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台中 張永瑞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多一點熱心 哪怕窮熱心」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蕭婉伶 李孟蓉 林立麗 協助 責任編輯:吳萱 核稿編輯:張紹敏

台灣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吳萱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用溫柔的力量改革世界

吳萱從小就對臺北橋另一頭的世界感到好奇,想知道為何在師長的描述中,臺北市存在特別多頂尖人才,使她開始關注教育資源落差的議題,加上擔任輔導股長的經驗,使她對輔導老師、社工帶來正面能量的模樣產生憧憬。「有力量才能改變世界!」平常喜歡觀察人的吳萱懷抱改變世界的野心,選擇就讀臺大社會工作學系(以下簡稱為臺大社工系),在大學期間看見自己想成為的模樣,也在社工系造就她想獲得的力量。

簡介臺灣大學

位於捷運公館站的臺灣大學,校地廣大,周遭有熱鬧的公館商圈、夜市,生活機能便利。在宿舍方面,只要在升大二時抽一次籤,就能夠一直住到大四畢業,但因為宿舍名額有限,基本上北北基的同學無法入住一般宿舍,另有設備較好、價格也相對昂貴的 BOT 宿舍可以選擇。臺大擁有橫跨 64 國、629 間的合作姐妹校(根據 2019 年 6 月資料),吳萱建議學弟妹們可以事先準備好相關的語言能力證明,把握機會。而想培養跨領域專業的同學,也有各式學程如人口性別研究學程、老人學程、中英翻譯學程等能申請,吳萱自己則是選擇修習傳播學程。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

「社工是不是就都是在做善事?和志工有什麼不一樣?」這是大眾對社工所持有的常見迷思,吳萱向大家解釋,社工是由一套有目標、系統性的專業訓練所培育的,同時擁有專業證照、完整的職業升遷制度,且有給薪;志工則是自發性的志願服務。事實上,社工擁有多元的角色,除了擔任社會福利資源的輸送者、評估個案需求以媒合資源,也可以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倡議者、改革者,或是成為宣揚社會理念的教育者。「一定要很有愛心?喜歡幫助別人嗎?」吳萱認為只要喜歡觀察人,或常關注社會議題、擁有好奇、同理心以及傾聽的能力,就很適合讀社工系。另外,如果你也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念頭,也非常適合念社工系。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心理系

若以微視、中視、巨視區分三種層次的視角,「微視」關注個人、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中視」更進一步拓展至社區、學校、工作場域,「巨視」則涵蓋社會制度、文化等。「社會學系」是以巨視的角度來觀察社會的制度與結構,比較注重理論。「心理學系」主要是以微視的角度研究個人的內心活動,而「社會工作學系」兼具微視與巨視,同時分析個人與社會,在面對個案時,主要關注的是人與其所處環境間的連結,也就是採用所謂的「生態系統觀點」。

臺大社會工作學系課程規劃與出路

大一的基礎課程包含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統計。進入,大二、大三,會接觸在實務上常使用到的三大服務方法——個案、團體、社區工作方法。其中,「個案工作方法」會訓練學生畫出「家系圖」以及其周遭資源連結的「生態圖」,也會學到訪談技巧;在「團體工作方法」這堂課要進行團體活動設計,吳萱和同學就共同設計了舒壓團體的活動;「社區工作方法」則是針對周遭社區進行問題解決的方案設計。在升大四的暑假,同學要開始進行實習,場域可以是非營利組織、醫院、社會局等,在大三也有一門「社會工作實習指引」的課程,為同學大四的實習生活鋪路。在未來出路的部分,除了一般社工師、公職社工師之外,非營利組織、學校、醫院、公家機關、社會企業中也能見到社工的身影。

看著想轉系的同學們,我也曾懷疑過

吳萱發現許多系上的同學持有轉系的念頭,原因是一開始就把社工系當成進入臺大的跳板,其實對社工系並沒有特別熱忱。另外,也有人認為大一、大二基礎課程偏重理論,比起微積分、會計學等相對容易,因此覺得沒有學到新的知識或技巧,產生轉系念頭。也有些人因為系上必修課少,在課餘時間修了外系的課以後,便對社工系失去興趣。吳萱認為,同學在入學以前,就需衡量自己適不適合、問問自己的初衷為何。「其實我在大一、大二時,也經歷過這些掙扎,但進入社工系帶給我更寬廣的視野,我也很享受學習更多觀察人和環境的方式。」社工系使吳萱開始相信,任何事情必有背後的原因,對於原本就以觀察人為樂的她而言,來到社工系並非一無所獲,因此不後悔當初的決定。

印象深刻的課程

「社會工作與行銷」這門課中,「行銷」不只是商業公司使用的營運策略,對非營利組織宣傳社會理念、推廣組織活動或募款也很重要。吳萱發現媒體是強而有力的管道,似乎可以即時改變社會大眾的想法,於是開始思考社會工作與媒體結合的可能,做出申請傳播學程的決定,進一步研究媒體的力量;「媒體素養」這門課使她反思臺灣現今的媒體環境,人們該如何保持理性、成為好的閱聽人,並在期末和同學共同產製影片,放在公用頻道上播出;另外,強調跨領域合作的「老人長照團隊」是物理治療系的選修課,吳萱與物治、職治、護理系同學一起憑著各自的專長設計出老人團體活動方案,不僅使她認識其他專業,也學會盡可能發揮系上所學。

服務經驗給予我的啟發

「自閉星雨服務社」是個相當注重活動目標與成效的社團,每次都會為自閉症星兒量身打造出活動標的,而非純粹玩樂的營隊。吳萱在擔任宣傳幹部期間,與組員設計了問答遊戲,走上街頭向社會大眾破除對自閉症的迷思,希望透過面對面的講解,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族群。吳萱也曾參與系上的「離島課輔計畫」,經由每週的線上課輔,為離島的孩子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她發現相較於許多到偏鄉舉行短短幾天的一次性營隊,自己更認同長期陪伴、建立關係的形式。同時,她也體會到,參與服務行動與其說是幫助別人,其實自己能從被服務者的身上學到更多。

去到哪都別忘了與人連結

為了拓展視野,吳萱選擇去到餐廳打工,遇見了各式各樣的人,學著接納更多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她也在服務客人的同時訓練自己的同理心,隨時隨地為客人著想,進而改善自己的服務品質。而在某次課堂作業的誤打誤撞之下,吳萱參與了淡水攝影計畫,每週末到當地拍攝、訪談路人。「鼓起勇氣與他們聊天的同時,我發現想與一個地方、一個人建立關係,需要花費一段時間,但沒有想像中可怕和困難,這也和社工系所學到與人、土地保持連結,有很大的相關性。」

在保持思考與溫柔的同時,記得擴充力量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思考為什麼,尤其當茫然、沒有成就感的時候,更要保持思考,只有思考才能促使行動的改變,也能重新為自己找到方向。」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之中,吳萱希望能同時對自己與他人溫柔,接納全部的自己、展現自信是對自己溫柔的表現,對他人溫柔的方式則是「同理」。在保持思考與溫柔的同時,吳萱叮嚀道,也要持續擴充自己的力量,唯有透過不斷學習與充實自我,才能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將世界變得更美好、更接近想像的模樣。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