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感謝 HPX 社群創辦人 蔡明哲先生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面對多變的未來,記得要保持好奇與勇氣,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樂趣!」

講座由逢甲大學與 IOH 合作產出,並由 IOH 幫手 姚昀、李欣怡、丁巧蘋、陳思嘉、蕭育瑩 協助 責任編輯:吳冠萱

逢甲大學 土地管理學系 林宜靜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此講座於 2017 年底前錄製,拍攝畫質與講座架構較為精簡,建議也可至平台上觀看其他同校或同系講座
保有夢想才能繼續前進

「成為隨時都保有夢想的人,別因為現實而逐漸忘記自己的夢想,夢想是可以讓你前進的動力。」林宜靜夢想著成為一台「旅行翻譯機」,大學時因家人反對而未能進入語言相關科系,來到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後卻未曾自怨自艾,反而秉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從中找尋了一些樂趣。

未曾放棄夢想的她,在大學仍持續學習日文、法文等外語,不因科系而受限,並選擇到中國交換,「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在講座中,宜靜最想和學弟妹傳達夢想是不受科系限制的,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大學人生端看自己如何抉擇。

介紹逢甲大學

逢甲大學位於台中市西屯區,交通享有搭乘公車 10 公里內免費的政策。學校鄰近逢甲夜市,日常所需用品可至附近的量販店、超市和藥妝店採買。校園面積約 16 公頃,由前門步行至後門約 10 分鐘。關於住宿,大一新生享有宿舍保障名額,而外宿依房型有更多樣的的選擇,月租價格大約 4,000 到 10,000 元不等。

關於逢甲大學的特色,拔河比賽是學校的年度盛事,通識沙龍則會邀請擁有特殊經驗的學長姐們或創業人士來學校演講,不僅能夠吸取各個成功人士的經驗以開拓視野,且全程免費。此外,逢甲大學裡蘊含著許多學習資源,在硬體設施上,如擁有許多休息和研討室的人言大樓、出借書籍和 DVD 的采銅廳。在軟體方面則有外語中心的外語角、線上學習平台,以及各種電腦軟體下載資源,同時也提供許多海外交流機會,像是交換、雙聯學位及國際壯遊計畫等。校內也提供有許多獎學金,詳細的申請方式及資格可以到學校網站查詢。

土地管理學系 VS 地政學系 VS 都市計畫學系 VS 土木工程學系

「土地管理學系就是在炒地皮嗎?」宜靜為大家解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所學包括土地法規、政策、不動產投資與經營、 估價與土地開發、土地測量、休閒遊憩等。與地政學系相比,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所學更廣泛,除了不動產管理之外,也學習景觀與休閒遊憩、地理資訊應用。

都市計畫學系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的差別在於前者著重的是規劃,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內的土地使用和規範,而後者是執行者的角色,根據都市計畫的規範做進一步的土地開發。至於土木工程學系則是學房屋的結構設計、建造和維修,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著重土地開發和運用其實差距甚遠。

進一步認識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的課程規劃

大一的基礎課程是土地管理概論、GIS 地理資訊系統、經濟學、會計學、民法等,「土地管理概論」課程內容是與土地有關的一切,包含氣候、土壤,以及土地周圍的發展設施,更重要的是土地資料的檢索方式,替未來的課程奠定基礎,該課學期報告是做土地開發案的企劃,分析土地的使用與投資。

大二的入門課程有土地經濟學、區域與都市計畫、休閒遊憩、測量學、統計學,其中「土地經濟學」主要研究在經濟活動中人與土地的關係,例如生產力、邊際效益等概念,這門課也講求實際應用,老師會舉生活中實例,並用經濟圖形做分析;同樣講求應用的課程是「測量學」,在課堂上會讓學生實地操作測量儀器。

到了大三的課程與證照科目息息相關,宜靜也說負擔相對沉重,包含土地法、土地稅、土地登記、不動產估價,「不動產估價」由教授和業師共同授課,學校老師負責講述理論知識,再由業師到課堂講解產業上的實務應用,期末報告要求每位同學必須練習評估自家住宅的金錢價值,做出一份估價報告書。大四的課程有土地政策,其中又以小組的畢業專題為核心。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資源

系上擁有許多擁有許多免費授課的證照班,像是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等,宜靜提醒這些是複習式課程,因此有先備基礎再去上課比較適合。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機會,像是建設公司、仲介、估價、地政士事務所等,因為許多公司會希望實習生能在畢業之後轉正職,所以她建議大四下去實習是最佳時機。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未來出路

從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畢業後的出路包含公部門的地政事務所、地政局等單位,以及各級政府的財產管理單位,或是到私人企業工作,像是銀行的土地估價業務、房地產仲介、不動產估價,在地理資訊系統相關之科技公司、地政士事務所、建設公司等單位工作也是常見的選擇。「重要的是要細心!」宜靜強調因為與土地相關的金額是非常龐大的,所以細心是在這一行就業的必備能力。

印象深刻的課程

「區域與都市計畫」課程核心涵蓋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國土計畫三大領域,期中報告是調查違反使用分區的土地,宜靜與同學到了某個違章工廠進行場勘和拍攝,後來引起糾紛,最後學校教官出面才平息風波,這次的經驗當中,宜靜親眼目睹社會的現實以及利益糾葛。

「公營遊憩資源」主要在學習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的經營維護,課堂會進行實地勘察。老師曾帶著全班同學去環島,並要求同學在旅途中仔細觀察遊客中心、旅遊導覽、解說牌等,透過細膩的觀察也開啟了宜靜不同的視角,發現平常旅遊不曾注意的事物。

「音樂與人生」的授課老師是從小在義大利長大的台灣人,學生在課堂上會看歌劇、聽老師分享故事,學期評量方式沒有考試,而是與小組合作演出「費加洛的婚禮」這齣戲劇,老師會用每位同學的聲音為同學分配角色,令宜靜感到印象深刻。

在中國交換的日子

為了讓自己在大學裡留下深刻的回憶,宜靜選擇在大三時出國交換、拓展視野,因此去了上海的同濟大學交換一學期。關於課程,宜靜認為中國的課程比起台灣進度更快,負擔也較大,而且十分講求自主學習。同濟大學裡有許多有趣的課程,像是篆刻課。其中,令宜靜印象最深刻的是「居住與城市規劃 」,當時她必須調查面積約 400 公頃左右的土地,而且是在對城市不熟悉的情形獨立完成這項作業,對她而言是很難以忘懷的經驗。宜靜也提醒到中國交換的同學要注意學制的差異,在台灣的大學是 2 或 3 學分,然而中國的學分數大都為 1.5 或 2 學分,課程是否能相互抵免、如何安排都應該先查詢清楚。

關於在中國的生活,除了上海的飲食與台灣相比口味較重鹹之外,宜靜發現手機支付工具在中國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很少人使用現金。社會風氣也大不相同,在公共場合常會面臨安檢,是宜靜花了很長時間去適應的部分。

「大學是最後可以好好進修充實自己的時光!」在中國交換的這半年,宜靜最大的感觸是中國同學們強烈的學習動機以及競爭力,像是在課堂上有問必答,且能以清晰的邏輯回應老師,或是每堂課都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雖然中國學生態度比較積極,但她認為台灣的同學們在創意上是具有優勢的,應該大方地拿出自信。從中國回台以後,宜靜在學習上也更有動力,希望能把握大學剩下的時光更加精進自己。

大學的學習是在裝備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既然已經做了這個選擇,就要好好去面對。不要想太多,做了就對了,這樣可以讓自己開心一點點!」宜靜認為每個人在大學都必須學會正視並相信自己的選擇,她將大學四年的學習歷程比喻成工具箱,大一剛開始像是帶著空空的工具箱入學,透過修課、學習,漸漸地把這些工具放到自己的工具箱裡,成為未來的配備,帶著它進入職場或是環遊世界。而工具箱裡是多是少,端看自己決定。即使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並非她的第一志願,但是她的工具箱裡除了本來的「旅行翻譯機」之夢,現在還多了 GIS 操作及土地、法律知識等,都是當初意想不到的,也因為有這些工具和經歷,才能造就現在的自己!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