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的經驗分享
【推薦觀看】最新錄製之同校系講座: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林承緯
愛作夢的人
「大學將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你會在這裡遇到很多改變你的人事物。」畢業於師大附中的李宗翰笑稱自己是「愛作夢的人」,在國高中時就對自然學科抱持濃厚興趣,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生物領域的傑出研究人員,又因為個性喜歡與人群互動,讓他在繁星推薦之際選填了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目前四年級的他期盼未來進入醫院後,可以藉臨床經驗來進一步從事研究工作,並運用研究成果去回饋更多社會大眾。
台北醫學大學簡介
台北醫學大學坐落於信義區,鄰近台北 101、吳興商圈、通化夜市等熱鬧景點,校園雖小,但五臟俱全,講座中,宗翰一一介紹了醫學系學生日常的活動場所,如主要的上課地點為教學大樓內的大型階梯教室;實驗課則會至醫檢大樓或形態學大樓;誠樸廳為聆聽演講的會議廳;醫綜後棟則是老師研究室的聚集地。
此外,台北醫學大學也擁有多功能球場、圖書館與豐富的線上期刊資料庫供同學使用。由於是醫學型大學,科系同質性高,營造了全校師生的向心力,課外社團更有100個之多,由於學校重視博雅教育,不僅校內開設人文、語文、社會科、音樂與藝術、科學與邏輯思維、經典閱讀等多樣領域通識課程,也與海大、北大、北科大組成台北聯合大學系統,讓同學能藉跨校輔系、雙主修培養多領域才能。
北醫醫學系的學習之路
自 102 學年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改為六年制,共計 239 畢業學分(其中必修佔 199),一年級為普通生物、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生物統計等基礎科學訓練;二年級有大體解剖、系統整合、寄生蟲、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等基礎醫學課程;三四年級則到了臨床醫學階段,將接觸內、外科概論、系統疾病、醫療法律、環境衛生等課程;五六年級是至醫院各科見習,從跟隨醫生查房值班中,學習臨床技能。
而醫生國考共有兩次,第一次為四年級結束時,第二次為六年級畢業時,通過第二次國考後,便開始為期兩年的不分科住院醫師生涯(Post-Graduated Year, PGY);之後考過各醫院考試,才正式成為分科住院醫師(Resident),此階段大多數時間須駐守在醫院,為照顧病人的第一線人力;總醫師(Chief Resident)屬行政職,肩負病房管理與教學等工作;主治醫師則是擁有專科醫師證照的住院醫師。
你不知道的醫學系生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的教學特色例如系統整合課程是將生理、解剖、胚胎、組織等學科同樣系統(如神經系統)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幫助同學能更全面地了解醫學奧妙;問題導向學習則跳脫單向的授課模式,由同學扮演主席、紀錄等角色,去討論、推敲病例,是磨練同學人際溝通與查資料的好機會。
因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課程負擔不輕,系上非常推行共同筆記制度,還會利用 PowerCam 螢幕錄製下老師的上課簡報畫面,來幫助同學在考前都能有效率地複習課本重點。
印象深刻的課程
宗翰認為「大體解剖實驗」不僅幫助自己更加認識人體構造,也從大體老師「寧願在我身上畫錯千百刀,也不願在病人身上劃錯任何一刀」的奉獻精神中有很深的體悟;「音樂治療概論」則是藉演奏樂器來幫助自閉症或過動症兒童更加敞開心房、與人群互動,讓宗翰聯想到醫院裡的鋼琴志工同樣是以音樂來為冰冷的病房增添一絲溫暖氛圍。
透過「人文藝術講座」,不只能聆聽文學大師鄭愁予的講座,還安排有到故宮觀賞文物的行程,「除了醫病,也要醫心,我覺得這就是台北醫學大學為何如此重視人文課程的原因。」宗翰認為從事醫護人員行業是脫不了與大眾的接觸,故具備人文素養是不可或缺的。
不為誰而走的路
「機會不會總在你準備好的時候來到面前,你能做的就是把握它並全力以赴。」秉持著 ”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信念,宗翰把握每次系上表演與社團出隊的機會,而他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在澎湖社會服務隊的經驗,由於是生平第一次那麼貼近服務對象,讓宗翰了解到服務的真諦並非一味給予,而是在別人的需要裡看見自己的責任。
在醫學領域之外,宗翰曾擔任會議司儀、參與國立教育電台「青年站上主播台」企劃來挑戰自己,可能會有人質疑涉略這麼領域對將來有什麼幫助?他則引用 Steve Jobs 的 “Connecting Dots”:「我們都無法想像現在發生的事情,它未來會以何種方式影響我們,但當事過境遷之後,驀然回首它全部都串連在一起。」面對一生僅有一次的大學生活,宗翰鼓勵學弟妹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勇於活出自己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