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小幫手:李欣怡、陳思嘉、張紹敏

責任編輯:張紹敏

南華大學 文學系 陳宥君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南華大學文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他們不讓我讀戲劇,興趣換條路一樣能走下去

出生在南投的佛教家庭,陳宥君從小就養成隨遇而安、樂於助人的性格。大學以前,宥君讀了 12 年的實驗教育學校,在學科以外,同時重視品德、經典、藝術、人文,她也漸漸從中養成對戲劇的熱忱。原本想就讀戲劇系,卻在升學之際遭到父母與老師的反對,「我當時想說,雖然你們不讓我讀戲劇,上大學後我還是能進戲劇社、參加戲劇工作坊。興趣有很多道路能實現,不會受到科系的限制,所以我不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進入南華大學文學系後,宥君確立想成為老師的志向,更決定結合文學與戲劇專業,走一條與眾不同的教育路。

認識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位於嘉義大林,環境清幽,素有鳳梨田大學、森林大學之稱。南華隸屬於佛光山體系,由百萬人興學,因此即便是私立大學,仍為國立收費。「我身邊就有每月捐助 100 元給學校的人,每次遇到他們,總是被關心讀書狀況、求學上是否有得到幫助,對我而言很有感觸,也讓我更想回饋社會。」學校提供豐富的獎學金、海外交流機會,同學也能免費在另外四校(雲科、虎尾科大、中正、嘉大)跨校選課。此外,南華實施全面實習制,提供 360 間合作企業,文學系也因應此政策安排了專業實習。在生活方面,學校同時提供素食與葷食,宿舍床位充裕,而對沒有機車的宥君而言,連接車站與市區的接駁車是重要的交通方式。

獨一無二的南華大學文學系

南華大學文學系是全臺首創、唯一以「文學」為系名的科系,系上標語是:「給我一個意象、一枝筆,我就能書寫全世界。」 許多人會好奇中文系與文學系的差異,宥君說道,南華大學文學系所學更為廣泛,包含當代文學、中國文學、西洋文學等,獨有的特色是跨領域學習,在文學之外,更提供教育、傳播相關的課程。另外,系上開設了許多現當代的文學創作課程,例如小說賞析與創作、新詩等,讓同學能嘗試用不同題材與形式來創作,宥君就曾在課堂中撰寫懸疑小說。系上兩大活動為「生命書寫文學獎」與「年度學術研討會」,讓同學在課堂外有表現的舞台,也能透過學者了解各個專業。宥君特別提到,系上師生感情極佳,同學常戲稱老師為娘娘、女神、活佛等,老師也給予同學很大的創作空間。

南華大學文學系四年課程

文學系的課程可分為院基礎課程、系核心課程、跨領域學程、專業選修學程。文學系隸屬於人文學院,因此同學需修習哲學概論、文學應用與書寫等課程;系核心課程則包含文學原理、語言學概論、西洋文學思潮;跨領域學程分為「語文教學與寫作學程」(簡稱教育學程)與「文學傳播與編採學程」(簡稱傳播學程),同學在大一選組、修習相關課程後,若發現不合志向,可以在大二時更換組別;在專業選修的部分,分為「文學涵養學程」(學術型)與「文學實務學程」(實務型),前者課程包含臺灣文學概論、通俗文學等,以理論為主,後者則如數位文學應用、影視劇本編寫等,以創作為主。

宥君說道,自己雖然想當老師,卻選擇了傳播學程而非教育學程,一方面因為到大三才確立方向,另一方面是想修習如 PS、AI 等課程,累積自己在軟體方面的實力,預計在未來繼續攻讀教育相關的研究所。(聽宥君解說教育學程的注意事項、詳細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章節按鈕觀看)

南華大學文學系帶給我的

雖然文學系並非宥君高中時的第一志願,卻在這四年中帶給她品味生活的能力。「對自己的生活有感,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溫度。」此外,由於修習了許多系上的實務型課程,宥君常動手操作、思索題材,加上跨領域的專長培養,她的創作不侷限於文字,更包含了圖文設計、拍片、剪片等,也因此對小學教育有了新想法,希望未來能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創作。針對文學系的出路,宥君說道,除了擔任編輯、文案工作者、華文教師外,也有學長姐開設補習班、擔任編劇、當 Youtuber。「既然在文學系已是跨領域的學習,更不要被所學框架住!」她認為,不一定要國文好的同學才適合文學系,只要對文學有熱忱、樂於創作、有自己的見解,就能在文學系收穫滿滿。

印象深刻的課程

宥君很喜歡系上的「敘事想像與語言表達圖文設計」這門課,課程中會結合多媒體嘗試不同創作方式,如電腦繪圖、手作書繪本等;系上也曾開設「求職技巧與溝通實務」這門選修課,協助同學了解職場倫理與求職事項,例如如何撰寫公文、製作履歷表等,對未出社會的宥君影響良多;而在通識課程中,宥君選修了「柏拉圖理想國」,從中接觸古希臘的學說、思考何謂政治。「這門課的老師是『三巨頭』之一,是出了名很難通過的課,但我當時不想替自己設限,就是想要挑戰看看!」課程中,老師會要求同學主動回答問題、提出見解,對宥君而言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驗。

機會不等人!我的實習與海外經驗

因著系上有專業實習的規定,宥君在升大三的暑假回到母校弘明擔任暑期班輔導老師,訓練自己和小朋友的溝通能力,也試著將劇場遊戲融入課堂,除了感受到孩子的天真無邪,這個經驗也奠定了她想成為老師的想法。另外,宥君也曾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新聞組實習,學習如何撰寫新聞稿、開發題材,同時培養了行政文書的能力。此外,她也曾跟著系上教授去到敦煌進行文化考察。「其實,當時只是無意間聽到別人在聊,我就跑去問、留資料,就這樣去到了敦煌。這讓我體會到機會是不等人的,當初如果只當耳邊風,就沒機會參與了。」在大四上,宥君也把握機會去到南京大學交換,體驗對岸的文化差異以及濃厚的學術氣氛。「即便你的經歷豐富,也不要自視甚高,多出去看看、走走,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走過升學路,我不想成為只是在「下指令」的老師

「我未來想成為一位老師!」宥君堅定地說。然而,對她而言,老師並不是一個侷限在學校之內的職業,社區導覽員、車站義工,其實也都扮演著傳授知識與經驗的角色,因此也是「老師」的一種。「對我而言,老師是一個陪伴者,而不是下指令的人。」雖然沒有如願進入戲劇系,宥君仍在大學四年主動學習,透過文學系、戲劇社的訓練,期待自己能在未來將劇場活動融入教學,幫助孩子們認識自己、動手實作,成為陪伴、引導學生成長的老師。她鼓勵正在觀看講座的學弟妹們:「別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