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此講座由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 夢想資助計畫所贊助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徐嘉偉 協助 責任編輯:林立麗 核稿編輯:莊智越

台灣大學 社會系 黃士玨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在臺灣大學就讀社會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社會系與社工系有何不同

士玨認為社會系與社工系最大的差別在於:「社會系課程中的理論與分析性質極強,社工系則著重將原理投入實際的工作,促進社會與環境的關係」,他接著提到系上課程規劃的特色──必修極少(39 學分),規定的系內選修卻有 24 學分之多,士玨解釋系內選修有分為五大主題(政治社會學、社會不平等、文化與理論、經濟組織與工作、醫療資訊與科技)來供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而去摸索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跨領域的學習與整合

士玨認為社會系培養的是同學切入事情的角度,不過若要達到「從社會科學出發來分析議題」的程度,他覺得這是需要對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等學科通盤的理解與融會貫通,因此在大一期間,士玨積極選修很多文學院或歷史系開設的課程,如哲學英文、20 世紀中國社會史等,透過每週大量的文本閱讀、課堂討論,讓他學會從更宏觀的架構去洞見社會脈動。士玨對「20 世紀中國社會史」這門課的期末作業特別印象深刻,因為老師規定同學最後要寫出一篇以 20 世紀家庭生活為題的小說,並要表現出社會大環境是如何影響家庭、以及如何從家庭生活窺見歷史的痕跡,因為這門課,讓士玨體悟到在歷史洪流之下百姓微小而真實的存在。

盡量摸索,不斷修正

講座中,士玨也分享了自己參加課外活動的心得感想,像是在管樂團中學習團隊合作、在大陸社裡了解到不同背景的學生對於社會議題的各種分析論調,以及自己接下系學會幹部後想推動的改革等等。在未來,士玨期許自己除了能深入理解各種社會議題之外,他更想把所學的理論實踐於日常,深根社會組織作長期的參與。

【推薦觀看】社會心理科系比較:心理系 vs 社工系 vs 社會系 vs 輔諮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PART 2: 關於升大學的準備分享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由興趣來選組

士玨在第二段講座一開始分享了自己在升高二時選組的心路歷程,他認為由興趣去引領學習是很重要的。儘管自己當初理科的表現不差,但因為士玨對大學一類組的科系較感興趣,促使他最後選唸社會組,可是士玨也提醒學弟妹們可不要因為讀社會組,而荒廢了數學科目,因為進入大學後也是有很多需要以數學作為工具、進行量化分析的時候。

準備考試的方法與心態調適

士玨分享到自己讀書的方法有:和同學組讀書會來互相討論、勤寫中英作文,並多去請教老師、作筆記來理出學習架構。他也提及在準備指考方面,時間管理與心情調適的重要性,他想和同學們說千萬不要因為一次考試的失敗而灰心,要設立起個人的短中長期目標。在選擇科系上,他認為同學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讀這個科系,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之後,更能踏實穩健地前進。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