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輔大心理系的經驗分享
自主學習的起點
「我只是想要知道如何讓自己快樂、讓人快樂而已。」是魏孝君起初選擇心理系的原因,然而一腳踏進輔大心理系後,他才發現心理學似乎跟自己所想的不太一樣,可是身處在自由學風的輔大心理系中,孝君也漸漸明白大學主修什麼或許根本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傾聽內心,追求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他深信在這四年間,只要你能找到自己是誰、探索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進而成為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那麼你的大學生活絕對是值回票價。
輔大心理系特色
心理學研究方法分為量化、質性兩種,量化就好比大眾認知裡的「科學」,是必須要透過數字精準地呈現結論;質性則是從更多的面向去敘述一件事情的發生。在輔大心理系課程中也都會分門介紹量化、質性的研究,而說到修課規定,孝君認為輔大心理系最特別的就是-沒有規定任何一門必修與選修,而是只有必選修,換言之,同學只須從共計60學分的必修課程中,依興趣選擇修習48學分即可,從此足以證明輔大心理系強調的自主學習風氣。
影響至深的課程
「批判心理學導論」是從各種角度去切入社會議題,期盼能藉此更客觀地看見真實;「電影、心理與人生」課堂上會觀賞國內外、主流或非主流電影,同學必須針對電影中的議題發表看法,期末中更要自己當電影導演,寫劇本傳達自己想對世界訴說的話語;「創造性身體表達/舞蹈治療專題」則能讓同學更深入認識自己身體與情緒起伏的關係,拿回身體的主控權;「心理傳記與文化創新」則讓孝君發現原來傳記不是交待人生的工具,而是顯示了當事人如何去看待自己,在拆開人格發展的面具後,發現真實的自我。
從內而外的接受
透過校外的機會,讓孝君得以在生活中運用課堂上的理論,他提醒學弟妹們向外嘗試固然很好,但尋求改變的過程不見得是從外在行為去影響內在,更重要的其實是自我願不願意去接納這份不確定性。到高中實習也是孝君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些好多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諮詢,第一次代課、第一次帶團體、第一次被稱呼老師……他從教導孩子中又重溫了學習的快樂與感動。
起點不同又何妨?
畢業後,孝君不是選擇馬上步入職場,而是開啟兩年的旅程,過程中做了很多嘗試、歷經無數酸甜苦辣,更靜能下心與自我對話,如今,他從事的身心靈工作,乍看之下是與心理系截然不同的路,可是孝君認為就算起點不同,朝向的目標絕對是一樣的,一樣是為了幫助人們去處理情緒與面對難關。講座最後,孝君期盼青年學子不論做出了什麼選擇,都能在過程中享受自己,他相信人生是可以透過很多種方式去學習,千萬別被教科書所侷限住,去找出你喜愛的事物吧!盡情沉溺其中,不論它是多麼浩瀚或渺小。
PART 2:關於考取輔大心理系的準備分享
準備指考的心路歷程
孝君提及自己高中三年中有兩年都是被「玩」掉的,在學測放榜時,自己所填選的任何一間心理系都沒有上,他當時僅剩的選擇是去面試高雄餐旅大學,或馬上投入指考準備。「要心理還是料理?」孝君經過幾番考量後,決定集中火力準備指考,他當時心中的第一志願是政大心理系,由於該系僅採計國英數三科,所以他的讀書策略就是日復一日地讀這三個科目,孝君坦言這樣孤注一擲的策略的確有其風險,更讓他在考試當天感到壓力很大,雖然最後沒能考上第一志願,但分發到輔大心理系的結果也是令他滿意的。孝君認為倘若時光能倒流,自己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他深信是一連串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而他既然喜歡現在的自己,當然就不後悔過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