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馬來西亞赴台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的經驗分享
出走是為了回家
「雖然我是在台灣念物理治療,但這個科目是世界通用的,我想回去服務家鄉的人,因為那裡是我最牽掛的地方。」鄭家慧因為家人的關係而接觸到物理治療這門學問,儘管台灣學歷將來能否被承認是困擾許多馬來西亞僑生的問題,但她還是懷著助人的初衷,選擇來到台灣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就讀,經過三年的專業訓練,目前即將進入醫院臨床實習的她想鼓勵學子的是別畏懼於他人的質疑,勇敢逐夢,盡情地在大學期間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努力成為一個有獨特價值、能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吧!
陽明大學簡介
陽明大學位於台北市北投區唭哩山坡上,同學從山上走到山下的捷運站大約會花上20分鐘,也可以選擇搭乘校園接駁車,平日為每20分鐘一個班次。雖然校園內的飲食選擇僅有兩間學生餐廳與便利商店,但同學一走到山下,便有石牌夜市商圈,用餐過後還能順便在此採買生活日用品。對家慧來說,陽明大學還有四大特色,第一是臨床醫療資源豐富,像是鄰近的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都是同學將來實習的選項;第二是研究型大學,讀書風氣良好,每逢期中、期末,學校圖書館更是爆滿;第三是位於山頂的學校操場,在此可以俯瞰台北美麗的夜景;第四是學校保障僑生在學期間校內住宿權益,除了大一生是由學校分配宿舍之外,同學從大二起便能選擇入住哪間宿舍與室友人選,其中女三舍是公共衛浴,沒有廚房。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學制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顧名思義分成兩大專業,所謂的「物理治療」是處理動作問題的專業,分為骨科、神經、心肺、小兒四大科,其中更不得不提3M治療方式,代表的是運動治療(Movement)、儀器治療(Modalities)與徒手治療(Manual);而「輔具科技」則是任何改善生活的工具,諸如眼鏡、輪椅、拐杖都屬於輔具,系上輔具課程是專注於輔具的評估、應用與開發。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從2016年起從四年制轉為六年制,目的是培養更全方位的物理治療師,因此同學除了畢業學位不同之外,在課程架構上也有很大的變動,例如原本三年級的五大核心課程(骨科、神經、心肺、小兒物理治療與輔具評估服務)被分散到三、四年級來做更深入的學習,而原本四年級的臨床實習則移到五、六年級來進行,同時還增加了管理學、臨床決策等課程。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特色文化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每屆約為40人,師生之間相處融洽,系上還會以十二生肖來分家,有助於學長姐和學弟妹之間的交流,又因為在課程需要,同學會互相當彼此的病人,實際操作治療方法,「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最特別的地方是你的同學就是你的老師,也是你第一個病人,你要練習、分析時,都是以你的同學當案例!」家慧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操作治療學」課程中,會與同學一起練習按摩技巧,並互相給回饋。此外,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因為總在學校體育賽事榮獲佳績,故被同學笑稱是「陽明大學體育系」,家慧也建議物理治療系學生若能精通一項體育專業,對於未來往運動防護專業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四年制課程架構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具科技學系一年級課程為生物、化學、物理、微積分,採原文書授課,其課程內容與高三所學有很大的相關,家慧認為同學若在高中時期也是用原文教科書的話,在學習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二年級課程則有「物理因子治療學」帶同學認識超音波、電療、熱療,「基礎物理治療學」、「肌動學」則是介紹關節如何活動、韌帶的組成與特性,由於一二年級系上課程負擔較輕,家慧建議學弟妹可以趁這段期間多修通識課、多參與社團活動;三年級則是五大核心課程,同學將真正去評估病人的問題,並擬出治療計畫;四年級則是醫院實習,同學在申請實習一開始要先寄自傳到醫院,接著在選填志願,實習時數則要滿36週,沒有薪水,實習地點不只有在國內醫院,系上也提供到芬蘭、美國、澳門的實習機會。
打破物理治療迷思
單從字面上看來,許多人將物理治療誤解成物理相關學問,家慧則認為物理治療所學其實和生物較為相關,僅會接觸到光、熱、聲波等基礎物理概念。也有不少人以為物理治療等同於按摩、沒什效用,事實上,按摩僅是物理治療其中一項治療方法,家慧認為物理治療系真正的精髓的是產出治療計畫背後的邏輯,這些計畫看似簡單,但其實都是經過物理治療師一番的深思熟慮。同學從物理治療系畢業後也不見得要留在醫院發展,自行開業、做輔具設計、成為運動防護員或走入長期照護機構都是可能的生涯選項。
在台灣最印象深刻的事
「表面解剖學」課程是幫助同學藉由實際碰觸來更認識人體的骨骼與肌肉;「解剖學」則是透過解剖大體老師來更為了解人體內部的血管、神經構造,這門課讓家慧感受到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而在生活上,家慧起初對台灣人非常客氣的個性與學長姐文化感到不太習慣,也因為台灣、馬來西亞在某些用詞上的不同而感到傷透腦筋,不過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她便適應了這些差異,更愛上台灣便捷的生活與人情味,而家慧也提醒僑生學弟妹來台求學不見得英文就會退步,英文程度的維持是靠個人的努力。
來台不可錯過的事
在運動傷害防護社中,家慧因為接下總務一職,從原先沒有金錢管理觀念,到最後搖身一變記帳小達人,還曾擔任路跑場邊醫療站的物理治療師,幫助跑者處理肌肉扭傷、拉傷等運動傷害;透過系上羽球隊,她和學長姊的感情變得更加融洽,她認為比賽的輸贏不是重點,最棒的是能跟大夥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在僑生聯誼會裡,家慧與世界各國的僑生交流,還因為僑生之夜的緣故,有機會向更多人推廣馬來西亞文化。此外,家慧很推薦僑生爭取打工機會,只要先申請工作證後,再向學校詢問是否有保留給僑生的工讀名額,家慧自己則是透過打工攢下一筆旅費去台灣各地遊玩,她認為既然都來台灣念書了,當然要好好認識在地文化、飽覽各地美景,才不枉此行。
回到心中最牽掛的故鄉
「不用害怕是在台灣學的,所以只能在台灣用,有機會應該為家鄉做點事情。」嘉慧在大二暑假來到了馬來西亞中風協會擔任義工,這讓她累積了很多與病人溝通的經驗,更讓她突破語言隔閡,學會與不同種族的人相處,更堅定自己想要成為物理治療師的決心,「你先要成為有實力的人,與其去想文憑到底受不受承認,還不如積極提升自己,讓自己變成無可取代的人!」家慧認為唯有用心累積實力才不會讓未來的自己後悔,「你到了大學,已經是一名成年人,就不應該只學一門技術,你更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未來的規劃。」她深信學習是個人的責任,而她之所以離鄉背井求學就是為了追求更好的自己,讓自己有朝一日成為能回饋家鄉的人。
【推薦觀看】治療師科系比較: 物治系 vs 職治系 vs 呼治系 vs 語治系,所學出路差異與適合特質?
【推薦觀看】披上白袍的責任,你真的清楚嗎?先看看在醫院的實際工作樣貌分享吧!