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繁星入學更努力 成為那顆閃耀星
「繁星生也可以很優秀,不要看輕自己。」陳冠宇透過繁星管道進入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為證明自己不是大家眼中繁星生不需太努力的刻板印象,冠宇在大一就開始努力讀書,滿堂課表從早排到晚,還因此拿到書卷獎。
冠宇自認「我不聰明,但很努力」,充實的大學四年不僅努力讀書,也進入實驗室及參加各項競賽活動;秉持「不希望知識只停留在腦海,而是實質幫助他人」的想法,跨系選修森林生態學、木材鑑別、生物產業管理等課程,期能運用跨域知識結合專業所學,更直接幫助他人解決農作植物問題,立志成為「植物診療師」。
以農立校的中興大學
中興大學是一所農學院很強的學校,光是農資院就有 23 個系、所、學程。學校的地理環境極具優勢且有北溝農場和惠蓀林場,提供農學院學生採集樣本與實習的直接場域。身為「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中興學生可至成大、中山、中正等免費跨校選課。而大家最關心的國際交流資源,提供 100 多所姊妹校申請交換生與各項獎學金支援,還有國際志工、海外實習等。對於學生經濟協助上,校內工讀機會多,還有 200 多項校內獎助學金可供申請。
探討植物為何生病?認識中興植病系
「我們真的叫不出路邊野花小草的名字!」大家都誤會植病系有如行動植物圖鑑般可一眼認出植物,其實植病系主要是為了研究植物和病原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需栽種植物並讓其染病後,才能研究醫治的方法;因研究領域涵蓋四大類別的植物病原,系上有多個各有專精的教授實驗室和溫室資源。冠宇解釋「植病系課程偏重植物病原微生物對植物感染的機制與病害管理策略研究」,故有別於生科系對動植物的研究範圍較分散;微生物系則偏重食品和醫學和環境的微生物為主,是微生物學為主的生命科學科系;植醫系則是昆蟲病害相關的課程比重較高。
為培育學生快速取得碩士學位,也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提供「UCD 3+X 計畫」,最快一年獲得 UCD 碩士學位。此外為了鼓勵學生努力向學,還設有許多專屬系上申請的獎助學金,以及擁有日治時期真跡書籍的系上圖書館。植病系其實畢業出路廣泛,除了許多專門的公職職缺外,還包括學研界、國內外的農企業與生物科技公司等。。
植病系在學什麼?四年課程規劃
植病系課程規劃可分為:一是基礎科學,二是病原微生物,三是植物保護,(補充四為講者未提到的植物防疫檢疫),此四個部分就構成植物病理的核心專業。「只要學有所成,就具備服務農業第一線的實力。」植病系的價值之一,在於管理植物疾病以維護作物產量與品質,也為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進行源頭把關。冠宇也特別提出植病系不為人知的就是他們還要拉玻璃針、畫點圖跟彩圖去描繪病原形態,就像是半個美術系。
植病系課程分為基礎生命科學、植物病理與相關之生物技術、應用微生物與農業生技,以及植物醫學實務相關技術等四大領域。從大一課程「植物病原體」認識真菌類群非常龐大,包含食用菇還有因真菌感染所致的茭白筍;大二課程就是深入學習植物細菌、植物線蟲等病原,以及農業相關課題。大三課程包含植物病毒學等植物病理學領域的專業課程;大四除重要的專題研究,還有植病學衍生課程「農藝作物病害」會介紹餐桌上常見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等的病害種類,還有必修的假期實習課程,提供產、官、學界不同場域的實習選擇。冠宇在大四專題研究中,探討「真菌病原和寄主植物九層塔,在不同溫濕度條件下進行接種並記錄植物的生病情況」,其中實驗數據須利用 R 平台進行統計分析,「專題做著做著就學會寫程式了」,冠宇也因此開啟對程式編碼與資料科學的興趣。
這堂必上
「市售聖誕紅其實是生病了!」是冠宇唸了「植物細菌學」課程,學習到植物病原細菌種類及感染機制所得到的知識,因為植物菌質體的寄生,導致聖誕紅有矮化的現象。先了解植物病原細菌,「植物病理學」則是繼續學習判斷植物病害及識別病徵,認知植物生病的原因,例如常見的虎斑芒果,其實是受到病原感染的結果,也需要透過柯霍氏法則與實驗去確認病原與寄主的關係。
「若你不知道某些事物名稱,也就失去對該事物的認識。」一語道出「植物分類學」的課程價值,除學習觀察鑑定和記錄不同植物特徵,還可結合植病知識分析植物間的共通病原,開拓跨域思考的視野。說起日治時期來臺研究的著名植物學家川上瀧瀰,同是植物分類和植物病理研究的專家,也是冠宇選讀此堂課程並成為跨領域學習的楷模。
擔任福智青年社長、成為植病學展CEO
冠宇大學參加福智青年社並任社長一職,在任內參加數個大專營後獲得「學會適時表達感謝」的重要啟發;他體悟到表達感謝可讓雙方獲得幸福感,需不斷學習傳播正向能量。為了讓系上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植物病理學展」被外人看見,冠宇一肩扛起執行長任務,學會領導、溝通技巧及尋找資源的重要性。
進入中研院實驗室實習
樂於挑戰自我的冠宇「走出植病系的舒適圈」,實習以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微生物多樣性與生物資訊學門」為主選,想學習更豐富的跨域知識。實習被分配在增進植物共生的實驗室,工作是觀察真菌和藻類共生,並紀錄生長情形。雖然實習期間常遇挫折,實驗進度緩慢又常加班到很晚,「低潮時就回想當初報名初衷」冠宇就會重燃動力。後來他也繼續參加其他工作坊,重拾對實驗的熱忱與跨領域應用。
人生擁有無限可能,不要侷限自己的視野!
「花心也常變心」的冠宇自覺沒有「由你玩四年」,反而充實運用大學四年進行不斷探索和更多新嘗試的歷程,充滿好奇心驅使他學習更多,從而跳出原有的思考框架,體驗無限新探索的歷程。「What doesn't kill you, mutates and tries again」是植病系教會冠宇的精神,在充滿挑戰的學習過程培養出堅忍不拔的精神,失敗後進行總結和優化,再繼續無畏嘗試;只要堅信方向努力實踐,未來的路都會為你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