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關於就讀逢甲大學中文系的經驗分享
語言之於我的意義
高靖雯外表冷靜內心澎湃,自認是非常樂觀的人,她總是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為周遭的人帶來歡笑與溫暖。她非常喜歡語言,除了從小學習的英文外,高二便開始接觸德文,在大學選擇校系時,曾在外文系與中文系間猶豫,最後因為繁星落點的關係,而進入逢甲大學中文系就讀。進入逢甲大學中文系後,靖雯漸漸發現文字的奧秘,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中國文學。在大學,靖雯也沒有放棄對外文的興趣,繼續學習西班牙文和法文,體驗不同的語言風格,也透過旅行去接觸各國文化,未來,靖雯希望成為一個語言達人,因為她認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自己需要藉著多元的語言與他人溝通來獲得更多知識。
逢甲夜市大學
逢甲大學位於人擠人的觀光區,門口一出來就是逢甲夜市,不但生活機能良好,交通也很方便,公車、計程車、機車穿梭於大街小巷中,不過也使得交通事故頻傳,靖雯提醒學弟妹需特別注意安全。逢甲大學腹地不大,卻擁有優美的風景,從操場望過去便是一片壯麗山景,在資源方面,逢甲大學提供多元的國際交流機會,學生可以自行擬定計畫,透過打工度假、公益旅行、壯遊等方式,申請學校補助去圓夢。另一方面,學校硬體設備充足,健身房、活動教室、研討室、自修教室一應俱全,逢甲大學中文系本身也設有文學獎、學刊、獎學金讓學生投稿與申請,靖雯建議學弟妹多善用學校資源,把握不同的學習機會。
逢甲大學中文系在學什麼?
「你們隨身帶古文在身邊?」、「你們是人型字典嗎?」靖雯強調中文系學生不等於字典,如何運用文字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中國文學具有文化的深度,並蘊含著歷史的脈絡,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高度的思辨能力,才能真正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逢甲大學中文系以古典文學為核心主軸,因為古典文學具承上啟下的作用,大一課程主要奠定基本概念,像是文章寫作、文字學、國學導讀等;大二開始了解文字的歷史脈絡,像是中國文學史、聲韻學、歷代文選及習作;大三則較多深奧的文學內容,像是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學史、詞選及習作;大四會有應用文、畢業專題等課程。
逢甲大學中文系選修課程包含文創構圖與平面設計、文化創意理論與實務、漢字結構與媒體傳達等,讓學生能發揮創意,將所學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在未來出路上,除了老師、記者外,文字編輯、作家、編劇都是選項之一,甚至可以擔任導遊,靖雯深信中文人擁有的語言優勢與文化底蘊,並不如外界所說的容易被取代。
印象深刻的課程
一進入逢甲大學,「Freshmanproject」這門課打破靖雯過去對中文的框架,感受到中文系的溫度與可能性,這是以「學習如何在大學學習」為宗旨的全校性課程,但會針對各個科系有不同的課程設計,中文系是藉由默劇表演、剪貼報紙中的文字排成詩詞等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除此之外,靖雯在「文章寫作」學習從閱讀中去創作,也透過聽音樂賞析,培養辨識歌詞優劣的能力,另外「漢字結構與視覺傳達」是門讓靖雯覺得很有趣的課,從古文的流變中挖掘漢字的奧秘,了解字詞不同用途與書寫方式,而「佛學概論」則讓她陷入哲學的思考,從「現在的你是你嗎?」的問答中,去反思自己的現狀。
文化氣息的培養
靖雯曾擔任國際研討會的機動人員,在規劃正式會議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如何臨機應變,她也需要注意與學者對話的方式,除了態度不可以太謙卑與隨意外,更要是有深度的談論。在課業之餘,靖雯會至國家美術館或是校內展廳看展覽,也會去觀賞舞蹈表演,一方面彌補過去想跳舞的遺憾,一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文化涵養,同時,她也參加系排球隊,在這裡她了解到團結合作的力量,在彼此遇到挫折時互相勉勵。
文化遇上創新
「我一開始覺得文字很無聊,但現在覺得很有趣。」靖雯回想自己當時初進逢甲大學中文系時,對文字並沒有很大的熱忱,興趣都是靠著每一堂課累積而來,她也發現自己從過去一味接受資訊,到現在能夠思辨是非常大的進步。從學習字的流變與應用,以及不同字彙編排的意義中,她覺得逢甲大學中文系課程是傳統文化遇上創意創新的過程。對於「文創」,靖雯也有不同的見解,她認為這應建立於深度的中國歷史文化脈絡中,要能展現其厚實的文化氣息。歷經逢甲大學中文系的洗禮,促使靖雯一直很想去中國遊歷,因為她覺得在那裡更可以接近歷史文化,從建築與文字創作中,體會古人的情懷。最後,靖雯建議想要就讀中文系的學弟妹們別太在意他人的看法,重要的是追隨自己的內心,不做讓自己後悔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