時覺得很痛苦的事,到頭來都變成收穫。」
擔任女排隊長的同時,怡安還參加宿營的籌辦,身兼總務、隊輔,還要負責表演,她笑稱自己當時過著「每天早出晚歸、身懷鉅款的生活」,但也養成了規劃待辦事項、堅持走向終點的習慣。
研究所要不要跨領域?我先到食品廠實習
「當時的動機是想確定研究所要繼續走相同領域,還是要跨考食科所?」考慮到食品業在臺灣發展已久,產業相對穩定,怡安因此動了要轉考食科所的念頭,但在下決定之前,她打算先透過實習,直接進入業界看看。經過一番主動打電話、寄履歷、等面試的過程,儘管差點被「非食科系出身」的理由回絕,怡安仍以積極、願意學習的心打動面試官,進入宏全國際公司無菌飲料一廠實習,擔任品保部實習生。
實習期間,她負責驗水、數菌、成品抽樣檢驗、原物料取樣檢驗等工作,每天到水處理廠採水,檢查水的軟硬度、PH 值、殘餘的氯是否合乎標準,並針對不同廠商的規範,取飲料成品進行接菌、觀察菌落數量,最後製成報告。
怡安表示,實習最大的困難就是要在上班時間內完成所有份量的工作,而暑假恰巧是飲料旺季,每家廠商所要求的規定不同,產程、報表也都要隨之調整,需要非常細心才不會出差錯。這份經驗不但讓她看到食品廠內部的工作樣貌,認識志同道合的實習夥伴,對於研究所方向也更加明確。(想了解怡安的推甄心得,請點選「研究所推甄經驗」章節鈕觀看)
挫敗總會與順遂交織,那些你所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走
「如果用成績公佈後那三個禮拜來決定你的未來四年,是不是太倉促了?雖然成績很現實,是進入大學的門票,但如果你不了解未來的志向,有了門票進去也不一定能玩得開心。」即便興趣明確,也在選填志願前做過功課,怡安仍在入學後有過迷惘,「原因是因為大一大多是基礎課程,像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這些都是我比較不拿手的科目。」但隨著她參與系上活動、加入實驗室,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也發掘出做研究的優勢。在到食品廠實習後,她排除跨讀食品科學所的選項,推甄上臺大微生物所,以擔任科學的傳播者為目標。
曾因沒有達成高中立定的目標而感到挫折,四年後的她,已經能夠自信地說出「我發現轉個彎繼續往前走,目的地也在離你不遠的地方,所有的挫敗總會與順遂交織,走過的路其實都不會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