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的經驗分享
高中擔任醫院的學生志工,是我與醫社系相遇的起點
「高中的時候,我就嘗試到醫院當學生志工,間接認識社工這個職業,也產生對社會工作的興趣。」樂於與人接觸的趙少筠,最初是在醫院當志工時,為社工師對工作的熱情所感染,也發現自己很喜歡助人的感覺。但她在選擇大學科系時,一口氣填了醫社系、護理系、公衛系、教育系、英文系等相當不同的專業。
「我想嘗試的東西很多,不知道怎麼做選擇,在準備備審資料和面試的過程中,我才更認識自己的特質、了解自己對什麼事有極大的熱情以及將來想要做的事。」看過家人在醫院工作的職場樣貌,加上認為社會工作相當適合自己具有同理心、善於傾聽與表達的特質,讓她最終選擇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高雄醫學大學
「讀高醫最難的問題就是三餐要吃什麼,側門有一條早餐街,醫院對面的青島街就是便當街,吉林街是球隊練習後的宵夜據點,熱河街則有不少知名美食。」少筠表示,高醫位於市區,學校旁邊就是醫院,生活機能極好,可搭乘捷運到後驛捷運站,或公車 28、92、紅 29、紅 30 抵達高醫。
作為醫學大學,高醫實際上設有七個學院、21 個科系,由於學校推行國際協同教學,各科系都有與國外學者交流的機會;以醫社系為例,就曾邀請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的教授前來講授國際上的社會工作經驗。高醫也與國立中山大學簽訂合作,兩校學生可跨校選課、修習學程、雙主修或輔系,中山大學的藝術治療學程和風帆課都是很熱門的選擇。
關於實習和工讀資源,學校和醫院都提供不少機會,有興趣者可根據各系的規定申請,或至「學生資訊系統」查詢。另外,她也建議學弟妹可以好好利用五年學碩制度,及早於大三申請推甄,五年內就能完成學士和碩士的學位。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你們是志工喔?有錢賺嗎?」這大概是醫社系的學生都會被問到的問題,少筠對此解釋道,志工是不計報酬的志願服務者,僅提供簡易的幫助,而社工為有給薪的社工師和社工員,提供專業的服務,且通過國家考試者才能擔任社工師一職。「我們是貨真價實的社工系,學習紮實的社工教育,和其他大學不同的是我們還會學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
高醫大醫社系擁有豐富的實習、見習和課程參訪的機會,除了大三全學年的實習課、暑假的個案實習、大四上學期的方案實習,平時也會到醫院、益智中心等場域,了解醫務社工、早療老師的工作內容,或是走入那瑪夏的 C 級社區據點,見識原鄉部落的社區支持系統。
想增加跨領域知識,則可選修醫社系與其他十個系共同開設的「高齡社會健康照顧學程」,少筠便因此修習運動醫學系的「老人健康與運動」、藥學系的「老人用藥安全」、物治系的「動作科學概論」⋯⋯,看見長照團隊內的不同專業,也更知道活動設計的要領。(想了解醫社系與心理系、社會系的差異,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高醫醫社系學什麼?
「社工的工作就是一個人帶著一個問題,來到一個地方,遇到一個專業工作者提供處遇的過程,而處遇就是一連串的評估、了解家庭背景、為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少筠表示,高醫醫社系所學可分為醫務、心理衛生、老人、兒少婦家、身心障礙等五大領域,「醫務」為醫院內的社工工作內容,課程有醫務社會工作、醫務行政與管理、醫病關係經營與醫療爭議⋯⋯,「心理衛生」側重精神科、社區復健中心的工作內容,開設精神醫學概論、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等課程;「老人」為長照機構、日照中心的社工工作內容,有高齡社會健康照顧專題導論、老人健康照護機構管理、高齡社會健康照顧實習等課程,「兒少婦家」的個案限定為兒童、青少年、婦女、家庭,課程包含早期療育、青少年偏差行為、家庭暴力與社會工作⋯⋯,「身心障礙」則有身心障礙社會工作的課程。
大一到大四的課程安排,就是從理論面進階到各領域實務面的學習,同時必修醫學概論、解剖生理學、醫學社會學等基礎醫學課程。少筠也特別指出,醫務、心理衛生、老人是高醫醫社系特別突出的領域。(更詳細的課程介紹,請點選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這堂必上
「『社區工作』是醫社系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少筠說,「社區工作」這門課會帶領學生實際進入社區,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再進行活動設計與執行;她和同學就推出面具設計、植栽活動,帶領長輩動手操作。必修的「醫學社會學概論」則是由社會學觀點探討健康、疾病、醫療照顧系統等議題,教授會引用大量實例,透過互動式的討論刺激學生思考,學生還要針對不同議題,準備 50 分鐘的小組口頭報告,少筠當時以「疾病污名化」為主題,探討社會身份、行為與生活觀念對患者的影響,並延伸到器官捐贈、性向等議題,用更多元的角度分析人與社會環境交流所引發的現象。
而選修的「臨終社會工作」旨在學習社工在安寧團隊裡的角色及工作內容,包含喪慟關懷、社區資源的轉介、病友及家屬支持團體、醫師及護理師的情緒支持、志工管理與訓練⋯⋯,同時討論安樂死、預立醫療決定等善終議題,帶領學生反思何謂「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的盡頭」。
課堂之外
「一開始只是想給自己運動的習慣,卻間接得到一生的朋友,他們不只是球隊的隊友,也是我人生當中的神隊友。」起初不很擅長打排球的少筠,因為想運動而加入系排,在隊友的支持與鼓勵下,也能夠順利上場比賽。
而少筠在大學四年期間從未缺席過的醫社營,是高醫醫社系於每年寒假固定舉辦的營隊活動,目的在於讓高中生認識醫社系的所學、對助人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營隊中會安排「個案 RPG」,讓高中生扮演社工,嘗試擬定處遇計畫,並與工作人員扮演的個案和家屬晤談。透過這些課外活動,少筠也更了解自己的個人特質,她說:「我從大一當組員到大四成為幹部,參加過活動組、資訊組、公關組,學習到帶領團隊是很困難的事,才發現自己可能沒有領導的特質。」
走入監獄、醫院、家暴防治中心,我看到⋯⋯
少筠在系上的實習一、個案實習與方案實習課程,分別到高雄女子監獄、彰化基督教醫院和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進行實習。她在高雄女子監獄,協助監獄社工針對受刑人及其子女個案的處遇評估,以及其出獄後再犯的可能性、是否能有穩定的就業與生活環境,完成受刑人返回社會的計畫。而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醫務社工實習,必須在接獲照會單之後,主動了解病人狀況、與個案家屬會談、同時和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等進行跨團隊的合作;她也建議學弟妹「在到醫院實習前,可以先了解所在都市的社會福利資源、熟悉醫院的動線。」
而後,少筠前往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性侵組實習,她和夥伴們展開「智能障礙性教育宣導方案」,從撰寫方案計畫書、設計桌遊、拍攝微電影,再到超過十間機構宣導,看見公部門與民間機構的社工工作環境。她說:「經歷三個實習,我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個案,像是司法、醫務、心智障礙者,讓我累積更多的實務經驗。而我也發現比起唸書,我更喜歡實際接觸個案。」
大學這四年,我將助人的心鍛鍊得更堅定
「我在高中到大學這段時間,面對分歧的道路感到有點迷惘,最後選擇了醫社系,也運用我的特質嘗試很多事情。」把握醫社系豐富的見、實習資源,少筠順利通過社工師國考,也考上研究所。她說,她開始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他人賦予信任的對象,最初僅僅想要助人的心,也因為專業的訓練,被鍛鍊得更加堅定。
喜愛與長輩互動的她,正在長期照護研究所,奠定自己在長照團隊的定位。「未來可能還會遇到分歧的道路,但我會試著在不同的聲音中,撰寫自己的故事,也會一直相信我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