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台北 愛台灣且願意盡最大力量幫助年輕人的何伯伯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年輕朋友,不要任由你的未來以它的方式到來,聽完本段演講,深度思考規劃你的人生藍圖」

講座製作由 IOH 幫手 廖于欣、陳繼芸、林珈羽、辛丞鈞、林蓉萍、陳詠姿、蔡旻娟 協助 責任編輯:陳端博 核稿編輯:林立麗

成功大學 中國文學系 胡鈞媛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成大中文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填錯卡的意外

胡鈞媛熱愛外語,第一志願始終是外文系,但大學指考時,考英文時不慎填錯卡,因而與外文系無緣,最終進入成大中文系。這幾年念書下來,鈞媛深深體會到喜歡外文系其實不一定要念外文系,如果真的喜歡什麼事情,在任何系都可以主動去學習。在升大學的那年暑假,她一個人去了首爾自助旅行,從此開啟了人生另一扇窗。對她而言,旅行不只是興趣和玩樂,有時她會思考,旅行究竟是為了活著?還是活著就是為了旅行?玩樂終會有到盡頭的一天,但旅行是會持續下去的。

成功大學簡介

成功大學位於台南市中心,鄰近客運總站及台鐵,外地學生通勤相當方便。台南為一充滿歷史文化的古都,處處可見有趣的小巷弄;另一特色是毒辣辣的太陽,尤其每當中午十二點一下課冷氣關掉後,馬上就能感受到其強大威力。鈞媛的大學生活可說是 10% 閒適、80% 忙碌、10% 忙裡偷閒,但並非盲目地被什麼追著跑,而是因為有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追尋。書桌前往往貼滿各種便利貼,寫著各種行程安排。另外她也積極申請各種國外計畫,像是成大的國際學生事務處常會公告國際交流及青年打工度假消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也有許多年度計畫可以申請,甚至可以參考國外網站 Youth Opportunities,鈞媛相信只要認真尋找,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成大中文系介紹

成大中文系畢業學分為 128 學分,大一到三要修 16 到 25 學分,大四學分下限則降低到 9 學分。大一課程偏向現代,例如現代戲曲欣賞及實作;大二大三則是專業知識培養,例如探討文字流變的「文字學」以及研究聲音發音的「聲韻學」;大四則沒有必修,可自由安排。成大中文系擁有相當豐富選修課程,像是莊子、文心雕龍、語言學概論等,一到四年級學生都可以自由選課。系上另一特色是學程,如教育學程及華語教學學程便是相當熱門的,也有跨領域跨系所學程,如哲學、新聞、戲劇學程等。

成大中文系活動相當豐富,有許多詩社和讀書會可參加,也舉辦有鳳凰樹文學獎,比賽分為古典及現代類別,開放同學自由投稿。比較動態的活動則與理工科系合辦的聯合迎新活動,以及巧克力或棉花糖的傳情活動,還有校慶時舉辦的繡球花招親活動,幸運接到的人會與拋球者展開趣味互動。文藝營則是針對高中生所舉辦的,期間會邀請許多作家、小說家來分享文學知識以及教導各類文體的撰寫。

成大中文系未來出路普遍有老師、編輯、作家、記者、公務員、文案,原因是這些職業所需,比較符合中文系四年所培養出的文字語言表達能力,但鈞媛建議學弟妹別因為科系而限制未來出路,只要決定好方向都可以努力朝前邁進。

印象深刻的課程

「現代戲劇與古典戲劇」會觀看現代劇《等待果陀》,劇中的重複台詞是荒謬劇常見的呈現方式,課堂中也會觀看古典戲劇《快雪時晴》,該劇結合聲樂,主題是戰爭所造成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劇;「文字聲韻學」這門課則讓鈞媛對中文系大大改觀,課程探討文字演變過程,對不同的字做語音分析及研究,將舊有東西與新事物做結合,完成語言文化的傳承,課程鈞媛還自己設計了款新創產品,利用文字學做出類似UNO的遊戲。幾年求學下來,她笑稱自己從不太了解中文系,到現在很認同中文系所背負的文化傳承使命,藉由文學類學習,擴展思考的層面,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文學學習越久,會越慈悲。」她這樣說道。

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大學階段,鈞媛參加了成大桃園校友會,舉辦過相當多活動,例如桃園在地美食週、大一迎新宿營、冬至湯圓會、以及武壢桃之夜。她解釋之夜是對外表演活動,節目安排包含有跳舞、搞笑劇、MV 舞等等,鈞媛從大一時上台展現自己,到大二時成為活動總召集人,從台前走到台後,從專注在自己到必須打理整個團隊及活動,培養出領導及事情規劃的能力。另外還有到桃園偏鄉小學舉辦的返鄉服務,教導學生科學知識,作為對資源缺乏學校的回饋,是鈞媛生命中相當重要的活動。由於她申請的很多出國計畫需要部分自費,所以為了籌備資金,鈞媛做過許多工作,例如婚禮助理的經驗讓她學會很多事情都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能搞砸;當中文聽打員則讓她聽到很多有趣的演講;五星級飯店打工的經驗讓她知道服務細節的重要;擔任外文系研究助理則讓她成為嚴謹的人;去青年旅舍打工則提升她的外語能力並且成為更熱情的人。

走遍全球 29 國

對鈞媛來說,旅行不只是玩樂而已。大一升大二時,獲選為國際青年大使,到多倫多、芝加哥、紐約、貝里斯等政府機關拜會、參與國際議題討論,也到當地大學參訪,進行文化交流,過程中學習了多項才藝,包含穿著原住民服裝跳原住民舞、學習現代舞、練習耍旗、甚至把台灣夜市編成 Rap,充分表現並且宣揚台灣文化。

她也發起南回 Quê 線計畫,Quê 在越南語是家鄉的意思,團隊替三位越南新住民錄下想對家鄉說的話,再把這些話帶到他們越南家鄉,讓他們家人聽完後,再錄下家人的話帶回台灣。計畫開始之前,團隊其實很擔憂當今通訊科技如此發達,跨海的離別並不會太過思念;但等到實際做了,才體會到原來人際互動的溫度是如此可貴。當那些越南的家人,看到竟然有一群台灣人如此關心他們女兒在台灣的情形,眼中所散發出的目光,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而一趟柏林的經驗,讓她見到了不曾想像過的世界;當鈞媛真的走進位於體育場館的難民集中營時,許多的小孩都在踢足球,完全沒有人思考著未來教育問題,雖然確實是當下情境讓難民所無法思考,這令鈞媛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想要幫助他們的感覺。以前的她曾經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志向,但在這些旅行中的慢慢累積,讓她逐漸知道自己的志向。

出走是為了回家

很多人常問鈞媛說,這麼常往外跑,家人能諒解嗎?雖然難免有些不諒解,但她在做計畫前都會與家人溝通協調,鈞媛認為只要家人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多半都會支持。她很印象深刻自己 18 歲生日那天,媽媽告訴她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能保護妳了。」未來的人生就好比被推下懸崖,究竟是掉下去還是要奮力往上飛,都只能靠自己決定了,這也是她為何如此努力,就是為了要能展翅高飛,但其實,飛走並不代表不愛家,家不只是避風港,更是一個出走後會再努力飛回來擁抱的地方。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

鈞媛常自問,人生需要有目標嗎?答案是不一定。回想當初大一二時,她完全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但如果現在再問,她可以很堅定的說,她想要幫助敘利亞難民。但如果進一步再問,確切幫助的方法是什麼,要加入什麼組織以及給予什麼類型的幫助,老實說鈞媛也還不是很確定,但她相信只要人生繼續往前走,便會看到更多料想不到的風景,而生命最終也會幫自己走出一條路的。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