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馬來西亞赴台就讀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的經驗分享
台灣東部首座綜合型大學
東華大學座落在花蓮縣壽豐鄉,是東部首座綜合型的大學,2008年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同時也是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以及泛太平洋大學聯盟的成員,目前已成為台灣東部指標性學術研究中心。除了跨校資源,東華大學也是全台學門規模最高,跨領域程度最廣的前五所大學之一,包含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藝術學院、環境學院、管理學院、理工學院、海洋科學學院、花師教育學院,以及晶美所就讀、全台首創的原住民民族學院,是東華大學的一大特色。此外,晶美提到在住宿方面,東華大學不僅是全台國立大學宿舍排名第一,也保障僑外生的住宿。
因為一本書而愛上人類學
為什麼當初會選擇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晶美提到,是因為中四那一年,因緣際會下看了大馬人類學家-林嘉運所著的《雨林中的人類學家》,發覺自己對於人類學的興趣與熱情,因而選擇這條道路,而且比起大都市,晶美覺得在人親土親的花蓮,更能從環境中涵養人文素養,更認為這樣的地利之便,是從事文化研究的一大優勢。
關於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提供兩個方向的學程讓學生選擇,「多元族群專業」、「文化與展演專業」學習的範圍擴及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法律正義、文化行政、藝術展演等,許多課程都會結合服務學習,且大多數以課堂報告比重較高,相對較少以考試的方式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效,然而對國外的學生或僑生而言,語言常是學生修習課程的一大障礙,為緩解這樣的問題,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的老師都接受僑外生使用簡體字來書寫作業與考試。
院系特色與印象深刻的課程
因為原住民民族學院學生會成員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在地原住民,如阿美族、馬卡、不打散、花鄒布農族、卑南族,除了學生會依據族群分類外,也會讓學生從基礎族語的課程,學習各族的傳統語言。晶美也說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不單著重理論,也有實務方面課程,如「族群文化實務」是讓學生學著將課堂理論,實際運用到部落裡,在過程中整合每個時期所教學的知識。
課外活動與特殊經驗
來到台灣後,晶美參加的第一個社團是僑外同學會,顧名思義就是為僑外生定期聚會的社團,對於離鄉背井的晶美而言,這個凝聚海外學子的社團,也讓她在異地求學的過程,找到了歸屬感。除此之外,東華的原民院舞團是晶美除了學業以外的另一個生活重心,也因為接下社長一職,而有機會受邀到美國西岸,參加台灣傳統週的活動,展現台灣的傳統文化之美。
文化差異
濕潤多雨的天氣以及大份量的食物都是晶美來台後覺得較難適應的部分,此外,她也提到無論以英語或中文溝通,馬來西亞與台灣都存在一些差異,若是以英文作為溝通媒介,馬來西亞使用的是英式英語,而台灣則是美式英語,若以中文來溝通,許多用字遣詞也有習慣上的不同,比如馬來西亞的頭盔,在台灣則叫安全帽,馬來西亞的沖涼在台灣則叫洗澡。
先歸零,才能在裝滿
「學習時,就將自己看作水杯一樣,將它倒空,才能吸收新的東西。」晶美每次進到部落,就是抱持這樣的心態去學習,想辦法讓自己歸零,不被既有的知識、社會觀念所綑綁,才能真正體現人類學的核心價值—以客觀第三者的角度,去檢視身處的文化與環境。未來,她也期許自己能繼續以這樣的視角,挖掘更多傳統文化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