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小幫手:林立麗、陳思嘉、趙芳瑀

責任編輯:林立麗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吳姿慧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從實習中,確立自己對社工的熱忱

吳姿慧最初是對社會工作感到有些興趣,而選填了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然而,因為家人期待她轉至心理系的關係,曾使姿慧內心產生猶疑,但在歷經社工實習,實際接觸服務對象,更有幸收到對方的肯定後,令姿慧著實確認自身對從事助人工作的熱忱,「當你願意在求學階段不斷探索自我,才會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透過自身的經驗分享,她想傳達給學弟妹的是如何透過志工、實習的規劃,進而去摸索自己未來的生涯方向,找出人生的志業所在,在未來,姿慧也期許自己能成為更溫暖的人,運用社工的專業帶給身邊的人、所處的社會滿滿的幸福感。

中山醫學大學簡介

中山醫學大學位臺中市南區,從學校不論要到大慶火車站、臺中火車站、烏日高鐵站都相當便利,附設醫院更提供學生就診折扣,周遭還有文心秀泰百貨公司、Costco,生活機能富足。雖然校園內外餐廳選擇不多,但同學可利用「好食中山醫」來訂餐,不僅餐點選項多元,同學只要在指定時段內訂購,中午就能於校內取餐,相當方便。中山醫學大學校園雖然不大,但姿慧認為小巧的校園也有好處,例如不怕趕課遲到,教學大樓「正心樓」內還擁有手扶梯、非常整潔的廁所、教室內更有冷氣吹送,因而被學生笑稱為是「正心百貨公司」。

打破你對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的刻板印象

「社會工作是一份助人的專業,用於協助需要被幫助的人,更能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姿慧解釋社工與志工的差別在於,志工因為礙於專業、時間限制,對服務對象的幫助常常是偏向表面的,但社工是會先觀察、了解服務對象所面臨的問題,並分析其優勢所在,從中評估對方的需求為何,進而設計出一套能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服務流程,要完成這些任務是極其仰賴專業,故社工絕對是有給薪的工作。

也常會有人好奇:「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後就是當醫務社工嗎?」姿慧表示,醫社系出路其實不侷限於醫療領域,也有學長姐往兒少、婦女、身障、老人等社工領域發展,服務單位除了醫院,也可能是其他機構、政府部門、學校、社區,或獨自開立事務所,當然,也有人從事社工以外的工作,姿慧便聽聞有學姐轉行當業務。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成為社會工作者呢?姿慧認為關鍵在於「要對人有興趣」,如此才能從和服務對象的相處中,去發現問題,構思解決方法。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課程規劃

中山醫醫社系畢業學分為 128 學分,其中必修 82 學分、選修 18 學分,大一課程重在打好學生的理論基礎,課程如社會工作概論、社會學、心理學、社會統計、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福利概論,這些課程重在培養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去了解社會運作方式,分析社會問題之所以發生背後的環境脈絡,進而反思自身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大二課程則偏重技巧養成,例如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團體工作、社會研究法、醫療社會工作、醫療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很特別的是在「醫療社會工作」中,老師會帶同學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近距離觀察醫務社工的工作內容;大三課程是替學生為往後的實習做準備,例如社區工作、方案設計與評估、健康照護系統、社會福利行政、社會政策與立法;大四課程負擔最輕,例如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畢業門檻

「實習」是系上畢業門檻之一,包含 240 小時的暑期實習、160 小時的期中實習,暑期實習時間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期中實習則是能由學生自行決定要在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上學期進行,姿慧建議學弟妹若有意攻讀研究所,不妨在大三下就進行期中實習,這樣就能在大四保有更多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間。

至於該如何找尋實習單位呢?其實系上會統整各地區所有社工相關單位的資訊供學生參考,在系上 A56 教室也存放了歷年學長姐的實習總報告,姿慧建議學弟妹可以多多參閱,以做更充足的實習前心理準備。系上也時常會舉辦醫社論壇、系友分享等活動,幫助同學釐清未來方向。

除了修滿學分、完成實習之外,系上還設有「雙主修、輔系、學程擇一」的畢業門檻,姿慧本身是修習了物理治療學系所開設的「早期療育學程」,「早期療育」的定義為 0 到 6 歲發展遲緩的兒童,姿慧從修課中除了認識社工在早療領域扮演的角色、如何與其他專業背景的人協作之外,更深的體悟是,若要真正協助早療兒童,重點不只是陪伴早療兒童,更必須有家長的配合幫忙。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特色

比起一般社工系,系上開設更多元的醫療相關課程,例如醫療福利政策、社會流行病學、醫病關係與溝通、醫療照護概論等等。若與高醫醫社系相比,姿慧提到高醫醫社系因為多了解剖生理學課程,所以是招收三類組學生,但除此之外,和一類組的中山醫醫社系在其餘課程沒有太大差異。而醫社系和他校社會福利系、社會政策與立法系的差別在於,醫社系培養的社工人員是對個案進行直接服務,而後兩者屬於間接服務,並不會直接接觸到個案,而是作為社會福利相關法規政策背後的推手。

印象深刻的課程

「社會團體工作」 是讓同學以小組形式去規劃、執行一項團體活動,並且需要評估活動成效,姿慧的組別當時預設的服務對象為喪偶婦女,故在執行中是請朋友模擬喪偶婦女的行為、心態,令她倍感印象深刻;「社區工作與發展」同樣也是考驗團隊合作的能力,同學必須去發現社區的問題、進行 SWOT 分析,並設計對應的處遇計畫,是一門兼具理論與實務的課程,姿慧當時便和夥伴實際走訪社區部落,更訪問了社區理事長,從中收穫很多,還順便到附近旅遊。

透過志工、實習定位自己的目標

姿慧在大學期間有過不少志工經驗,做志工幫助了她更了解自己最關心的領域為何,在面對不同背景的服務對象時,雖然會歷經不少衝擊和調適,但姿慧很熱愛這樣有挑戰性的工作。後來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上,她也基於過去從事志工、修課的經驗,重回臺中市愛心家園服務,主要學習身障、婦女社工領域,實習時間是從大三暑假,加上大四上學期,姿慧在實習中是擔任觀察、紀錄的協助角色,也就是從實際走訪單位或個案家訪中,學習如何了解個案特質、評估需求,並透過方案團體參與來撰寫紀錄,同時也要處理部分行政庶務工作。

醫社系帶給我的敏感度與換位思考

回顧這幾年的學習,姿慧覺得自己的觀察力變得更敏銳,特別是在實習中,當發現自己可以很快速地運用系上所學去幫助服務對象時,內心的成就感實在難以言喻。醫社系帶給她的另一個成長則是學會不帶既有主觀意識地理解不同個案所面對的人生難題,「醫社系讓我更懂得同理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脈絡,更理解他是受限於什麼困境而無法突破框架。」姿慧尤其難忘的是在實習階段,曾受到個案的肯定,明明彼此僅是一面之緣,卻獲得對方完全的信任與接納,使姿慧更為確信,不論未來的路會多曲折艱難,成為一名助人工作者,就是自己願意花一生心力投入的志業所在。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