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講座由國立臺北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

小幫手:許芷菱

責任編輯:賴嘉瑩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廖時萱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多元嘗試的冒險王,我發現我想做的有這麼多

就讀於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廖時萱,原本就喜歡嘗試不同事物,自稱「完美主義X冒險王」的她,曾在大學期間嘗試雙主修金融系,接觸行銷、財經編輯,並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工作。

「讀者們透過我的文字,對國際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也發現,我可以透過政策研究去解決社會問題。」原本嚮往商學院的時萱,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商學院與自己想像的並不同,她不只想要達到「一間公司」」的目標,而是期許自己能善用公共行政系的所學,發揮影響力及至於整個社會。

鼓勵跨域學習的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大部分的科系以文、法、商為主。時萱說明,因為校內文組資源豐沛,學生也更容易從多元角度探討各式議題。「我們學校非常鼓勵跨領域學習。」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海洋大學結盟為「北聯大系統」學生可跨校選課、雙主修或輔系。此外,北大也設有五年一貫制度,並與美國天普大學、羅格斯大學簽訂碩士雙聯學位;若只想出國交換一學期,北大學生可與歐、美、日、韓共 114 間大學交換。(想了解北大的食衣住行資訊、學姊推薦的必吃美食,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公行系不在商學院,而是公共事務學院

「沒騙人!我當時是想申請商學院的科系,進來才發現公行系屬於公共事務學院。」迷迷糊糊地考進北大公行系,時萱不免常被詢問「以後想考公務員嗎?」她認為,大眾對於公行系的既定印象都是未來要從事枯燥無味、朝九晚五的公部門工作,但這幾年因為數位化、公民參與浪潮興起,公部門也展現「創意結合科技」的新樣貌,開發口罩地圖、電子報稅系統、雲端發票,並善用輿情分析,了解大眾在網路討論的議題,進而分析聲量、情緒比、討論頻道,補足民意調查上的不足。

談到國考,時萱說明,公行系的學生面對國考的確更有優勢,除了已在公部門就職的學長姐是最大的資源,國考考科和系上課程的連結性也非常高,如人事行政、績效審計、財經廉政等熱門職務,北大公行都有相對應的課程。(想了解具體開設哪些課程,請點選「科系」章節鈕觀看)

北大公行系的課程規劃

時萱表示,北大公行系大一、大二的課程以理論為主,大三、大四有專門課程。「大一的『行政學』在學『政府的管理學』,內容雖然會有點枯燥,但是打好這個基礎,有助於更好地銜接到大三、大四的課程。」

而系上規劃的「八選五」的必、選修課程,劃分為「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民社會」、「政府經濟與政治」等四大領域,學生可依據自己的興趣選修至少五門課。(附註:自 108 學年起,已從講者所說的「九選六」改為「八選五」制。)

「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差異就在『公共利益極大化』與『利潤極大化』。舉『開放萊豬』應用以上四大領域為例,工作由哪些局處負責?如何評估政策執行後,怎麼減少進口對臺灣豬農的衝擊?政府與民眾充分溝通了嗎?開放萊豬對國際關係有什麼影響?」時萱認為,這些課程在反覆提問的過程訓練學生的思辨、問題分析能力;也因為公共議題牽涉面向廣,培養了自主學習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似科系比較

談到政策分析在不同科系的面向,時萱以振興券為例,說明公行系會探討振興券的發放時間、使用通路與民眾態度,而經濟系則著重此政策對於刺激經濟的成效。而常被拿來與公行系比較的政治系,所學涵蓋公共行政、國際關係、政治理論等三大領域,法律系所學習的法條則較公行系更全面也更深入。她也補充說明,北大公行適合不排斥背誦法條理論、關心社會及公共議題的人就讀。「因領域廣,講求高度自我學習力,對生涯規劃有想法也很適合來讀北大公行。」

學姊推薦這些好課

「媒體企業與政治」這門課能夠認識到媒體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媒體的角色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能夠利用「議程設定」來操作議題。「我們以課堂討論、小組報告的形式,比較總統大選前『罷韓』的各報新聞頭條、標題、議題切入角度,了解到媒體背後的意識型態。」時萱表示,這堂課能夠培養媒體識讀能力,更能清楚自己在接觸新聞媒體時,心中要有一把尺,而她也在擔任財經編輯時,更能意識到身為媒體人的社會責任。

此外,全英文授課的「歐洲貨幣與經濟整合」,以 brainstorming 的形式學習歐盟的政經議題,「歐元的發展中,單一匯率失敗的原因為何?為什麼英國選擇脫歐?這堂課以淺顯易懂的社會科學角度解釋,讓我覺得能看透事情的根本,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待這些國際事件。」

柏克萊大學暑修 X 雙主修金融系

時萱在大一暑假前往美國 UC Berkeley ,進行 Summer School 的暑修,「跟語言學校最大的不同是,Summer School 是開設在暑假的大學正規課程,課程選擇較多。」除了語言的學習,也更實際了解美國當地的授課方式與上課氛圍。「我當時修習『數位影像』這門課,要繳交大量的影音創作作業,還有個人期末專題發表,培養出我對攝影、剪片的興趣。」這趟美國暑修之旅,讓時萱真實體會到自主學習、主動發問的重要性。

大二時,她為了一圓曾經的商學院夢想,申請雙主修金融系,「因為撞課問題,我必須越級打怪去修大三的課。完美主義的我,為了跟上大家,只要不會的就會向老師或同學發問。」正是因為擁有了金融系的背景,日後成功申請到財經編輯的實習。不過,多元嘗試的她,也常在自己的選擇中反思自己喜歡的路是什麼。「實際讀了之後,我對金融市場也不是很感興趣;綜合考量之後,我就轉為『輔系』了。」

大學的成績單是「你找到想做的事了嗎?」

「你能不能在大學四年間,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時萱認為,就算心中的想像再怎麼美好,不實際嘗試,就不會發現「實際」跟「想像」可能不同。她說,如果沒有意外進入北大公行,她可能不會展開積極嘗試的跨領域學習之路;又如果沒有雙主修金融系的背景,也不會從財經編輯實習發掘自己對學術研究的熱忱;如果沒有加入非營利組織當志工,她也不會知道,原來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影響社會。

「公行系帶給我解讀問題、分析議題的能力;但這四年來更重要的收穫是課本以外的知識,自主學習線上課程、社群、學長姐的分享,也是不可忽略的學習重點。」她鼓勵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因為自己的價值不是由別人的掌聲決定,「踏出第一步,你絕對比自己想像的更勇敢。」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