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經驗分享
原住民身份,啟發我以社會系為志向
「我的名字中有很多『言』,正代表我喜歡講話的個性。」活潑外向的謝語謙,是臺東排灣族,成長背景與排灣文化習習相關,小米收穫祭、鞦韆傳情等原民祭典,都是她成長歷程中的重要記憶。語謙高中就讀臺東女中的前段班,因觀察到升學與制度對原住民的不平等、原住民居住權益受到壓迫,親身感受到剝削感,使她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並決定進入社會系就讀。
依山傍海的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校風自由開放,靠近西子灣,有許多與海有關的專屬課程,如風帆課、潛水課。從宿舍看出去,可以享受 villa 般的無敵黃昏美景,且鄰近柴山,可參加柴山導覽、認識獼猴。因院跟院之間距離遙遠,徒步移動較為耗體力,語謙認為在中山讀書,沒有車等於沒有腳,幸好近年校園開始有 Urda 電動車提供學生租借。語謙也提醒學弟妹們,騎機車要辦停車證,以免找不到停車位或被拖吊。
你真的認識「社會」嗎?
社會系培養的是學生對社會學的想像,擺脫個人主義式的思考,避免看到某種行為時,立即歸因到個人因素,而是看見背後更深層的社會結構、體系或制度對個人的影響。個人會受環境、性別、文化、科技、經濟、種族等因素影響,而這些知識領域,都是社會系的學習範疇。
中山大學社會系課程認識
中山大學社會系的大一必修有閱讀與寫作、社會學;大二課程包含南方社會學、社會統計;大三課程則如社會理論與社會調查。雖然必修課看起來少,但每堂課的份量都很重,每學期都要花費許多時間準備大報告。
中山大學社會系可分為三大領域:區域研究、性別文化、政治經濟。「區域研究」探討社會階層如何形成,視野將會拉到國際性的現象分析,例如貧困國家多位於南方、非洲,也會介紹全球化如何造成階級的形成;「性別文化」講述社會的主流價值如何被性別二元論框架,個體出生即會被二分為男性、女性,而社會以既有的價值觀賦予相對應的期待,導致個體的性別氣質、性傾向等被生理性別侷限;「政治經濟」則學習政治和經濟的關係,例如自由主義主張經濟不該被政治干預,經濟民族主義認為國家應該要領導經濟,馬克思主義則著重探討市場經濟如何影響了社會分配。
質性/量化研究是什麼?
必修課的報告需要學生著手練習做社會研究,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訪談、參與式觀察。「質性研究」的步驟為觀察現象、找出問題、進行研究、產生結論。以語謙的報告為例,她觀察到房務部同事多為原住民與女性,於是提出探討種族、性別與觀光產業的問題。她訪談房務清潔人員在勞動過程中曾受過哪些相對應的影響,錄音後打成逐字稿,以便後續問題分析。此次報告,讓她發現原住民時常因刻板印象,只能擔任底層工作,或者缺少語言資本而無法升遷。
「量化研究」首先需蒐集相關文獻,提出問題假設,設計問卷題目,再進行數據收集,並分析數據統計結果。語謙比喻質性研究就像旅行,藉由訪談跟受訪者對話,過程時常會問到意想不到的答案,收穫往往在意料之外;量化研究則像挖礦,題目已經預先設定好,只要確認假設能否被證實,關鍵則在於能不能挖到礦。
社會系很常提出問題,學生是不是都很尖銳?
中山大學社會系很注重實作和社會連結。學生的報告可見許多與鄰近地區相關的題目,例如登山街、哈瑪星、歷史港等等。淺移默化中,學生會將關懷過的社會議題,實踐於生活,例如參與同志遊行,倡議人權。「社會系很常提出社會問題,學生性格是不是都很尖銳?」語謙認為,社會系是培養批判思考能力,並回頭自我反省,對社會、他人能有更全面的理解,看待個體時會考慮到背後更多因素存在,反而變得更有厚度。在未來出路方面,可繼續做學術研究、進NGO 組織、傳播媒體及城鄉社區發展等,也可進入勞動局、社會局擔任公職。
這堂課必上
語謙推薦的課程「社會調查」需花一整學年做報告,具備高強度的田野性質,與在地的連結很高。學生會先選擇主題,跟老師討論如何進行,再開始調查。當時,她參與公民會議,了解審議民主實際進行的狀況。公民會議應在資訊平等的條件下,說出自己立場,然而,現場多由年長男性發言,發言次數不均等,導致權力不平衡。這樣的現象在文本中是看不到的。
另一堂「社會理論」,闡述不同社會理論如何解讀社會制度與體系,例如「功德論」說明玩家們都遵守遊戲規則,遊戲即可穩定;「衝突論」說明玩家彼此爭奪資源,導致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符號互動論」則闡述玩家透過彼此互動,能更了解遊戲規則。
走出系上同溫層方式:課外活動
語謙大二參加吉他社,和系外同學一起玩音樂、唱歌,也對其他系所有更深的認識。她意識到,適時走出同溫層,有助於觀察社會真實的現象。語謙也參加過原委會的暑期工讀,在職訓中心教導原住民行銷自身部落文化、用自身優勢找到工作。語謙還擔任社會系大一的必修助教,除了引領學弟妹探索社會系,也回顧自身的成長。
不一樣的宿營總召
語謙舉辦迎新營隊時,發現活動報名費昂貴,會排除掉經濟弱勢的新生,而「第一支舞」的活動為男女配對,會排除掉非異性戀者,並非友善的環境,於是她改變策略,將宿營辦在校內,讓同學們都有能力參加活動,也刪去異性戀化的第一支舞,並新增活動「權力之星」,巧妙將遊戲與社會階級議題做結合,讓玩家親身體驗到階級差異與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現象。此次的作法不同於過往,雖然一開始面臨很多輿論壓力,但最終活動圓滿結束,讓她更有勇氣挑戰未知,大膽嘗試與突破。
社會系帶給我的轉變與成長
「很多人說社會系很尖銳,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溫柔」。語謙以前講話直接、個性很斷定,但經過社會系多方思考的訓練,讓她在做事前總會先緩一緩,花時間思考背後更深層的樣貌。幼時來自偏鄉,長大後穿梭於漢原、都市與部落的經驗,讓語謙更深體驗城鄉差距的震撼,以及教育資源不足所帶來的不便。為了替偏鄉教育盡一份力,語謙到 Teach For Taiwan 擔任調查訪員,了解體制外的教育對偏鄉改革是否帶來影響,也運用社會系所學,設計問卷調查偏鄉小朋友的成長狀況,貢獻一己之力。
要記得你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有多麽厭恨
如果再唸一次大學,語謙會申請交換計畫,也想申請研究計畫,訓練自己獨立完成一份社會研究。她想對高三的自己說,不要害怕思考困難的事情,思考這些難題,才能真的理解自己的生活,以及所處世界的真實模樣。「出社會之後,會遇到更多難題,要記得自己在大學時,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有多麼厭恨。」雖然社會的結構很巨大、過於僵化、很難改變,但不要忘記,每個個體都具有能動性,只要每個人抱有改變的想法,多點人一起思考,社會要達到平等,不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