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北醫醫學系的經驗分享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林承緯
為什麼選擇讀醫學?
張堯任分享他自己認定的人生使命就是「服務」,對他來說,幫助別人過程中所獲得的快樂遠遠大於幫助自己,因而從小就熱於助人,在高中階段不但加入童軍團、糾察隊等服務性組織,高三準備考試時,也常會幫助其他同學解決課業問題。不過,真正讓他找到明確方向及使命的機緣,是因為認識了無國界醫生組織,該組織前往武裝衝突及疾病區進行緊急救護,並培植當地醫療,設法恢復原有的醫療機能,基於對人道救援理念的認同,讓堯任堅定了自己想進入醫學系的決心。
台北醫學大學介紹
台北醫學大學校園相當迷你,校地約七公頃左右,大概是七個足球場的大小,從宿舍到教室幾乎都不用超過 10 分鐘,住宿學生上課相當方便;另外,北醫是全台社團密度最高的學校,校內擁有超過一百個社團。北醫鄰近台北最繁華的信義計畫區,並且靠近三條捷運路線的交界點,附近有相當豐富的展覽、活動及表演能去觀賞。堯任分享到,在這裡煩惱的不是如何爭取資源和打發時間,而是如何善用一切,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北醫醫學系的專業養成
北醫醫學系大一大二主要學習基礎科學及通識課程,若是高中基礎有打好的話並不困難;大三大四則教授基礎醫學,搭配每兩週一次的整合考,培養學生對醫學通盤的理解;大五大六是臨床見習及實習,會實際到醫院觀摩,將過往書本所學與實務做結合;大七時則是醫院實習,實際參與照顧病人的工作。之後順利考取醫師執照後,還有一路從住院醫師慢慢爬升到主治醫師,才會符合一般大眾對於醫生在手術房執刀的印象。
特色課程
「部落文化與體驗」讓堯任有機會到宜蘭山區原住民部落去參訪,藉由訪問當地原住民,研究各個圖騰以及編織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他笑稱雖然到現在很多知識都忘掉了,但那時晚上和大夥一起吃烤肉喝米酒的時光卻是很珍貴的回憶;另外一門特別的課是「大體解剖學實驗」,他記得第一次打開並且啟用大體老師時極度的震撼感,從外在的眼睛、鼻子進而到內在的心理都受到極大衝擊,這經驗讓他深刻感受到學習醫學所需付出的代價,每一個知識的獲得都和生命的消失有關。
海外見習
堯任曾前往史瓦濟蘭進行為期40天的愛滋組織實習計畫,當時的他秉持著成為當地文化一部分的理念,而非抱持著做志工或要用自己的專業去影響當地的念頭而去,希望能好好了解地方文化背景及價值觀。那段日子裡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有次在家訪中,遇到一位昏迷的病人,當下雖然他有自己的判斷,但因沒有足夠的醫學經驗,所以並沒有意識到其實是急症,需要緊急處理;等到送醫後,又因為醫院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當地醫療文化的不同,病人最終不幸過世。這件事情帶給他很大的衝擊,也讓他體悟到一個再怎麼多才多藝的人也比不上什麼都不會,但有辦法救活你生命的人,因而決定往後要更努力學習,成為一位具有醫療專業知識及技術的醫生。另外他也曾到南加大實習,那段期間讓他了解到國內外醫學系的學習差距,體悟到必須更努力才能跟得上國際腳步。
心路歷程分享
「學好做人方做醫」,是北醫的校訓,也是堯任認為在北醫醫學系求學七年下來最好的證明,唯有具備專業素養,還兼顧人文倫理及服務的精神,方能成為真正關心病人的良醫。他也提醒想讀北醫醫學系的學生,要想清楚自己的動機,不僅是因為現今台灣不友善的醫療環境,另一部分是作為一名醫生會是背負許多生命,需要不停面對生離死別的。不過,他也分享到,雖然這些因素會讓熱血逐漸消逝,可是這就好比潮汐,退潮後,才能發現沙灘上最彌足珍貴的海星,更加確定自己追逐的方向,因而珍惜把握能為生命努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