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淡江資管系的經驗分享
在淡江資管系找到自己相信的價值
陳振輝畢業於淡江資管系,大學期間參與系學會及國際志工,經歷畢業專題製作 App 的磨練,畢業後更曾花 13 天騎腳踏車環島。振輝在淡江資管系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希望自己成為溫暖而有影響力的人,他認為上大學不是為了培養自己勝任什麼職業,而是要探索個人的核心價值。
淡江大學校內資源
淡江大學歷史悠久,最靠近的捷運站是淡水站,從捷運站到學校需搭公車約莫15分鐘。淡江的豐富資源包含九層樓的圖書館,附帶地下一樓的24小時自習室,此外,淡江大學有很多資訊中心,其中玻璃屋是 24 小時電腦中心,讓同學可以盡情使用電腦做報告,還有免費影印服務。淡江之聲和淡江時報則分別是淡江的校園電台及刊物,讓有志從事傳播相關產業同學能藉此累積實戰經驗。
淡江大學校園景致與外宿生活
淡江有許多斜坡地形,其中「克難坡」是在尚未有公車的年代,校友們每天上學要爬的坡,每逢下雨,克難坡便會積水宛若「瀑布」,形成淡江獨特的校園風景。學校有提供宿舍,在校外也有不少租屋處,住宿費用從 2,000 到 8,000 元,端看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品質,當地生活機能佳,有家樂福、好市多等等,距離北海岸或陽明山也都很近,美中不足的是學校附近沒有電影院,同學很難欣賞近期上映的電影。
樣樣通,樣樣鬆?取決於你的學習態度
淡江資管系大一大二課程有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微積分等等,學習範圍廣,有些同學會從中發掘自己的興趣,有的什麼都學一點,最後什麼也沒學成,也有人會學到多元角度的觀點,這都取決於自己的學習態度,振輝直言:「大學可以很自由,但是必須自己很自律。」時間管理與取捨堪稱大學必修課。
淡江資管系課程規劃
淡江資管系畢業門檻為 140 學分,必修 98 學分,其中包括 10 學分的商管必修。大一「資訊概論」會學習理論和二進位、十六進位法,「商務軟體運用」則讓同學熟悉Office軟體,除了提升報告及整理資料的效率以外,期末還會統一參加證照考試。大二開始學習程式語言 C 和 Java,學習以自己的邏輯,用簡單的概念推導出複雜的計算結果。到了大三,不僅更深入學習程式語言,還要修習「系統分析與設計」,分析學長姐畢業專題或其他比賽得獎作品的APP介面,及其背後的設計思維;大四的「資訊管理個案」則是採分組報告,分析不同公司的管理模式如何創造其價值,例如 Google 如何打敗 Yahoo,成為當今獨霸的搜尋引擎,或者 Amazon 如何善用資源與技術,讓 Nike 看見它的商業利基並展開合作關係。
淡江資管系不是資工也不是企管
相較於資工系對程式語言有深入學習的機會,淡江資管系傾向以多元角度看待研究主題,也有較多創新思維的訓練。而相比淡江資管系,企管系是以更整體宏觀的角度,分析整個公司的運作,舉凡行銷、人資管理、財務報表等等都需涉獵。
淡江資管系未來出路
從淡江資管系畢業後,想深入相關領域者,可以選擇就讀研究所;若選擇進入職場,則可從事程式設計、網路安全、電子商務等等。其中電子商務又分 B2B、B2C、C2C 三種型式,例如博客來就屬於 B2C 公司對個人;Yahoo 拍賣則屬 C2C 個人對個人的交易形式。
畢業專題——至腎先師
淡江資管系同學大三時就要著手準備「畢業專題」,並尋找指導老師,大四開學後約一個月便有初步的校內評選。振輝這組做了「治腎先師」App,透過同學父親的介紹,組員得以了解需要進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需求,患者平時得紀錄身體狀況及喝水量等等,比起寫在不便攜帶的本子上,振輝和同學製作了電子化的紀錄 App,希望能幫助患者更輕鬆地做健康管理。
畢業專題的挑戰與提升
在製作 App 時,振輝發現如果只用學校所學,無法做出自己心中想要的功能,還有許多技術需要自學,此外,他們原先認為寫出程式即可,到後來卻發現還需要設計介面,只好尋找擅長美術設計的同學協助,取代本來用小畫家自行畫出的按鈕圖示。而無論是組內溝通還是對外發表,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過程中的一大課題,這讓振輝深深體認到,只具備一種能力會遠遠不足應付龐大的專題,透過不斷的挑戰,也是提升能力的方式之一。最後,畢業專題也讓振輝徹頭徹尾改變了自己看待 App 的方式,每個方便、能依直覺操作的小功能,背後原來都是開發者的貼心與辛勞。
自己當老闆!創業企劃書讓我找回作夢的能力
「創新創業管理」課程要求學生寫出完整的創業企畫書,從創業動機、營運模式到財務報表,都要以創業者的角度實際去思考文案與數字。振輝從中反思自己從小的眾多夢想,笑稱:「當老闆這個選項不知道多小的時候就被我劃掉了。」隨著年紀增長,會有越來越多的自我限縮,但在經歷創業企劃書的撰寫之後,他期許自己能把那些可能性找回來。
淡江資管系學會
「大一組員,大二組長,大三會長。」在淡江資管系學會,振輝認識了一群充滿熱情且真誠的夥伴,並且磨練自己做好每件事情的技巧。然而,他認為自己最大的成長其實是溝通、合作與表達等等「與人相處的能力」,這項能力看似無法寫在履歷上,卻是人生的必修課之一。
國際志工的意義
振輝曾到柬埔寨及泰國擔任國際志工,皆是向學校課外輔導組申請,時間大約是開學後一個月左右開放申請,且須通過面試方能出國,每週五都要開會,週末也得接受培訓或是籌備活動內容。費用大約 10,000 元,不僅包吃包住包機票,還有老師隨行。振輝在柬埔寨主要進行注音符號、中文及電腦應用的教學,在泰國則是教導漢語拼音及中華文化,服務內容因地區而異。每個專心上課的小朋友都讓振輝不禁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自己雖然擁有比他們多的資源,卻不如他們努力。此外,他出發前一直以為自己是要去做志工幫助別人,到了當地實際互動後才發覺自己能做其實很少, 14 天的活動究竟能帶來什麼改變?「當每個人都點一盞燈的時候,在黑暗之中,也可以很明亮。」振輝盡己所能的投入於志工服務,也不吝傳承經驗給學弟妹。
校內工讀
振輝曾在資管系電腦中心當工讀生,B310 教室是資管系同學的討論空間,能自由使用電腦或是重灌軟體等等,振輝的工作便是協助管理教室的使用,此外他也曾因應教學卓越計畫,負責協助整合國際志工資料。
開闊眼界,更認識自己
振輝上了大學後才真正體認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也都有其特別的價值。他難以忘懷第一次當國際志工的經歷,下飛機後舉目所見的紅土、巨大的螞蟻、瘦弱的牛隻等等景象,以及當下深刻的震撼。也是因為出去了,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想去,並且開始閱讀許多書籍。「也許我們對未來目標還很模糊,但我們已經走在路上了。」從認識自己開始,振輝期盼大家都能成為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