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上銀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 卓永財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虛心學習  勇於挑戰」

講座由台北醫學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林立麗、辛丞鈞、邢恒毅、顏灝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 楊翰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研究所生活最重要的課題

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公共衛生學系究竟是在學些什麼?其實舉凡以施打疫苗控制流感疫情、向社會大眾宣導正確的衛教知識、改善工作環境來維護勞工健康權益都是公共衛生的範疇。現就讀於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碩士班的楊翰也將在講座中一一為我們解釋系上專業,並分享自己對研究所生活的體悟,他認為從大學升上研究所後,要修的課雖然變少了,但要讀的期刊文獻、大大小小的研究計畫卻是排山倒海而來,很多人常抱怨時間都不夠用,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楊翰覺得時間是最公平的籌碼,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同的,端看自己如何規劃它、怎麼從事物中做選擇取捨,至於楊翰在研究所生活中又做過哪些選擇取捨呢?且聽他娓娓道來。

台北醫學大學簡介

台北醫學大學位於信義區精華地段,離台北101捷運站僅15分鐘步行距離,北醫附設醫院每天還有固定的接駁車往返校區與捷運站。在生活機能方面,台北101商圈內的信義威秀影城、新光三越百貨、ATT 4 FUN滿足了同學在購物娛樂上的需求,而學校位於的吳興商圈內更提供了平價多元的飲食選擇。雖然北醫校地面積不大,但圖書館、戶外球場、操場、K書中心、游泳池、健身房等硬體設備應有盡有,實在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簡介

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分為流行病學、環境衛生、社區衛生三組,流行病學組著重在資料分析處理,例如運用生物統計來分析是否有特定基因型的人容易罹患某些疾病;楊翰隸屬於的環境衛生組則重在戶外採樣後,運用儀器去分析環境中各項物質之成分、劑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社區衛生組則關注於衛生政策、教育、精神衛生、長期照護等層面。若以實驗類型則區分為“Dry Lab”和“Wet Lab”,”Dry Lab”是以電腦軟體做資料分析;”Wet Lab” 則偏向大家想像中的理科實驗,例如溶液檢驗、生物培養等等。流行病學、環境衛生組可能“Dry Lab”、”Wet Lab”都會涉及到;社區衛生組則偏向“Dry Lab”。至於畢業門檻,除了要修習共同必修、各組必選修,還設有英文檢定門檻,若未達到則必須補修大學部英文領域課程。

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畢業發展

在未來出路方面,公職的選擇如衛生行政、衛生技術、環境檢驗、環保行政、環保技術、工業安全,若想進入私人企業工作,則可以考取工業安全衛生師、作業風險管理師,或是擔任食品檢驗公司的分析人員。若想走學術路線,則是可以至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大專院校從事研究。整體來說,楊翰認為公衛課程領域多元,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生物化學、統計學等一、三類科目,目的在於培養同學宏觀的視野,能從更多的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而研究所的同儕背景除了大學本科系之外,還有醫師、護理師等臨床醫護人員,楊翰解釋醫護人員來就讀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的優勢在於能將課堂所學回饋臨床工作,達到預防醫學的目的。

指導教授的選擇

楊翰提醒學弟妹們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規定要在碩一上學期便要選定指導教授,由於每位教授最多只能收兩位學生,所以最好事先調查好各間研究室的領域、盡快與教授約談。楊翰也建議學弟妹能從自己的研究興趣、教授帶學生的風格與職位三個層面做考量,以他自己為例,因為本身關注環境議題,所以選擇了環境衛生組,跟著老師從事空氣汙染對學童健康影響的研究;那為什也要考慮教授帶學生的風格與職位呢?楊翰說有些教授會規定研究生必須每天朝九晚五到實驗室報到,有些教授的管理方針則較為寬鬆,認為只要定期回報研究進度即可,這些帶學生的風格沒有絕對的好壞,端看同學覺得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常有些人會問選教授是不是要選名氣大的?楊翰則認為不一定,因為名氣大的教授往往也在學校擔任著重要職位,平日事務繁忙,可能鮮少有時間去親自指導研究生。

印象深刻的課程

北醫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的「專題討論」進行模式是全所師生都會出席,故同學會在10幾位老師、30多位同學面前報告論文,並接受現場提問,過程相當刺激;「科學新聞寫作」目的則是訓練同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大眾傳播科學新知,是對公衛人來說相當重要的一門課;通識課「死亡學」則是帶領同學能以更正面的態度去審視生老病死,楊翰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在課堂上的分享,讓他體悟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

課外經驗分享

在做研究之外,楊翰也透過參加系隊、擔任課程助教來和大學部學生交流,無私地分享自己的所學,希望透過經驗傳承幫助更多學弟妹。在校外,他則擔任了線上雜誌影評,許多人常把看電影當作是純粹的休閒消遣,但對楊翰來說,電影不單純是用來「看」的,如果能用心去感受、品味電影中的每個片段,肯定能從中觀察到創作者的巧思,獲得更多的感動與共鳴。

工作前的修行

楊翰認為研究所訓練的重點在於養成自我負責、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從事研究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探討學術問題而已,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去規劃出自己的計畫,雖然當研究遇到瓶頸時,還是可以向老師、同學尋求協助,但是計畫的執行永遠只能靠自己。也因為研究所的洗禮,讓楊翰了解到很難會有盡善盡美的研究,其中必定存在著缺失,所以敢於發問、保持質疑的態度是絕對必要的,「你可以把這些能力當作你的裝備,假如沒有讀研究所的話,你可能就會喪失這些機會,可能就會要出社會在職場上磨練了。」楊翰將研究所比喻作出社會前最後的修行,但他也坦言要裝備自己能力的途徑其實有很多,該不該讀研究所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端看每個人的選擇。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