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小幫手:林立麗、陳冠蓉、邱子瑜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張紹敏

臺北大學 社會學系 林佳欣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當社會學遇上搖滾樂

「在時代潮流底下,做自己雖然非常難,堅持自己的理想、風格,還可能受到詆毀,但你不要害怕,當你做自己,就會吸引到同類,吸引到跟你一樣的怪咖,你能找他們取暖,不會被時代的洪流給沖散。」林佳欣在高中期間就是特立獨行的女孩,由於在學校找不到歸屬感,她轉向校外探索,結識到一群形形色色的知己,有經營民宿的中年憤青老狼、奇怪攝影師小紅、以及擅長手作編織的嬉皮光輔,其中是小紅帶領著佳欣踏入搖滾樂的世界,令她自此對搖滾樂沉迷不已,後來也因為了解到搖滾歌曲與社會運動之間的淵源,而深信著音樂對於社會的影響力。

佳欣接觸社會學的起點,源自高一時參加的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營,她在營隊裡最難忘的就是范雲老師開設的社會學課程,老師當時提及的理論深深地觸動了她,身旁其他學員們對社會議題的熱切關注,也強烈影響了自己看待社會的觀點,而這些都奠定她後來就讀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動機。進入大學後,佳欣因為社會學的洗禮,變得更能反思自身階級,讓自己在面對不同人事物時都能保持溫柔,善待每個異己他人,在本支講座中,佳欣將透過她在校內的學習,以及在校外參與社會抗爭、經營獨立樂團的過程,展現社會學能如何與生活結合,同時也想傳遞給學弟妹的是:「不要在時間的長河中,與你的初衷走散了。」

臺北大學校園生活機能

臺北大學共有三峽、臺北兩個校區,三峽校區為日間部科系的所在地,臺北校區則是進修部同學上課地點,同學從三峽校區只要搭乘 916、932 公車,就能很方便地前往永寧、板橋捷運站。在食宿方面,除了校門口的各式餐廳之外,鄰近的三峽老街也有不少特色小吃,學校宿舍為四人房型,附有獨立衛浴,但數量偏少,同學多會選擇在校外租屋,由於學校位處新興都市規劃區,故附近住宅大樓的公共設施普遍規劃完善,且租金不貴。

臺北大學特色資源

臺北大學是以法商科系起家,由於每年不少畢業生選擇報考公職,而有「公務人員搖籃」的稱號。在招生上,臺北大學針對經濟弱勢的同學(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開設了「飛鳶組入學管道」,此管道減少學測篩選標準及佔分比、更調降報名費,並提高同學面試表現的佔分比重,申請者在入學後,每學期還可享有 40,000 元獎助學金。在軟硬體資源上,臺北大學與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共組成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讓同學能跨校修課、共享資源;創新創業中心則舉辦許多實務課程與活動來增進同學職場競爭力;學校每年的大型活動則有校慶啦啦隊比賽、北韻獎、藝文季、校園音樂會、運動明星賽等等。

打破你對臺北大學社會系的錯誤認知

「社會系學生是不是每天都在搞社會運動,都不用讀書的?因為畢業後沒出路,所以很多人都把社會系當跳板?」佳欣解釋社會系著重於從觀察社會結構,去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課程包含各大社會學派思想、社會運動,以及培養同學研究能力的社會統計、社會研究法,既然「社會運動」是社會系課程的一部分,有些同學當然會選擇到社運現場實踐所學。佳欣開玩笑地說,「社會系學生才不是像長輩說的整天都在搞那些有的沒的,我們只是有時候會搞。」在佳欣眼中,社會學的核心是「分析社會、同時理解自己的科學,能給自己與社會溫柔的包覆 」。

至於為什麼常有許多學生轉出社會系呢?佳欣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高中課程內容鮮少提及人文社會科學,讓學生在不了解社會學本質的情況下,只因為分數落點而進入社會系,導致最後轉系的結果。社會系畢業出路其實很多元,同學在養成對社會敏銳的觀察力與研究能力後,可以勝任的工作如民意調查、研究工作,以及政治、藝術相關職務。

常見相似科系比較

大眾也常對社會系、社工系、政治系專業有所混淆,佳欣解釋社工系是重在透過社會福利制度去關懷社會弱勢,提供其補救措施,而政治系與社會系雖然同樣是在分析社會,但切入的角度不同,社會系主要是從社會結構去探討,政治系則是從政治體、政治文化等層面。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課程規劃

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大一課程包含社會學、社會統計,旨在建立同學們的社會學基礎以及統計能力,選修課程則有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緒論等等;大二的「社會思想史」是介紹馬克思、黑格爾、孟德斯鳩等學者理論,「社會研究法」是培養同學對研究的初步認知,學習如何進行田野調查;大三課程則更重在研究能力的訓練,選修課程如高齡社會學、社會運動、研究設計、宗教與社會。

臺北大學社會系資源

臺北大學社會系以自由開放的風氣著稱,師生關係融洽。系上除了針對經濟弱勢或成績優異的同學設有獎助學金,還特別設立了「社會實踐獎學金」,目的是鼓勵同學從事社會學相關研究,主題可以是分析族譜、調查抗爭事件等等。此外,臺北大學社會系也會幫同學媒合暑期實習單位,近年合作機構有廢死聯盟、綠盟、年代新聞。

社會系帶給自己的養分

「對社會系學生來說,社會即田野,不論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篇文章,都是我們分析的田野。」佳欣覺得社會系的訓練使自己更懂得觀察、分析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能從更全面的角度進行思辨。「當我們了解社會制度、階級是怎麼被建構而成的,就更能體諒每個人的處境。」除了學會包容自己與他人之外,佳欣認為統計能力也是社會系給予自己很重要的工具,讓她能從量化的方式去理解社會現象。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系必修方面,「社會學」是從文化、性別等視角分析社會,也會介紹古典社會學三大家涂爾幹、韋伯、馬克斯的理論;「社會統計」分成正課與實作課,正課是介紹統計理論,實作課則是讓同學實際寫程式來進行統計分析;「社會研究法」是為期一學年的課程,上學期讓同學在三鶯部落進行質化研究,下學期則重在學習量化研究。

在系內必選修方面, 「性別與工作」介紹性別於職場中的處境,課堂討論的主題有「女性在升遷上的玻璃天花板現象」、「女性從事家務勞動為何是無薪酬的」、「展場 Show Girl 是否有被物化之嫌」;「女性主義」旨在討論社會對性別的壓迫,課程將介紹各種女性主義流派,以及父權結構形成的原因;「社會運動」 帶領同學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理性分析社運的形成與動員現象。

搖滾樂真的能改變世界嗎?

為了喚起北大同學對社會議題的關注,佳欣曾擔任翻牆社社長,在校園舉辦關於性別、國族、勞工、移工等主題的講座,後來更創辦北大哲學星期五,希望能帶給同學在思考議題上更多元的想法。此外,熱愛搖滾樂的佳欣,不只擔任了熱音社社長,在校外也參與了獨立樂團,並嘗試把系上所學與音樂結合,將自己對社會議題的觀察,全寫進自創曲裡,她說道:「社會學知識是幫助我抓到時代的噪音,當我把它寫進歌裡,用力地歌唱,是不是我的音樂就真的能改變世界一點點呢?」

在課堂外的社會實踐

在大學期間,佳欣參與過不少社會運動,親眼目睹許多社會不公義的發生,內心是萬般不忍,卻因此更堅定要為弱勢發聲的使命。她從大一便關注龍埔里迫遷案,此案源自於三鶯捷運沿線土地徵收所產生的糾紛,時至今日仍懸而未決,佳欣每每想起當地居民的處境,心裡都是止不住的無力感。

對社會保持憤怒,同時也保持溫柔

「 還是一樣想做個龐克,還是一樣而且保持這樣。」佳欣引用 1976 樂團〈耳機裡的新浪潮〉的歌詞,表達自己想透過音樂去訴說理念、衝撞體制的決心,「我讀的科系以及我對音樂的興趣,都不是能賺大錢的事,但家裡又有經濟壓力,這該怎麼辦?理想與現實要如何兼顧?這件事困擾了我很多年,但最後我決定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不要辜負自己、或對我有期望的人。」佳欣深信在大學期間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就是「莫忘初衷」,每個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勢必會歷經無數挑戰與質疑,而初衷將成為你最強大的靠山,給予你邁開步伐的勇氣,讓你在一片黑暗中,仍能看見一絲光亮。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