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的經驗分享
改變,是為了不想看到一成不變的自己
在高中階段,馮才昇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生,習慣做好份內的事,直到進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後,在大一上學期就被同學推薦當下一屆宿營總召,起初他也猶豫自己是否能勝任領導眾人的角色,但是本著「為系上服務」、「機會都來了,就勇於挑戰」的熱血,他盡全力規劃活動,如此負責任的態度,也讓他贏得接任系學會長的機會,在北教大四年來的經歷更讓他意識到,上了大學後,不見得就是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能和一群夥伴齊心協力完成很多不一樣的大事,因此,透過自身的經驗分享,才昇想傳達給學弟妹的是,把握學生時期能盡情失敗的本錢,勇敢去迎戰全新的挑戰吧!
臺北教育大學簡介
臺北教育大學位於臺北市大安區,鄰近科技大樓捷運站,也有多路公車行經校門口,臺北教育大學校園雖小,但軟硬體資源一應俱全,學校除了提供學生在系辦、圖書館、計網中心工讀的機會,學生若申請擔任教學助理、課業精進夥伴,也能領取獎助學金,而在學生會臉書社團中,也不時會張貼各式打工、實習資訊。在飲食方面,校內有學生餐廳,餐點價位便宜,校外則有 118 巷內多樣化的美食,不過價位相對較貴。
選擇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的動機
許多人常好奇:「你讀臺北教育大學,未來是要去當老師嗎?」但才昇解釋,並非校內所有科系都屬於師資培育系,例如資訊科學系就是非師培系,系上同學若未來想當老師,需自行去申請教程。而才昇當初之所以申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是覺得能從寫程式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因為每當自己寫下指令,電腦便會分毫不差地執行,這點令他覺得自己在電腦前,彷彿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
什麼樣的人適合讀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才昇認為適合讀資訊科學系的特質有,第一是要邏輯思考能力強,因為邏輯好的人能寫出更有結構的程式,這不只是有助於將來維護,每當遇到新的狀況時,也能有效地去分析問題,進而改寫;第二是舉一反三的能力,因為程式語言種類不僅多,更不斷地在推陳出新,如果自己是能掌握邏輯、進而類推的話,在學習新語言時將會輕鬆不少;第三是要有恆心、有條理,因為寫程式難免會有撞牆期,常常需要有耐心地進行除錯(debug),因此,才昇建議學弟妹在寫程式時,除了保持心平氣和之外,不妨試著將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來解決,並謹記量化的重要性。倘若有學弟妹想在大學以前加強程式能力,才昇很推薦高中生程式解題系統,能藉由裡面的題目來為自己設定訓練目標,此外也可以善用臉書、Google 來找尋相關自學資源。
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課程規劃
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大一課程有程式設計、計算機概論、微積分來奠定同學的基礎;大二課程除了有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組織、線性代數、離散數學之外,還有「資料結構」帶同學寫出更有結構的程式以達成更有效率的解法,而「演算法」則是在理論上證明程式跑得快不快。
在大三,必修課程變少,學生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選修感興趣的課程,而「畢業專題」通常也是學生從大三就要開始準備,在大四上學期便要做成果發表,才昇和組員當時的專題內容是「室內定位」,主要是運用了 Beacon 藍芽廣播訊號以及 Raspberry Pi 單晶片電腦。學生到了大四後,一般是會規劃去業界實習,若畢業後想進修者,則會在準備研究所考試。從上述課程可以發現,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和他校的資訊工程系最大的差別是,必修中沒有「工程數學」,也少有其他工程類課程,除此之外,兩者其餘的課程內容是頗相似的,才昇則提到若學弟妹想修「工程數學」,可以去修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的課。
畢業後應該繼續升學嗎?如何準備?
有些人是因為研究所畢業起薪優於大學畢業,而選擇繼續升學,但才昇強調,從大學畢業後即就業的人,如果在職場上力求表現、不斷充實自我實力,兩年後的薪水未必會比碩士畢業新鮮人差,他認為碩士學歷也只有在應徵第一次工作時比較吃香,在資訊領域最看重的仍是你有沒有實力,而他選擇繼續升學,為的也是希望在研究所的兩年更加強化程式能力。
關於研究所考試準備,才昇覺得首要是先認清自己的程度,並訂定考取目標,至於準備時間建議最長不要超過一年,該不該補習則看個人狀況,補習的好處主要是能獲得現成的講義、考古題資源,所以能更集中精神在複習上,但其實講義、考古題也都是能從網路或學長姐身上取得的,在練習考古題時,才昇建議不妨當成是寫模擬考,寫完後務必仔細檢討。
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畢業出路
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畢業生除了能透過國家考試,進入公部門或臺糖、臺電、中油、臺水等國營事業工作,也可以進入私部門,擔任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以網頁來說,前後端的差別在於,使用者所能看到的網頁設計屬於前端,至於網頁背後看不見的資料庫管理、資料傳輸則屬於後端。
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特色
才昇笑談系上老師有著各式各樣教學風格,有的老師是會一針見血指出學生的盲點,有的老師則是會和學生一同討論作品中的不足,進而優化程式,還有些老師是很早就將課程教材上傳網路,方便同學提前預習。此外,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更以團結著稱,不僅時常有系友返校向學弟妹分享職場經驗談,系上學生還會自組讀書會來準備考試。
印象深刻的課程
在系選修上,「感測器原理」會要求同學分組參與亞洲機器人大賽,這對才昇而言,是相當特別的經驗,他很喜歡這種全班共同為一個目標努力的感覺,在大賽現場,他也發現到非資工系的參賽者在設計機器人上不同的思維,像是他原本只著重在運用軟體來幫助機器人行走時的軌道校正,但機械系參賽者著重的卻是加強硬體零件,讓機器人能以更快的速度抵達終點。
在「軟體工程」中,老師不只要學生面對不同的狀況去思考、撰寫程式,更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為何會採取這樣的作法,才昇強調這項表達訓練對於往後在職場上如何向業主、使用者溝通是相當實用的。
趁還有失敗的本錢,多方嘗試
接下宿營總召是才昇第一次「從小兵變領頭」,在籌備這項大型活動中,他的體悟是要保持危機意識,不論是場地租借、是否要和外系合辦,都應越早決定越好,而且由於籌備人員人數不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所以為了達到有效率的團隊合作,最好早點向夥伴公布整體時程安排,確保每一個人的認知都是相同的。
後來,當才昇猶豫是否該推掉系學會長時,最終讓他回心轉意的原因是:「如果我不做,還有誰?」他說,因為很喜歡自己的系所,自然而然會想盡一份心力,讓它能變得更好,雖然從會長卸任後,他才發現自己其實不太適合當面對人群的領導,反倒更適合當領導身旁最有力的左右手,但他仍建議學弟妹若有機會擔當系上幹部、或者參與活動,不妨就放膽去做吧,勇於挑戰自己,才能更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又不適合什麼。
與其空想,不如動手實踐
「面對問題,想辦法做就對了,別再想東想西,你光是想,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你不如多動手、多動腳、少動嘴,把問題處理完!」才昇認為系上訓練帶給自己最大的成長莫過於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在面對挫敗時,能更冷靜地分析、思考全局,進而提出對策。在講座最後,他也提醒學弟妹大學就宛如一個微型社會,你將會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面對合不來的人,雖然不用勉強彼此當好朋友,但是在聆聽各方意見時,應保持開闊的心胸,才不會錯失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